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1904年秋北京菜市口,犯人王维勤被公开处决,观者如堵。此后几个月,凌迟酷刑便从清帝国的法律体系中永久消失。被西方观察家称为“千刀万剐”和“活剐”的凌迟,是帝制中国惩治最严重犯罪的刑罚。
本书是西方世界首部研究中国刑讯和死刑的历史、图像与语境的著作,其时间跨度从10世纪一直到1905年中国废除凌迟为止。作为独特的跨学科历史著作,著者关注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酷刑并深入研究,就中国古代政府机构将对个人的折磨合法化的逻辑提出质问。他们并未将凌迟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文化”来研究,而是将中国的刑罚程序置于更为长久的世界刑罚史中去考察,同时也探讨了长久以来当西方文化与“他者”文明相遇时,总是会显露出来的厌恶与着迷并存的复杂情绪。
卜正民,西方当代最著名的汉学家。英国牛津大学肖氏汉学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凌迟只是一种死刑方式,而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失常现象,它不是一开始就有条理的肢解四肢。
● 中国作为凌迟恶行代表的时间出乎意料地长,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便携式照相机的兴起。
● 这些照片最初吸引我们的不是凌迟造生出某种观念的文化环境,而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存在凌迟),因此我们会本能地对王维勤的死刑感到厌恶,譬如,在看到照片时会不自觉的移开视线。
● 这些照片透露的信息越多,所透露信息也变得越模糊,但为耸人听闻的焦躁情绪所掩饰的凌迟,却不可能因为我们佯作不知而不存在。
● 欧洲流传的信念是要将殖民地从“另一时代的罪恶”中解救出来,这种傲慢心态导致了欧洲人不断征服、折磨殖民地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