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孙悟空到底美不美?为何自封“美猴王”?
-
今天继续跟大家一起《精分西游》。
在上期节目中,咱们说到,花果山石猴出世,终日跟着猴群在山中打闹,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直到有一天,群猴逆着溪流寻根溯源,发现一道大瀑布,不知瀑布后面是什么,好奇心大发,有猴子便说:“谁敢钻进去,然后全须全尾出来,咱们就拜他为王!”
在王位的诱惑下,石猴犹豫再三,最后站了出来,纵身一跃,跳过了瀑布,发现瀑布后面,是一道铁桥,铁桥另一端,竟然是一个可以拎包入住的精装修大豪宅!好家伙,这不捡了个大便宜么!石猴兴奋地退回桥上,左右观看,突然发现,铁板桥正当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十个楷书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这就很有意思,这石猴怎么识字呢?有人就说了,神话嘛,别太认真。行,那这十个字,怎么是楷书呢?这问题可就大了!
有人又说了,这哪有问题啊?您听我解释。如果您了解书法史,就会知道这楷书是从汉隶演变来的,魏晋南北朝才出现,到唐朝发展成熟,所以,花果山水帘洞上面这十个楷体字,只能是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人刻的。而西游宇宙里,石猴进洞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复习一下上期节目的重点啊,石猴出生于公元前582年,是书中设定的南赡部洲东土这片国度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距离最早出现楷书的魏晋时期,早了上千年。
您看,这问题出现了不是?要么,石猴穿越到了千年以后。这水帘洞,就是西游宇宙中的一个虫洞,时空在这里发生弯曲,进洞出洞,就是在穿越过去未来;要么,千年以后的人或者神仙,穿越到石猴的时间线,为他当上美猴王创造了这么一个环境和条件。前面说过,花果山是所有仙山的源头,山上有神仙也不奇怪,神仙神通广大,随意穿越过去未来,那也不是难事。
当然了,如果您觉得这么说太扯,那么,真相就是,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官方认定的吴承恩,在写作上出了Bug。本来,神话小说嘛,架空就可以,不用顾及历史真实。但《西游记》特别之处在于,它既是神话小说,主线又是唐玄奘取经这么一个真实历史事件。前七回的时间线,是东土的春秋到隋唐年间,从第八回观音领佛旨离开灵山算起,就是大唐贞观年间。偏偏作者不知道不懂还是无所谓,大量细节都不尊重历史真实,张口就来,这才会出现,在春秋年间的东胜神洲一座孤岛上,有十个楷书大字这样的Bug。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全书中,这种类似的穿越Bug还有很多,碰到了,我们就提一下,给朋友们增加点谈资。总之一句话,看西游,千万别当真。
好了,闲话休提,再说石猴,发现水帘洞后,喜出望外,回到瀑布前,闭眼蹲下,跳出水外,把众猴吓了一跳,见他安然无恙,也很高兴,纷纷问:“里面咋样,水深吗?”石猴说:“好运来,好运来!里面根本没有水,而是一座天赐的豪宅!咱都进去住吧,省得在外面风吹雨打受老天爷的气!”
群猴一听也高兴坏了,说:“那还是你先走,带我们进去!”于是石猴再次闭眼,深蹲,往里一跳。胆大的,也就跟着他跳进去;胆小的,抓耳挠腮,伸头缩脚,吱吱乱叫,犹豫了一会,见进去的都没发出惨叫,也大着胆子,学着石猴的模样,跟着跳进去了。
就这样,众猴都穿过瀑布,上了桥,进了洞,猴性大发,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把那些石头家伙什搬来搬去,折腾得不亦乐乎,直到累得精疲力尽。
这时,石猴坐在洞中央的石座上,忍不住提醒道:“喂喂,你们有没有听说一句话,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刚还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全须全尾,就拜他为王。我进来了,也出去了,毫发无伤,还给你们找了这么好的一个洞天福地,你们咋就不拜我为王,想说话不算数吗?”
注意,石猴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句话出自《论语》。石猴天生会认字也就算了,难道它的出厂装置还植入了四书五经?还别说,真有这种可能,后面还会不断出现如此神奇的事。当然了,对于众猴来说,要理解啥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太难了。如果我是其中一只猴子,一定在大喊一声:“说猴话!”好在,猴子们听懂了“拜他为王”。于是,一只只猴就按年龄大小排好先后次序,全跪下去,朝拜石猴,口称“千岁大王”。
等等?千岁大王?怎么不是吾皇万岁万万岁?
我们知道,在皇权时代,准确地说是从唐宋以后,只有皇帝才能称之为“万岁”,皇帝的后妃、皇子以及分封的王,通通只能称“千岁”。如果你是在东土皇帝治下当过臣民,就会知道,在花果山称王,顶多算个诸侯王,称为“千岁大王”刚好符合礼节。但问题是,这群春秋时期的野猴子们,怎么懂这个礼节呢?
咱们不扯什么穿越不穿越的,只能解释为,这些野猴子都是一些推动故事发展的NPC罢了。所谓NPC,就是“非玩家角色”,如果我们把《西游记》看成一款游戏的话,这个游戏里肯定会有许许多多NPC。它们是电脑程序设计好的,行为动机比较单一,主要的功能就是向玩家提供信息、推动剧情发展。在西游路上的众多小妖,都是这类角色。
闲话休提,再说回石猴,他当王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改名,把名字中的“石”字去掉,自称为“美猴王”。
先说一点,石猴到底相貌如何?是个“美猴”吗?《西游记》里其实多次写道,说他“身躯鄙陋”“凹脸尖嘴”“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魔鬼”。从这些描述来看,石猴不仅不美,甚至算得上“奇丑”了。那为什么要改“石”为“美”呢?因为“石”这个字,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在花果山,你的血统不纯正,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无父无母,是个另类。但现在,权力就是男人的医美,我是猴王了,我就是长得再丑,也是美的,谁敢否认?
讲到这里,书中有一首赞诗,最后两句是:“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权力对于人和其他动物来说,都是在食、色之外的另一种欲望,也是另一种天性。
所以,美猴王也无师自通地给山上众猴封官。书上说,花果山猴有猿猴、猕猴、马猴等不同种类,美猴王分派了君臣佐使——“君臣佐使”原来是中医药术语,指的是中药中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的配比,用在这里,是说美猴王根据不同猴类的特点进行了任命,让它们各安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为猴群服务。然后,美猴王就带着这些猴子,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春采百花,夏摘众果,秋收芋栗,冬挖虫草,如同一个大家庭,不跟其他飞禽走兽为伍,独自为王,其乐融融。
-
- 2.人间初体验,孙悟空发现人类的最大缺点是什么?
- 3.须菩提祖师,到底住在哪里?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吴承恩(1500年—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余少镭,前媒体人,专栏作家,影视制片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故事最精彩、人物形象最鲜明、想象力最丰富的神魔小说,也是“四大名著”中最为家喻户晓的一本。
它是作者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发挥艺术创造力整合而成的鸿篇巨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草根英雄孙悟空,这只石猴从不知天高地厚到认栽服输,又在保护唐僧取经的漫漫长路上屡受教训和磨难,最后终于“修成正果”。与此同时,小说也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取经团队其他成员以及满天神佛、遍地妖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作者以漫画般的笔触,嬉笑怒骂,毫不留情地嘲讽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三界统治者,将貌似崇高的遮羞布揭下,让遍及天庭、西天、人间、地狱的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