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明末清初的一代奸臣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历史人物B面,是明清易代史上最最最最出名的坏蛋——阮大铖。
要说这位干过的坏事,那可真是罄竹难书。在民间传说中,特别是在我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桃花扇》里,这家伙先厚颜无耻、坑害忠良、坏事做尽,迫害李香君,拆散香君和侯公子的美好爱情,引无数观众痛恨不已;在官修史书里,这哥们的客观形象也好不到哪儿去,《明史·奸臣传》里直接给他扣了三顶大帽子,分别是:阉党余孽、南明权奸和清朝贰臣。
如果说书里写的可能有夸大成分,那咱再来看看同时代人的讲述。在明末爱国诗人钱澄之的记载里,阮大铖这家伙,明明出身科举世家,却毫无传统读书人的气节。因为竞争一个吏部官职失败,就怀恨在心,投入阉党怀抱,疯狂迫害昔日的同志,把杨涟、左光斗等东林领袖迫害致死。还把那个竞争对手魏大中构陷至死。更可气的是,这家伙干的这些坏事都是暗中操作,后来魏忠贤倒台,崇祯想清查他,恁是半点证据都查不到,传说他每次拜访魏忠贤,就连递给门房的名片都会即时烧掉,更别说往来的文字书信了。
于是,史书送他四个字:机敏狡猾。意思是这人非常聪敏,擅长投机,还很狡猾。然而奸猾还不是他唯一的特色,“反复无常”才是他独步奸臣阵营的独门秘笈。
话说明末东林党和阉党斗得你死我活,一般人都要二选一,阮大铖不是一般人:他预判魏忠贤很快倒台,提前写了两份奏疏,一封是提议狠狠地修理阉党,另一封是建议朝廷东林党和阉党一起揍。主打一个不管谁占了上风,他都能赢。
再后来崇祯上了吊,明朝完了蛋,南明在南边竖起了大旗。阮大铖摇身一变,成了南明的兵部尚书。可他这个当红人物,一不考虑怎么消灭农民军,二不研究怎么抵御虎视眈眈的清军,一门心思报复东林党人,整的南明朝廷乌烟瘴气。
等南明彻底完蛋,清军一统南北,他不仅是直接投了降,还带着清军一路往南打。白天给清军出谋划策,晚上还给清军唱小曲儿。为敌人都卖力成这样了,他却还恬不知耻地跟人说自己其实在玩潜伏,终有一日要反清复明的。
“反复无常”这个四个字,可算是被他给玩出花来了,别人是当墙头草两面倒,他是东西南北四面倒。同时代的人提到他,无不一副吃了狗屎的呕吐状,可谓是恶臭至极了,就连他的子孙后代,都嫌名声太臭,不肯把他的名字写在族谱上。
别的坏蛋奸臣,顶多是在史书上被骂一骂,阮大铖呢,不仅被人编进小说里骂,还被排成戏剧骂,这就跟咱们一打开抖音微博,几百条私信全是骂你的一样恐怖。
但是吧,时过境迁,跳出历史叙事的框架,咱们不得不承认一件事:这家伙,在晚明文化史上,那是一座当之无愧的高峰。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不论是高雅的诗文艺术,还是下里巴人的戏曲戏剧,统统都绕不开他的贡献,送他一顶“人民艺术家”的帽子,那是丝毫不为过。
那么,这位人民艺术家,怎么就这么有才,又怎么那样的恶臭?明明可以凭才华吃饭,为啥偏偏要凭实力搞臭自己?到底是浪掷才华的任性,还是利欲熏心的的执念?
-
- 2.一朵晚明文化史上的奇葩
- 3.一个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 4.一个被抛弃和嫌弃的名利囚徒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赵迈禧,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阮大铖,明末奸臣中的佼佼者,被认为是魏忠贤之后最奸诈的小人;作为文人,其诗文作品不被后人重视;作为官员,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迫害忠良。
然而,这样一个最为人唾弃的奸臣,却是晚明文化史的一座丰碑,他的人生更是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从青年才俊到叛国汉奸,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