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大清亡了他未亡,演绎“亡国之君”另类人生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XX。
今天要解锁的历史人物的双面人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代君主——爱新觉罗·溥仪。
说到他,大家脑子里可能会立马蹦出两个字——傀儡。没错,溥仪的一生,堪称“傀儡界的顶流”。他三次登基、三次退位,从太皇太后到权臣野心家,再到日本侵略者,各路“导演”轮番上阵,轮番把他推到历史的舞台中间,溥仪则就像个提线木偶,兢业业地配合着这些幕后大佬,演绎着末代皇帝、复辟皇帝和傀儡皇帝。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一命呜呼,慈禧太后决定启动“垂帘听政2.0计划”,也就是找个听话的小皇帝继续当她的“工具人”。于是,实际年龄不到3岁的溥仪被抱进紫禁城,成为大清的新任“吉祥物”。但小家伙刚上岗,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大坑:那个老佛爷因痢疾,匆匆下线了。登基那天,小溥仪被人抱上龙椅,人家是直接开启“幼儿园开学模式”,边哭边喊:“我不待这儿!我要回家!”
场面十分尴尬。旁边的摄政王、溥仪的亲爹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边哄边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此话一出,在场的王公大臣心里直打鼓,“快完了?”啥快完了?大清朝快完了吗?大大的不祥之兆啊。
果然,溥仪这皇位坐得比幼儿园的板凳还不稳。3年后,溥仪在隆裕太后的代劳下,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正式杀青,也为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画上了句号。
虽然退位了,但溥仪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民国政府不仅让他继续住在紫禁城,还每年给他400万两白银当生活费,过着“退位不退皇帝生活”的悠闲日子。
可谁曾想,悠闲了六七年,1917年,张勋搞了场复辟大戏,把溥仪又请回龙椅,恢复了宣统年号。这场“皇帝快闪”只持续了12天,就被段祺瑞的“讨逆军”无情打断。溥仪只好继续待在紫禁城里捏泥人、养狗、养鹿,顺便在1922年娶了一后一妃。
1924年,冯玉祥的军队给溥仪的小朝廷发了张“搬家通知”,他只好“灰溜溜”地搬出了紫禁城,回了老家醇亲王北府。可没住几天吧,又逃进了日本公使馆,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移居张园和静园,与清室遗老遗少日夜琢磨“光复故物”。
在“亲日派”的怂恿下,外加一颗蠢蠢欲动的复辟野心,1932年,溥仪被日本人“请”到东北,成了伪满洲国的“执政”。1934年,他又被“升级”为“皇帝”,改元“康德”。
看起来他这是第三次登上皇位了,然而日本人只是把他当作侵占中国的“高级傀儡”,连台词都不用背的那种。再后来的剧情,咱们都知道了,日本战败,伪满洲国倒台,溥仪被押解到苏联先后在苏联的赤塔和伯力囚居五年。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移交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溥仪作为第一批特赦人员之一,离开抚顺战犯管理所,回到了久别的北京。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病逝世,享年61岁。
纵观中国历史,亡国之君的下场大多惨不忍睹,要么身败名裂,要么死于非命。偶有苟存的,也都是圈禁一生,善终的极少。比起前面那些,溥仪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他以童稚之年,和平逊位于民国,后来成为“天津寓公”、“伪满皇帝”、“特殊战犯”,最后竟以新中国合法公民的身份获得新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改造好的皇帝。这不禁让人感叹:“龙生龙,凤生凤,末代皇帝命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从慈禧太后到革命党,从北洋军阀到辫子军,从日本人到苏联人,甚至国民党、共产党,溥仪这个“傀儡皇帝”,怎么就毫发无损地活下来了?又是没有一些惊人的生存智慧,他怎么游走在各方势力之间?可见,此人的“心眼子”多到能写一本《人间生存指南》。
接下来,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位末代皇帝的小心思,看看他作为“亡国之君”,是如何在历史的夹缝中活出“另类人生”的。
-
- 2.认真修炼“隐忍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3.各方势力间“反复横跳”,求优待求复辟
- 4.立人设、会说话,成功改造“脱胎换骨”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薛拾叁,前媒体人,资深历史爱好者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作为晚清最后的“话事人”,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堪称一部“皇帝求生记”。无论是军阀混战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抑或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身处大变革时代的他,不仅保全了性命,还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关怀下得到“特赦”,平稳过渡拥有“户口本”,并担当全国政协委员。这样一琢磨,一直与“傀儡”二字挂钩的溥仪可不简单。本期节目,将带大家看看不一样的溥仪,一个被时代裹挟却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获得善终的“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