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旧事重提,鳌拜挑起纠纷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趣说大清王朝296年》第二季的故事。
上一回我们详细介绍了四位辅政大臣的人生背景及发家之路,并且提到,排名第一的老索尼体弱多病,常年不管事,排名第四的鳌拜野心勃勃,想要成为新的话事人。而一心只想保住荣华富贵的排在第三位的遏必隆,成了鳌拜的跟屁虫。这么一来,排名第二、来自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就是唯一能阻挡鳌拜的人。
事实上,即便不是因为索尼与遏必隆,苏克萨哈也会是鳌拜第一个要下手的人,毕竟这两人一直以来就是你咬我一口我踹你一脚的局面。康熙五年正月,蓄谋已久的鳌拜开始搞事了,将攻击矛头直接对准了苏克萨哈所在的正白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换地之争”,也叫“圈换旗地之争”。
“换地之争”,顾名思义,就是换地方。简单说就是鳌拜以清朝入关之初的土地分配不合理为由,要求将京城周边镶黄旗与正白旗各自圈占的土地对调。
那么问题来了,这时候清朝入关已经二十多年,啥事都稳定下来了,鳌拜怎么突然旧事重提呢?如果是分配不均,大家不满意,怎会一直拖这么多年没解决呢?
其实吧,这既不能算是土地问题,也不能算是分配问题,而是八旗的内部矛盾,然后又被别有用心的鳌拜给利用了。一切说来话长,咱们得好好捋一捋,从N多年前的事儿讲起。
矛盾的始作俑者还是皇太极。还记得之前的节目中说过的吗?当初皇太极登基时,他手里掌握的是正白旗。可满洲人崇尚黄色,八旗中地位最高的是黄旗,他爹努尔哈赤就是手握两黄旗,并把户口落在了镶黄旗。等皇太极上位了,他琢磨着,我是大汗了,我这正白旗,不合适吧?所以他就搞了个颜色调换,原先的正白旗、镶白旗变成了正黄旗、镶黄旗,此前的两黄旗则变成了两白旗。
也就是说,原本地位一尊的、跟着前任大汗努尔哈赤的两黄旗,被变白了,地位骤然下降了,这谁能不生气?白旗与黄旗的梁子就是从那时候结下的。那么两白旗的领头人是谁呢?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嘛。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时代变了,风水轮流转,两白旗的好日子来了,两黄旗吃瘪了。崇政殿会议上,两黄旗的头头们正面硬刚多尔衮,遭到了疯狂的打击报复。这事我们也说过的,索尼、鳌拜都挨了整,鳌拜坐牢,索尼则被安排去给先帝看坟。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清军入关,随即开始了著名的恶政:圈地。等圈完了地,就要分配了,当时多尔衮是带头大哥,他把本应该分给两黄旗的、相对较好的那片土地,分给了他的两白旗。那位说,那片地在哪里啊,当时属于永平府,今天是河北省的唐山市、秦皇岛市,以及辽宁省西南的部分地区。
接下来,多尔衮把当时相对较差的一片土地,史书中记载的“左右翼之末”给了两黄旗,包括河北的保定、河间、涿州一带。
再后来,风水又轮流转了,多尔衮死了,顺治亲政了,鳌拜重见天日了,索尼不用坟头蹦迪了,两黄旗也不用天天惨兮兮了。但——已经分配好的土地和田产,这时候还能大笔一挥,就改了吗?难!经过多年的发展,基础建设都完成了,那么多人都安家落户了嘛!而且从顺治的角度出发,多尔衮翘辫子了,他正好趁机扩充实力,把正白旗收入囊中。这样一来,两黄旗和正白旗都是他的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何必要大动干戈呢。
尽管当时两黄旗,特别是土地分配待遇最差的镶黄旗提出了意见,要求获得土地补偿,但顺治不予理会。相反,他下令,八旗各安其业,不要擅自改变现状,以免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所以,当时多尔衮搞的分配结果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到了康熙初年,二十多年过去了,已经过了一代人,大家早就安居乐业了,已经没有多少人还在意什么土地好不好的事,好点差点,不都那个样嘛。然而,鳌拜得势后,却把这件尘封了许久的往事拿上台面,声称镶黄旗的土地太差了,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必须跟正白旗换一换。
-
- 2.极限一换一,根本换不成
- 3.辅政大臣不答应,户部一票否决
- 4.没有见招拆招,只有简单粗暴
- 5.正白旗不干,镶黄旗也不干
- 6.“换地”换不成!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国祚长达296年。说起清朝,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九子夺嫡、后宫争宠?还是闭关自守,丧权辱国?其实,许多大家所熟悉的内容,压根就不是真实的清朝历史。
清朝是一个极具反差感的朝代,它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也守住了不少疆土;它的社会氛围死气沉沉,但文化成就却硕果累累;在“康乾盛世”的辉煌之下,内部其实早已千疮百孔。
在这个跨越了古代与近代的时期,近三百年来悬案、疑案层出不穷,怪事、奇事接连不断,有说不完的政治权谋,还有道不尽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