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风度翩翩的男神们,竟然不洗头不洗澡
-
路上读书fm的朋友们,大家好啊,我,还是我,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依旧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放假睡觉吃饭打豆豆。
不对,好像不能说春暖花开了,毕竟这不是马上要入冬了嘛,虽然有些地方的冷空气没到货,而且根据往年的经验吧,2025年春天抵达前能不能发货,还是个未知数。说起这个,良辰我倒是想到了一个问题:在寒冷的冬天,你多久洗一次澡?
这位来自广东的朋友似乎有话要说:“不好意思,你说什么?多久洗一次?难道不是每天都洗咩?神马?有人当天不洗澡?不洗澡怎么睡觉?”咳咳,此话一出,广大北方网友们估计也要坐不住了:“不是,冬天为啥要天天洗澡啊,你身上有那么脏吗,皮肤不干燥么?洗完澡还要换衣服,天天洗衣服,有必要么?”
相信这样的争论,各位肯定都见过,在洗澡频率这件事上,大家很容易聊着聊着就吵起来了,南方人说北方人不爱洗澡很邋遢,北方人说比你干净你去搓澡肯定搓出一堆泥……对此,良辰我只想呵呵一笑:说到邋遢,谁能比得过古人?
什么?你说古人永远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衣衫透着香气?跟“邋遢”两个字没关系?嘿嘿,那你可是图样图森破,今天我就要带你们开开眼了,看看古代那些熟悉的文化人们平日里都是什么样的,保证让你滤镜碎满地。
1.著名才子的另一面:不爱洗澡
如果给古往今来不爱干净的名人拉一个排行榜,白居易或许能争个第一。
白居易,老熟人了。从幼儿园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到中学必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给同桌的你递纸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到电视剧失恋男主悲戚喊出“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全都出自诗魔白居易。
白大哥的才华,那是举世公认的好,可是吧,仕途却没那么好,为了中举,老白手里的书,都快翻烂了,日日读夜夜读,年纪轻轻就白了头,等他费尽千辛万苦进士及第,往同龄人身边一站,嚯,都能无痛当叔了。不过只要能做官,形象?颜值?都是浮云。
那么说到这里,白居易跟邋遢有啥关系吗?当然有,夸张点说,他不仅不在意形象,甚至恨不得一生只洗一次澡。
要说古代虽然条件有限,不像咱们打开花洒开关就能冲个澡,但士大夫们也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管理的。比如《礼记·内则》中就规定:“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每五天洗一次澡,每三天还要洗一次头;《唐律疏议·卫生令》也规定:“凡官吏,每月洗浴三次,每次三日,不得擅离职守。”这条条款款都规定着,要洗要洗!
可规定对老白来说,大概就是用来破坏的。他曾在《沐浴》一诗里说:“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好几年不洗澡,身上的滋泥儿一搓一大把。这要是下定决心进一回澡堂,估计得上几个搓澡大爷轮番上阵,才能把他身上搓洗干净。
试想一下这个画面,白大诗人从澡堂子里回到家,家人一个个目瞪狗呆表示怀疑人生:原本油腻腻的头发不打绺了,永远乱作一团的胡子顺滑了,生化武器的大汗脚没了杀伤力,就连裤腰带都松了一圈。您要问为什么洗个澡腰带松了?据他自己所说,洗一回澡,仿佛瘦了好几斤,可不就是“衣带渐宽”吗?
风度翩翩的白大人一时成为众人焦点,熟悉他的、不熟悉他的,跟他说话都不自觉地客气了几分,这可苦了老白身边的亲朋好友——平常邋里邋遢的和蔼小老头突然爆改儒雅文人,你是不是会不自觉地别扭起来?就连最亲近的老婆孩子都表示:终于看清了白居易的“本来面目”,毕竟上一回看到干干净净的白居易还是上一回,女儿说那时我还小,儿子说那会儿我还没出生,白夫人端起一杯热茶,说起曾经:那时我们都还年轻……夸张了,夸张了,咱只是想说老白真的不太爱洗澡。
可惜光鲜只是暂时的,身上藏泥才是老白的选择,干净了没几天,我们的白大人就又邋遢了回去,头发懒得洗,油着吧,身体懒得擦,脏着吧!其他人可能会松一口气:这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白居易!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一千多年前就那条件,不爱洗澡也正常,老白心里只有诗与远方……但是,等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是文人的苏东坡,人家就不这样。
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其才华与成就,自不必多说。在前面的节目当中,咱提到这位老哥,说得最多的就是他在大宋当美食家,吃得不亦乐乎,但其实在被贬的那些日子里,他还热衷于一件事:洗澡。
比如在元丰七年(1084年)的十二月十八日,苏轼在泗州雍熙塔下享受沐浴之后,灵感迸发,接连作了两首诗。在《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中他表示:“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搓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我身上哪有什么那么多污垢,搓澡大爷,您轻点,轻点,再轻点……当然,实际应该是个搓澡小哥,咱就幻想一下东坡居士进了东北大澡堂子那画面吧。
应该说,苏轼是很喜欢搓澡的,哪怕到了晚年,还不忘写诗想洗澡的那些事儿:“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年纪大了,啥事都不想动了,就想好好搓个澡,虽然头发都秃了没几根了,每个月雷打不动洗澡一次。其他啥事不干都可以,但不洗澡就是让东坡兄难受,膈应。
要说这频率,搁今天也不算高,但想想他被流放,那日子多苦,条件多差?加上年老体衰,洗个澡先得挑水,再得烧热,然后蹒跚着爬进大澡盆子,还要防滑防摔,对了,还要防受凉……不是有洁癖的老人家,那也是做不到了。对比白居易,这只怕是天上地下的差别了。
2.名臣也邋遢,胡须挂虱子
行了,咱点到为止,就不多吐槽白居易了,因为接下来的这位,更是重量级。谁呢?北宋名臣王安石。
一出口就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安石,地位最高时官拜宰相。论才华,出口成章;论主政,一心改革为国为民;但是,论个人卫生嘛,就一言难尽了。
这可不是我开玩笑,王安石的不修边幅那是上过史书,得到过官方认证的。《宋史》中就有这么一段记载:“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说王安石还不曾显贵时,就已经靠才华名震京城。日常生活中他不喜奢华,喜欢朴素一点,衣服脏了不洗,脸上都快搓出泥了也不擦,油着一张脸就出街了,可其他人见到他,不仅不认为他邋遢,还称赞他贤良。大概是这样子的吧,人们一边恭维一边控制自己说:“王大人……呕……您实在是太……呕……太优秀了……”
朋友们快来评评理,要不咋说追星容易让人失去判断力呢,就王大人这邋遢样,竟然都能圈粉。由此见得,人还是得有点长处,只要能力被人认可,只要足够优秀,就会被人捧在手心当块宝,不刷牙不洗脸都会有人觉得你好棒棒哦。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事很不OK,王安石的妻子吴氏就是其中一个。吴氏是个爱干净的人,同床共枕的丈夫如此邋遢,她的内心是崩溃的,两人还因此爆发过许多次矛盾。
比如有一回,吴氏见王安石面色黢黑,像是刚挖煤回来一样,以为他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吓得她立刻叫来大夫。等大夫火急火燎地赶来,给王安石安排了一套望闻问切,大夫把自己逗笑了:“您这病啊,不用靠我,得靠您自己。”
王安石蒙了,啥?我又不精通医术,怎么自己治病?大夫尴尬一笑:“那是因为王大人您太久没洗脸了,污垢裹满了皮肤,想要治愈也不难,勤洗脸,水到病除。”
王安石一听,立刻把头摇成了拨浪鼓,说:“此言差矣,我脸黑那是因为我天生就不白,再加上太阳一晒,可不就黑了?”说完还摆摆手:“不必了不必了,不洗不洗!”夫人在一旁气坏了,但能怎么办呢?好言难劝要死的鬼,乐意臭着就臭着吧!
如果说此时的王安石只是不爱干净,那么人到老年,经历过两次罢相,已经被封荆国公的他,就是邋遢中的王者——邋遢大王。
《遁斋闲览》有云:“荆公、禹玉,熙宁同在相府。一日,同侍朝,忽有虱自荆公襦领而上,直缘其须,上顾之而笑,公不自知也。”说的是有一天,王安石和同事一起面见皇帝汇报工作的时候,有一只虱子沿着他的衣领爬呀爬,爬到了胡须上。时刻注意帝王风范的皇帝哪见过这种场面,视线和注意力全被那只虱子夺了去,原本要说的话都忘了。
皇帝专注地盯着胡须上的虱子,看得王安石是老脸一红:“陛下,这多不合适……”看着皇帝似笑非笑的表情,王安石不明所以,直到退朝后,在同僚的提示下低头一看,这才发现了问题所在,赶紧手忙脚乱地将虱子拍掉。见状,那位同僚还补了一句:“使不得,这只虱子爬过宰相的胡须,又被皇上仔细看过,可不能杀了它啊。”王大人哈哈大笑起来,看到他出洋相,快憋出内伤的众人再也忍不住,一个个笑弯了腰。这个惹得众人开怀大笑的事儿,也就成了大内趣谈之一。
王安石不拘小节,可他这副邋遢的样子,身边人看不下去了。在宋人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中记录了这么一件事:王安石不修边幅,他的几个朋友们便互相约定好,每隔一两个月就把这家伙带去寺里洗澡,还给他准备换洗衣服。终于,因为有了一群热心好友的强制帮忙,王安石才终于克服了邋遢的坏习惯,每个月到点了就被几个好友“押送”进浴室,洗洗涮涮一番后,重新上线。
您别说,如此一来,不光皇帝,其他大臣或许都松了一口气,毕竟没了活体“生化武器”,大家的鼻子都好受了许多。之前为了少受一点臭味攻击,大家都是能憋气就不说话,必须开口时也尽量简短发言,现在王大人洗了香香,连上早朝的时间都能变长一些。
3.有颜值、有个性,就是不爱干净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对古代文人的滤镜已经碎了满地,别急,接下来的这位应该还能给您带来震撼,他就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
说起嵇康啊,你可能想到魏晋风骨,放浪形骸。有嵇康的小迷妹估计还要补充:“颜值!”不错,嵇康的帅,也是得到史书认可的,《嵇康传》中是这么形容嵇康的:“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世说新语·容止》中说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站着像松柏一般傲然独立,醉卧时像巍峨的玉山欲倾而未倒。
站或者躺,这两个普通动作,让嵇康这个一米八的大帅哥来做,就和我们普通人做的不太一样。当然,这些动作良辰我做起来也是很帅的,不信我也给您站一个?什么,不看?那我躺一个也行啊。
行了,言归正传,本期的主题不是邋遢的古人吗,和嵇康这位气质型男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了,因为这位竹林boys的“颜值担当”,其实也并不爱干净。
嵇康此人,狂放不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他说自己“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头和脸经常一个月或半个月不洗,不是又闷又痒到受不了,绝不会主动洗。不仅如此,他还自爆自己身上虱子很多,蹦蹦跳跳地跟宠物似的。他崇尚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所以他毫无心理负担地睡懒觉,不睡到日上三竿都不愿意起床,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对不坐着。别人嫌他邋遢也好,说他懒也罢,他毫不在意:你们不懂,我就是这个style……
其实在前面的节目中,咱们提到过竹林七贤为啥是这德行,身处魏晋乱世,他们内心的苦闷难以排解,便借用五石散来忘记烦恼。这玩意人吃了以后,忽冷忽热,皮肤也会变得很敏感,只能穿那种柔软破旧的衣衫,更别提什么搓澡了。今天与你谈天说地共饮一杯酒的朋友,明天可能死无葬身之地,既然朝不保夕,率性而为也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对世俗的反抗,哪有心情洗澡呢?不过对于嵇康这情况我只想说:大哥,你反抗世俗的度是不是有点过了,能让虱子在身上乱跳,也是心大呐。
古人风流者甚多,邋遢的人也不少,今天良辰给大家介绍了几位大才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是不是有种大跌眼镜、粉丝滤镜破碎的感觉呢?其实,良辰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是惊掉下巴,但同时也莫名对他们有种更亲近的感觉——在名人这层光环之下,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样会犯懒,一样会因为今天不想洗澡这种小事而心烦。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说到这里,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我是良辰周,咱们下次再见!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不言夏,新媒体人,历史爱好者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古人其实也邋遢!白居易曾在《沐浴》一诗里说自己好几年不洗澡,身上的小泥儿一搓一大把,洗一回澡,仿佛瘦了好几斤;王安石面色黢黑,吓得妻子立刻叫来大夫,结果大夫一看乐了,表示王大人只是太久没洗脸了,想要治愈也不难,水到病除;提起嵇康,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吧,其实帅哥经常一个月或半个月不洗头洗脸,还自爆自己身上虱子很多,蹦蹦跳跳地跟宠物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