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山海经》中种种怪物,居然都存在?
-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相信这世上有龙吗?
或许你会摇头一笑,小孩子才信!或者说这不过是古人的幻想。然而,正如咱们在这个系列的节目里说的,无论是古代盗墓讲究“寻龙点穴”,还是749局多年来试图解决的问题,似乎都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在咱们国家的某些山川之间,关于龙的传说,流传了上千年,有人甚至说曾亲眼见过那一抹鳞光闪烁,听过一阵阵低沉的龙吟回荡。那么,这些到底是谣言?还是是幻觉?还是说,是为了某种被掩盖的真相呢?
当然了,肯定会有人不屑一顾:“你说有龙,证据呢?光凭胡乱臆测、强加因果,怎么就能说这世上有龙呢?”那咱不妨换个角度。如果上古的其他神兽,比如《山海经》里提到的各种“怪物”,如果它们真的存在过,那么,是不是可以间接说明,在这片天空,曾经真的有龙翱翔过?
《山海经》咱们知道,鲁迅老爷子小时候很喜欢的一本书,中国先民的一本著作,网上称之为“中国妖怪大全”,什么古典神话、山川地理、奇闻异兽无所不包。不过,这里面虽然描述了五百多座山脉、三百多条河流、一百多个部族、四百多种神兽,可因为描述实在过于夸张,以至于很多学者都不以为然。司马迁说它荒诞,鲁迅称它迷信,但是,其中有些记载,如果我们仔细一琢磨,你可能会发现:妈呀,这个妖怪我好像是见过的!
比如,“兽多橐驼,善行流沙中,日三百里,负千斤”,《异苑》还曾对此作出注解:“其腹下出水。以金铁及手承取,即便对过;瓠芦盛之者则得。”擅长在沙漠里行走,又能负重的动物,且能够储存一定量的饮用水,关键时刻还能给主人提供水,听到,您脑海中蹦出来啥呀?骆驼没跑了!
再比如,“杻阳之山有兽,状如马而白文,头如虎而长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鹿蜀之兽,马质虎文,骧首吟鸣,矫矫腾群。”就是说,鹿蜀这种动物,外形像马,但身上有像老虎一样的花纹,花纹呈白色,叫声像小孩子唱歌谣一样。这不是斑马,还能是什么呢?
还比如,“驺虞如虎,五色具。一曰尾长于身。出孟山,亦出鸟鼠同穴山,日行千里。”乍一看,嗬,五色俱全、尾巴比身子还长的老虎,这是什么怪物?结合《说文解字》里的“白虎黑文,尾长于身。食自死之肉,不食人”,你看看你看看,黑色斑纹、以动物尸体为食的白虎,咱基本可以锁定,是雪豹。
此外,还有一些动物的描述,需要对古文字有所了解,稍微经过一点脑筋急转弯,才能推理出真实答案。
比如,“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古往今来,别说狐狸了,不管什么品种的动物,也没有九条尾巴的,顶多就是像壁虎这样,断掉一条尾巴后还能再长出来。
因此,传说中的九尾狐一直被认定为《山海经》杜撰动物的典型代表,直到近年来,才有学者为其翻案。学者并非考古专业的,他们的论据也并非找到了九尾狐的化石,而是提出了这么一个疑问:古人过于简略的文字,会不会被我们误解了?此话怎讲呢?那就是所谓的“九尾”,会不会是咱们理解错了?古人会不会说的不是九条尾巴,而是指尾巴有九节?大家现在可以画出一幅画:长得像狐狸、毛色火红、尾巴的皮毛呈现出九节不同颜色,然后上网识图一下,蹦出来的搜索结果不就是小熊猫吗?刚巧,小熊猫也有个不常见的别名,叫“九环狐”。
还有呢,“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相繇,又称相柳,九头蛇身,是古代著名凶兽之一。毒性极强,世间动物都不敌它。
有人就说了,大家误会了,相柳不是九头蛇。所谓“九”,不是形容头的数量,而是通假字!“九”通“鸠”,斑鸠的鸠。没错,九首蛇身的相柳,实际上应该是头像鸟类一样有所扩张、身子像蛇的动物。那是什么动物?不就是眼镜蛇嘛!眼镜蛇剧毒,眼镜蛇也生活在沼泽里。你看,每个特性都对上了!
-
- 2.九首人面鸟身,名为凤,实为不祥?
- 3.目击者称:神农架惊现“九凤”!
- 4.人面兽身的怪物会拥有更强大的法力?
- 5.早期人类身披兽皮,进行宗教祭祀
- 6.中国人最先抵达美洲,并写出《山海经》?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偌大一个地球,有很多玄之又玄的地方,有些让前人百思不得其解,更有甚者,我们如今的科学水平依旧解释不了。探索神秘的未知领域,触碰大千世界的真相,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