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化形为势的技巧
-
前面咱们讲到,在战役中应当要做到识别风险、通晓人情。简单来说,识别风险是提前知道可能会出问题的地方,做好预案;通晓人情就是搞清楚谁能帮你、谁能为你出谋划策,壮大自己。做好这两点,是为了下一步,让静态的“形”,转化为动态的“势”。那位说,那到底怎么才能把“形”变成“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孙子怎么说。
孙子提到:“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这里的“为客”可不是说当个客人吃饭——毕竟打仗可不是什么茶话会!“为客”指的是进入敌人的地盘,进行客场作战。孙子告诉我们,我方越深入敌方,军心就越集中,为啥呢?因为退路少了啊,没有退路可不就只能横下一条心,拼死一搏;反之,进入敌境浅地,军心就容易涣散,士兵们打不起精神了。换句话说,不深入敌后,大家的心态就会浅尝辄止,像个游客,拍拍照,吃吃喝喝,没什么动力。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这九种地形,孙子在前面已经详细地说过,咱们也已经分析过,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为什么在这里,孙子要重新介绍这九种地形呢?难不成就跟老师在期末的时候,给大家划重点吗?其实不然。孙子真正的重点,是借这些地形引出下面的一大段话:面对具体的、静态的“形”,要怎么根据情况,把它转换为不同的势。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散地和轻地,都是在各自家门口作战的场景,只不过一个在自己势力范围内、一个在外。这两种情况下,士兵都容易四散奔逃。所以,主帅的工作重心,就应该是“一其志”,也就是凝聚、统一全军上下的信念,然后“使之属”,让军队阵营相接、利益相互勾连。
“争地,吾将趋其后”。说的是在兵家必争之地,要让落后的军队迅速赶上。咱们之前说过,“争地则无攻”。既然不能强攻,总不能就躺平、什么都不干吧?那就趁此机会补齐自己的短板。
“交地,吾将谨其守”。在道路交错、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就是交地。咱们之前说过,“交地则无绝”,一旦试图围剿对手,反而可能成本过高、耗死自己,那就不如老老实实地谨慎防守。
“衢地,吾将固其结”。在衢地,也就是和其他势力范围交界的地区,一定要搞好结盟工作,巩固同盟,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重地,吾将继其食”。在深入敌军、敌情紧要的地区,要把重点放在粮草的保障上。“圮pǐ地,吾将进其途”,难于通行的道路,要把重点放在快速通过上。“围地,吾将塞其阙”,容易被围困的地区,就要封堵战术上的缺陷、用好谋略。而“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碰上绝境,工作重点就只能放在激发将士殊死搏斗的爆发力,让他们抱着必死之志,作最后的奋战。
讲了这么多,孙子用一句话总结道:“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围困时就死守,不得已时拼死一搏,形势过于强大时就乖乖服从。这不光是打仗的法则,放到商业竞争、职场策略中,也是一样的道理。面对困境,有时你必须死守;有时你得鼓起勇气,拼命一搏;但有时,形势强大到你无法反抗,那就乖乖接受挑战,寻找生存之道。
-
- 2.“霸王之兵”的战略布局
- 3.“九地”的现实版应用
- 4.化形为势,打造霸王之兵
- 5.制胜的关键:出其不意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Sue,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世界军事理论的瑰宝,被誉为“兵学圣典”。书中以独特的思辨和智慧,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以及战争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全书主要包括十三篇,内容涵盖了战争的方方面面,从战争的计划、组织、指挥到兵员的培养、训练和使用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论述。无论是军事爱好者、管理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智慧,帮助自己在面对各种竞争性的环境和挑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