地球满了?!人类就要完蛋了?!今天作家保罗 格尔登将为我们一 一揭晓,他还会向我们生动地描述未来灾难性的画面呢。他是不是哗众取宠?他是不是耸人听闻?听了再说,信不信由你。不过,收听之前,请自备一支82年的雪碧压惊惊!
【演讲内容】
我先用四个字开始这次的演讲吧,这样一来,你们也大概了解本周会议的主题了。这四个字将会定义我们的21世纪。这四个字就是:地球满了。地球装满了我们人类,装满了我们的东西,装满了我们的废物,还装满了我们的需求。没错,人类是一个神奇的物种,聪明又富有创造力。但我们有点创造过头了,我们创造出来的经济已经超过了地球母亲的承受力。
我说的这四个字不是一句装逼的哲学名言,这句话有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支撑,是经得起科学考验的。对于“地球满了”这个观点,人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科学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星球。举个例子吧,环球足迹组织的科学家们通过计算得出,人类需要1.5个地球才能维持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为了保持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我们还需要半个地球才行。从财政的概念上看,这就好比一个人花的钱比他能赚的钱要高出50%,年复一年,他的债肯定也在不断地累积。不过很明显我们借不了自然资源啊,所以我们只能坐吃山空或者超前消费了。
当我说“地球满了”,我可不是吹牛皮的。千真万确。毫无争议。“地球满了”意味着我们的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并不是说这样的发展不好,对北极熊、对森林有害,尽管确确实实现在的发展模式对它们不利。我的意思是我们的方法是不可持续的。虽然我很讨厌物理规律,不过也多亏了它,我们才知道,当事物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时,它们的发展最终是会停止的。你就想了,我们怎么能停止经济增长呢?不可能的,经济增长不能停。但确实,我们的经济最终会停止发展,经济增长会因为贸易资源的枯竭而停止,我们过多地消耗着地球上的资源、容量和系统,我们对地球的这些贪婪需求已经在损害着我们的经济,经济增长也会因此而走向终点。
说到经济增长将会停止,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那是不可能的。经济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太重要啦,所以我们从来都没去质疑过它的增长。经济增长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好处,所以我们从来都没想过经济停止发展的可能性。没错,它确实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益处,但它是建立在一个很疯狂的想法之上的。这个想法就是在一个有限的星球上我们可以进行无限的发展。你们还记得那个没穿衣服的皇帝吗?他很傻很疯狂对不对?这个想法也是这样的,太疯狂了。如果地球满了的话,我们就玩完啦。
你们肯定在想:别忽悠我了,那是不可能的。科技是那么地牛逼,我们人类又是那么地创新。要想改进做事的方式,我们肯定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啦。我们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们这样想没错,或者说,基本是对的。我们的确很牛啊,我们的创造力爆棚,我们能够解决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的问题是把经济从地球承载力的150%缩减到100%,那么我们是可以做到。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还只是处于经济增长的预热阶段呢。我们打算让这个高度紧绷的经济翻一番,翻两番,不是说在遥远的未来,而是计划在四十年之内,在现场大多数人的有生之年完成这样的经济增长。而中国打算只用20年就实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挺远大的啊,但问题是它根本行不通。
对此,有人就反驳了。我们需要经济增长去消除贫困,去发展科技,去维持社会稳定。我发现这些论据都好搞笑,说得好像我们可以扭曲物理法则去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地球一点也不在乎我们的需求,大自然从来都不跟我们协商,说得好像大自然只负责制定一系列的法则,警告我们不要违反法则一样。他们所反驳的那些问题地球人都知道啦。无非是关于水和食物、土壤和气候,以及我们最实际的生活基础和经济基础。
有些人认为我们可以成功转型,利用科学技术,过渡到一个基于太阳能、基于知识的高效经济,那么到2050年,90亿人口就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享受自由的数字下载服务。但这只是个幻想。我并不是说,我们不可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当然那是有可能的。但是,单纯地认为我们能够温和地实现经济增长,而不对地球母亲造成太大的伤害,那就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因为如果我们这么想,那就意味着我们还没做好准备去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
试想一下,如果你本来就已经超负荷地运行一个系统,然后还不断加快运行速度,不停地运行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呢?我敢肯定这个系统会停止运转,然后崩溃。这就是我们的结局。很多人可能会想,我们人类肯定可以阻止这样的悲剧发生啦。如果情况真有这么糟糕,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去应对嘛。不过,我们不妨好好地想一想。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们人类不停地收到警告。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人类必须马上做出改变。经济学家也分析得出,我们人类不仅有能力做出改变,而且越早采取措施,成本就越低。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基本上没有做出任何改变。我们甚至变本加厉,没有放慢速度。比如,在气候问题上,去年全球的碳排放量创下了历史最高值。粮食、水资源、土壤和气候的情况还是一如既往的恶劣。
我并不是在说丧气话。我对那些损失表示惋惜。我接受现实。我们现在的处境是很悲催的,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就不能再逃避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之前并没有采取行动,甚至没打算采取行动。事实上,在经济危机来临之前,我们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停止增长是我们应当准备面对的核心问题。
那么什么时候才开始转型呢?经济崩溃又什么时候到来?我的观点是,崩溃早就已经开始了。我知道大多数人并不是这么想的。我们往往把世界上的事物看成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我们不把世界看作一个统一完整的系统。我们看到“占领华尔街”运动,看到债务危机越来越严重,看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看到金钱能使政治转向,看到资源枯竭,看到粮食和石油价格问题不断加剧。我们虽然都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我们错误地将这些问题当作独立的问题,并试图把它们一个一个地给解决掉。实际上,这是一整个体系,它正处于痛苦的崩溃演变之中。这个体系以债务驱动着经济,它的民主已经慢慢失去效力,它的地球载体已经满得爆棚,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这个体系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
我可以拿出无数项研究、无数条证据去证明这个说法。但我不会这么做,因为如果你们想要看证据,证据到处都是啦。我想跟你们谈谈恐惧。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想出法子,解决当前的危机。危机不可避免,要来挡也挡不住。我们要作出什么样的对策才是最关键的。当然,我们无法预测将来。未来本身就是变幻莫测的。
不过,我们可以科学分析,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碳市场泡沫破灭,我们的经济会有什么后果呢?如果金融市场意识到,要阻止气候问题继续加剧,他们就必须得让石油和煤炭行业关门大吉,那时候的全球经济又会有怎样的危机呢?设想一下,如果气候问题引发了争夺粮食和水资源的冲突,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国互相宣战,那时候又会有什么后果呢?想象一下,中东没有了石油收入,政府纷纷倒塌,走向灭亡。想象一下,我们高度灵敏、准时生产的食品业瓦解,而高度紧绷的农业体系失灵,超市里货架空空,没有东西出售。想象一下,全球经济被恐惧与不确定性笼罩着,而美国的失业率也因此达到30%。
现在,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一切对于你、对于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你个人的财务安全,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如果一群全副武装的民众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变得越来越愤怒,这对于你的个人安全又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你的孩子问你:“爸爸妈妈,2012年的时候,你们早已经历了史上最热的三十年,世界上每一个科学团体都认为人类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海洋不断酸化,石油和粮食的价格不断飙升,人们在伦敦大街上发动骚乱,示威者们占领了华尔街。当你们一次又一次地收到这些警告时,当这个体系很明显地走向崩溃的时候,爸爸妈妈你们当时做了些什么呢?你们当时在想什么呢?”想象一下,你们到时应该作出怎样的答复呢?
当你对全球经济完全绝望,你会有什么感受?当你对未来的希望完全破灭,你会有什么感受?当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花几秒钟时间,深呼吸,好好地想一想,到那个时候你会有何种感受吧。或许你拒绝接受现实,或许你感到愤怒,或许你感到恐惧。当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我们必须活在未知中。但稍微想一想我刚才描述的那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我们都应该感到一丝恐惧吧。
今天,我们所有人的处境都很危险,我们已经学会用恐惧回应危险,进而采取有力措施,最终让自己勇敢地去面对威胁。但我们这次的危险并不是要对付洞穴里的老虎,它没那么简单,而且你在自己的家门前也看不到这种危险。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危险的枪口正对准着全人类。所以,趁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光明,我们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应对危机。因为一旦危机占了上风,我们就有可能惊慌失措,到处躲藏。如果我们现在发现了危机,并冷静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其实除了恐惧本身,我们无所畏惧。是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糕,而且这种可怕的情况很快就会发生,并且肯定会在我们有生之年爆发。但是,不要怕,我们有能力战胜任何挑战。
那些信念坚定的人相信人类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相信科技无所不能,相信市场能够造福百姓,他们这么想都是对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类往往是靠一场危机来推动社会的前进的。当我们面临恐惧,害怕失去时,我们就会绝处逢生。以战争为例。珍珠港被袭之后,仅用了四天,政府就下令禁止民用车的生产,将资源配置从汽车生产转向粮食和能源的配给。再想想一家公司是如何应对破产威胁,如何把不可能变成现实的。想想一个人知道自己患了绝症,是如何轻而易举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的,而他之前却觉得比登天还难,死活都不肯改。
我们很聪明。真的,我们人类非常了不起。我们喜欢冒险,危机越刺激越好。给你们讲个好消息,现在的这场危机保证刺激到不行。当然,如果我们失败了,那就得乖乖地接受文明的末日,如果我们成功了,那我们就笑嘻嘻地迎接新文明的到来吧。你可以告诉你的孙子孙女,这里的成功也有你的一份力。那肯定很拉风!
要解决难题,根本不存在什么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阻碍。一些科学家,比如詹姆斯.汉森就告诉我,要消除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的净排放量,我们可能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我想弄清楚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于是,我与挪威的约根.兰德斯教授搭档,一起去寻找答案。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叫做“一度战争计划”。起这么个名字,主要是想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出乎意料的是,要想在二十年内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二氧化碳净排放其实挺容易的,成本也不高。也不是说不用付出代价,但总比文明毁灭付出的代价小得多。我们没算得那么精确,但我们知道,如果文明毁灭,我们绝对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你们可以细读我们的这项研究。不过总的来说,利用可靠的技术,我们真的可以改变现有的经济模式,而且所需要的成本和代价我们都伤得起。利用现有的政治体制就能做到。而我们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所感所受。这就是我们做出改变的第一小步。
我刚刚描述了很多关于未来的情景,我们当然应该感到一丝恐惧。不过,恐惧可以让我们变成一只缩头乌龟,也可以让我们变成一只昂首向前的小小强。我们必须直面恐惧,然后采取行动。我们要相信,未来取决于我们的行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会成功的。那些信奉自由市场的人会说,经济增长得越快,我们能享用的东西就越多,九十亿人口都跑去消费才是我们最好的出路。但他们错了。我们能做的远远不止这些,一万多年以前,从人类学会了种植粮食开始,我们就已经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科学、基于知识和基于技术的强大支柱,足以建造一个富足的社会,让九十亿人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只要我们选对了路,地球就能负担得起。
趁着如今这个危急的时刻,我们可以对社会的演变提出疑问,并作出自己的回答。比如,我们年少无知,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幻想拥有不死之身,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清醒,才能够长大成人呢?经过了懵懂时期,我们成年之后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现在是时候要成熟一点,睿智一点,学会冷静思考,变得更有想法了。正如我们的长辈一样,我们也会在战争中成长。只不过,这不是一场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而是一场保卫人类文明的战争。我们要争取绝佳的机遇,创造一个更强、更好、更具生命力的成熟社会。
我们能够战胜恐惧,找到生机。我们有能力这么做,但这需要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艺术家、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传播者做出行动,也需要每一位母亲、每一位父亲、每一个孩子,世上的每一个人做出不懈的努力。而现在就是我们应战的绝佳时机。
珠海动听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400-030-6696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粤网文(2018) 6165-2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