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顺治为什么恨多尔衮?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述《趣说大清王朝296年》第一季的故事。
上一期节目里,我们讲了多尔衮之死,从追封为帝到挫骨扬灰,不过短短两个月,着实令人唏嘘。将他捧上天的是顺治,将他批倒批臭的还是顺治。那么问题来了,
顺治为什么这么恨多尔衮?当初不是多尔衮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吗?怎么他反手就把多尔衮给扬了?既然要把多尔衮扬了,一开始干嘛还要追赠为帝?搞这些操作又是干什么?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错,当初扶顺治上位,多尔衮有一份,说他是顺治的恩人也没啥毛病。但那个时候的顺治才五六岁,对于皇位的来之不易,他哪有什么深刻体会,他只感受到,自打懂事开始,无时无刻是多尔衮强大的压力。
《清史稿》记载,顺治当皇帝才半年,就“赐敕印便宜行事”,把各种公章拿给多尔衮,方便他工作。打那以后,各种朝廷大事,都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顺治能做的就是两件事,第一是出席各种礼仪活动,什么祭祀啊,典礼啊,授勋啊,赐爵啊,那些必须皇帝出面的仪式;第二是按照多尔衮的要求做事,多尔衮让他干啥就干啥。
这样的顺治很像日本天皇,其实还不如天皇,起码人家天皇的御玺还在自己手里,自己盖章。一开始,顺治年纪尚小,不知道自己是皇帝;大了一点,他知道自己是皇帝;等他再大一点,他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是皇帝。后来顺治回忆童年,说了这么一段话:“那时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国家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汇报。”
此时顺治的心态很像明朝的万历皇帝。当初万历幼年登基,什么也不懂,非常依赖他的师傅张居正,既尊敬又害怕。但等他长大之后,他才发现是自己作为皇帝,本该发号施令,没想到大权却归张居正所有。万历意识到一个问题:他最亲爱的张师傅窃取了他的皇帝权力。
相比之下,多尔衮比张居正权力更大,做事更狠辣,态度更咄咄逼人,距离皇位也更近,所以,他带给顺治的阴影也更深。如果说平时多尔衮私自使用皇帝仪仗、把皇帝印章搬到睿亲王府、上朝时候不用跪地磕头,等等,这些也就算了,顶多让顺治生闷气。但有两件事,让顺治彻底恨透了多尔衮。
一来是多尔衮经常嘴巴里说着要“还政”顺治,说得那叫一个义正言辞,但顺治已经十三四岁了,到了可以参与政事的年纪,多尔衮还是没有任何“还政”的实际行动。相反,多尔衮昨天搞个“皇叔父摄政王”,今天搞个“皇父摄政王”,后天说什么“我要当皇帝就没这么多病了”。这有半点要“还政”的样子吗?
多尔衮是步步为营,顺治是步步惊心,生怕哪天他的好“皇父”把他的皇位给抢了。
二来就是多尔衮逼死了豪格,并强夺了豪格的老婆博尔济锦氏。对顺治来说,自己的大哥,那么有地位、有威望的一个人,立下战功归来,竟被多尔衮轻而易举地干掉了,你问顺治他怕不怕?可以说,豪格之死彻底点燃了顺治的怒火,也让他更恐惧——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也落个跟大哥一样的下场?
当然了,还有未被证实的“孝庄下嫁多尔衮”的传闻,如果这个传闻是真的,那么只会更增加顺治的恨意。整天生活在空虚、压抑、恐惧里的顺治,他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多尔衮造成的。
因此,听到多尔衮的死讯,顺治的反应是先惊呆,心中打翻了五味瓶,随后是大仇得报的爽快,爽到极点了,随后才例行公事地悲伤。可在顺治看来,即便多尔衮死了,他还要制造麻烦。阿济格阴谋抢班夺权,难道就没有多尔衮的指使吗?
即便顺治恨不得立刻就把多尔衮碎尸万段,但他还要例行公事——追赠为帝,供奉牌位,等等,毕竟多尔衮生前家大业大,党羽众多,不能轻举妄动。等顺治控制了枪杆子,收回统治权,幽禁阿济格,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亲政”,局势的天平彻底向他倾斜。
此时,即便顺治不说话,也会有苏克萨哈这些人主动“揣摩上意”。
此外,从顺治当时的年龄来看,他对多尔衮的极端做法,也是意料之外清理之中。当时的顺治才14岁,放今天就是一个初中生,青春期的少年是不是情感最为强烈?性格最为叛逆的时期?敢爱敢恨,怼天怼地怼空气?何况顺治的成长之路如此崎岖,少年生活无比压抑、窝囊,曾经被父母长辈压制得有多乖巧温顺,叛逆起来就有多暴烈,到头来,他就要以最暴烈的方式报复多尔衮,宣泄他压抑多年的情感,以解除他心头的无限恐惧。
总之,多尔衮的下场来自一个少年天子的报复,这个结果也是他自己造成的。至于顺治,走过了这一关,他告别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接下来,他要学着怎么做天子了。
-
- 2.南明未灭,天下不安
- 3.任用能人,平定西南
- 4.填补亏空有门道
- 5.自学成才的皇帝
- 6.逐渐汉化的倾向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国祚长达296年。说起清朝,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九子夺嫡、后宫争宠?还是闭关自守,丧权辱国?其实,许多大家所熟悉的内容,压根就不是真实的清朝历史。
清朝是一个极具反差感的朝代,它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也守住了不少疆土;它的社会氛围死气沉沉,但文化成就却硕果累累;在“康乾盛世”的辉煌之下,内部其实早已千疮百孔。
在这个跨越了古代与近代的时期,近三百年来悬案、疑案层出不穷,怪事、奇事接连不断,有说不完的政治权谋,还有道不尽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