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南宋奇案
-
南宋时期,范阳县。
深夜,秋风秋雨秋意凉,淅淅沥沥的雨水,打湿了青石板路;雨滴敲打在屋檐上,发出一声声脆响,仿佛有人在枕边窃窃私语。
次日清晨,天边初露鱼肚白,整座小县城慢慢苏醒过来。在这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早晨,卖早点的小贩孙中发,像往常一样推着他那辆木轮车,吱呀作响地穿行在狭窄的巷弄之间。
“热气腾腾的包子,热气腾腾的包子……”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门前,门口有一棵老槐树,一阵突如其来的寒风吹过,枯黄的树叶纷纷掉落,落了孙中发一头水,就在他抬起手抹掉脸上的雨水时候,猛然间,一具女人的尸体飘入眼帘,孙中发以为自己眼神迷瞪了,等他用力一瞅,可不是一个女人挂在老槐树上是什么?!那女人披头散发,面容苍白,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孙中发吓得倒退几步,整个人差点跌坐在地,他勉强稳住心神,大声呼喊起来。叫喊声惊动了街坊邻居,众人纷纷出门围观。很快,就有眼尖的人发现,这个上吊的女人,不就是赵大喜的妻子李氏吗?她怎么吊死在王贵的家门口了?
一群乌泱泱的村民涌进了赵大喜家。赵大喜听闻噩耗,悲痛得痛哭流涕,“都是王贵逼死我家娘子的,我要去告他!”
公堂之上,范阳县的孟知县一拍惊堂木,喝道:“堂下所跪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回禀老爷,小人名叫赵大喜,今天来状告本县村民王贵,他是小人家邻居,因奸不成,逼死小人妻子赵李氏,求大人为小人做主……”
“具体是何冤屈,细细道来。”
赵大喜抹了抹眼泪,说道:“启禀老爷,小人本是个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娶了妻子李氏。小人外出卖货赚钱,娘子在家里打点家务,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可惜近半个月来连连下雨,小民生计萧条,家中缺柴少米,实在没有办法,娘子昨天夜里便去隔壁王贵家,想借些钱救急。只是她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时却泪流满面。”
“这是为何?”
“那王贵答应借钱,却要求我娘子侍奉他,还对我娘子动手动脚、百般轻薄。我娘子受了侮辱,哭着跑回家里。我十分气愤,想着等天亮后去找王贵算账,便安慰娘子睡下。哪知我娘子夜里想不开,竟然夜里跑出去吊死在王贵家门口。老爷,我娘子是被王贵羞辱,羞愤难当才自杀的,还请青天大老爷为草民做主啊!”
孟知县捋捋胡子,一拍惊堂木,“传村民王贵。”
半个时辰后,衙役便把王贵押到堂下。这王贵从大清早发现赵李氏吊死在自家门口,就知大祸临头,在家里一直心绪不宁、提心吊胆,直到衙役把他带到县衙。王贵哆哆嗦嗦地跪到堂下,还没等孟知县开口,就大呼冤枉。
孟知县正襟危坐,喝道:“大胆王贵,赵李氏去你家借钱不成,反遭你调戏,如今人吊死在你家门口,你还想抵赖不成?赶紧交代你是如何调戏赵李氏,致使她羞愤自杀!”
王贵磕头如捣蒜,哆哆嗦嗦说道:“大人,昨夜赵李氏确实来过小人家中,但却不曾提借钱之事,只是与我聊了聊家常,然后就走了。至于她为何吊死在我家门口,小人确实不知,求大人明鉴。”
孟知县眉头一皱,“你这刁民,满口胡言,赵李氏为何夜里去你家聊家常?看来不用刑你是不肯招。来人,先打王贵二十大板。”
衙役们领命,走到王贵身边,一脚将他踹翻,抡起板子,噼里啪啦地就打了起来。随着板子落下,王贵惨叫连连,鲜血一点点浸湿了衣服,他痛得大声求饶,喊着“我招!我招!”
“快说!”
“老爷,我与那赵李氏本是相好,因为平日里赵大喜走街串巷不在家,我俩时常私会。昨夜她来找我,哭着对我说她身染疾病,时常心口疼得死去活来,郎中诊断说她命不久矣,这次是她最后一次找我,就算是道别了。随后赵李氏就离开了,至于她今早吊死在我家门前,我真的不知道,也与我无关啊,还请大人明断呐!”
赵大喜听了王贵的这番话,怒不可遏,“老爷,王贵此人实在可恶,不仅对您满口胡言,还玷污我娘子的名节,还请老爷为小人做主啊!”
赵李氏已死,两人各执一词,死无对证。孟知县见王贵还在狡辩,认定他是奸诈之徒,就又要下令用刑。
旁边师爷见状,赶紧将头探到孟知县的耳边,压低了声音说道:“老爷,不能再用刑了,您看那王贵身体单薄,如果再动大刑,怕他挨不住啊。老爷您不如先退堂,等王贵伤口好点了,再继续审他。”
孟知县觉得师爷说得有道理,便宣布退堂。
-
- 2.开棺验尸
- 3.自相矛盾
- 4.一封密信
- 5.一石三鸟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浅雨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一个普通的自杀案,只因提刑官宋慈的偶然介入,竟然牵扯出一桩精心设计的谋杀案,原本毫无联系的三个人,也因此联系了起来。事情的走向却一次又一次超出所有人的预料,究竟是最毒妇人心,还是另有隐情?且看宋慈巧破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