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吃出来的“富贵病”,一般人还不容易患上
-
1.古人“足疾”疑云
路上读书fm的朋友,大家好啊,我是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依然是个好日子!国际惯例,先聊天气,太阳当空照,花儿地上叫。
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但这么好个天儿,咱哪怕抠牙缝也得把啤酒烧烤的钱给整出来。你说要是啤酒烧烤都没有,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难不成天天躺在床上抱着手机,农药吃鸡,抖音刷剧?
但是吧,等良辰我去找朋友说:“咱找个地儿撸个串,高低整几瓶。”他却回答:“别,海鲜烧烤啤酒,整不得啊……”咋回事哩,这是长江倒流了,流氓改性了?怎地连这点娱乐小爱好都舍弃了?
再一问,原来啊,前一阵这小子跟几个老兄弟去撸串,一根烤串一杯啤酒,一口海鲜一根烟,那整得叫一个嗨。到了晚上,这小子就不对劲儿了,大半夜从梦里惊醒,疼得嗷嗷直叫,再一看他那埋汰的大脚丫子,关节都肿得跟鹌鹑蛋似的。这小子以为被人下蛊了呢,跑医院一检查,好家伙,尿酸值严重超标,标准的痛风的节奏嘛。
良辰想了一下,痛得在床上滚来滚去是什么样,结果有点破防。怎么喝个酒撸个串就痛上了?那成吉思汗他们天天烤肉喝酒的,也没见一边打仗一边打滚啊?不对,这一定是哪里不对,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固定节奏,良辰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好家伙,原来这么多英雄豪杰,都栽在痛风上了!
首先让我看到的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有件挺神秘的事儿:关羽攻打襄阳,祭旗后回去小睡了下,突然跑进来一头跟牛一样大、浑身黑毛的野猪。这头猪水灵灵地直闯入了关二爷的帐子里,张着猪嘴对着二爷的脚就是一口!关二爷卧榻之侧岂容黑猪放肆?他拔剑向黑猪砍去,但砍到的地方却传来了布匹破裂的声音。睁眼一看,原来这只是个梦,可他的左脚却开始隐隐作痛。再后来,关二爷就兵败遇害,很显然,这个梦就是“大凶之兆”。
有朋友要说了,良辰你怎么把小说情节都搬上来了?太不严谨了吧!别着急,《三国演义》虽然是编的,但人罗贯中大大还真不是凭空编造了这个情节,在东晋历史学家王隐的著作《蜀记》中,有这么一段话:“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意思是关羽出军围攻樊城,梦见被猪啃他的脚。后来南朝著名史学家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就引用了这段话,等到罗贯中写《三国演义》,那自然就克制不住地添油加醋丰富了很多细节,其中之一就是“脚痛”。
那么问题来了,关羽到底有没有可能脚痛呢?要我说,那是相当有可能的。咱从各个方面捋一捋啊。首先是身体素质,关二爷天下第一战将,身形不用说,妥妥的彪形大汉,孔武有力。《三国演义》里还给他加了几个buff:身长九尺,相当于今天2.16米,使一把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力量惊人。这都是咱们知道的,还有一个咱们可能长期忽略了——体重。关羽自己说“贱躯颇重,马不能载”。马都扛不住他的重量,您想想,那得是多大一胖子?您别笑,别以为关二爷应该去健身房,去看看古代武将们的画像,哪个不是大胖子?
大胖子,不只是健身房重点关注对象,他还是痛风的高发人群。再加上武将们常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简直是往痛风的方向一路狂奔。科普一下:肉类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再加上喝酒,会导致体内尿酸合成增多。同时酒精还会抑制尿酸排出,随着体内尿酸浓度一高,无法排出体外,便会堆积在关节部位形成结晶。如此一来,痛风就不请自来了。
此外,关二爷的性格也是比较容易诱发痛风。性格刚烈,有时候容易情绪上头,情绪上的不稳定也会影响尿酸的代谢。所以说,梦见被黑猪咬了脚,梦醒之后,脚就真的开始隐隐作痛,大概率不关二师兄的事,实实在在是关二爷痛风发作了。
2.文化人笔下的痛风
听到这,您千万别以为在古代,痛风就是武将们的专属疾病,看看你身边痛风的人,他也不一定就很能打。事实上,不管你是什么诗人、文学家,还是皇帝陛下,只要你的尿酸足够高,该得病的时候一个也跑不掉,病魔面前,人人平等。
白居易,幼儿园时我们念他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学要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初中要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到了高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大哥一套套的,真是把我们背书背苦了。
不过,你的学生生涯躲不开白居易,就像他一辈子躲不开通风一样。
就这么说吧,据不完全统计,白大哥传世的诗有三千首,其中关于疾病的就有四百首。这四百首诗里,他重点写了四种缠身的疾病:眼疾、肺疾、腰疾、足疾。天知道是不是还有些非重点的疾病,真是白瞎了这个名字“居易”,活得也忒不易了!
其中的足疾,大概率就是咱们今天说的痛风。
在《梦上山(时足疾未平)》中,白大哥写道:“梦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意思是他做梦,梦见自己腿脚好好的,就像年少时候一样健步如飞。连做梦都想着腿脚能康复,可见腿脚的疼痛折磨了他多久。
不过白居易虽然得了痛风,但他的心态还不错。比如在《足疾》一诗里,上一句他还在抱怨“足疾无加亦不瘳,绵春历夏复经秋”,这是说从春天到夏天再历经秋天,这脚疼的老毛病虽然没加重吧,但是也没啥好转。
听起来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味道,但他下一句就是“开颜且酌尊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这就开朗得有些浪漫了,想要开心就喝喝酒,走不了路就坐船前行,人生怎么过不是过呢?文化人就是不一样,痛风痛得不能走路,还这么轻描淡写,还想着喝酒,要留好诗在人间。
可能有人要问了,白居易怎么得痛风的啊?
嗐,这不明摆着吗?喝酒喝的呗!有人统计过,白居易的诗里出现“酒”字有729处,喝的酒有三十多种,宋朝学者则说白居易的诗“饮酒者九百首”。这么能喝,喝得这么频繁,那尿酸指数不飙升才怪呢。
不过吧,白居易的“足疾”虽然把他折磨得够呛,但看起来还不算太严重,起码他还能走路。另外一位诗人就没这么幸运了。谁呢,“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卢照邻本人在《释疾文》中描绘了他的病情:“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因为疾病,他连走一步路都极其困难,胳膊无法伸直,一只手也不能活动,没办法,只好长期卧床。
众所周知,像痛风这种慢性病是无法根治的,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也只能通过药物减少疼痛发作的频率,更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呢?卢照邻虽然也到处寻医问药,可还是难以摆脱病魔的折磨,发展到最后,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生无可恋了。
他在《五悲文》中写道:“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毛落须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仰而视睛,翳其若瞢;俯而动身,羸而欲折……”四肢变形,毛发脱落,眼睛看不清,身体动不了,代入一下,各位是不是都觉得生不如死?
前面说的《释疾文》,堪称是卢照邻给自己写的悼词,其实他早就给自己挖好了坟墓。在《释疾文·三》的最后一句,他还敲定了自己的死法:“倏尔一笑,泛沧浪兮不归。”堪称用尽一生的才华,表达了对病痛的无奈和无奈之后的笑看风云。
3.“帝王之病”名不虚传
除了白居易和卢照邻,历史上还有一位不可忽视的名人,晚年也因为痛风而备受折磨,这人就是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一生征战,打败的敌人不可计数,堪称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帝王。但面对痛风时,这位强大的帝王却束手无策,这奇怪的病,也就荣登忽必烈一辈子最强悍的对手了。
不过,良辰我说句良心话,忽必烈得痛风也真不是什么难猜的事。大概在登基前,他可能就已经患上痛风了,根据元代张昱在《辇下曲》所记载的:“当年大驾幸滦京,象背前驮幄殿行。”一个马背上的君主,什么情况下才会放弃骑马改乘坐大象承载的轿子呢?想必只有身体疼到无法忍受了。
那忽必烈又是怎么患上痛风的呢?咱们还是先来还原一下他的食谱吧。
坊间传闻,大名鼎鼎的涮羊肉就是忽必烈发明的。其实之前的节目中咱们也提到过,有一次行军途中,忽必烈忽然饿了,军营里的厨子急中生智,烧好一锅开水,薄薄地片下一盘羊肉片,在沸水里涮了那么几下,蘸点盐什么的,就填饱了忽必烈的肚子。
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大汗之‘特供马奶’为纯白色母马所产之乳,他人不得饮用。”除了马奶之外,他平日里饮用的可能还有蜂蜜饮料、骆驼奶、米酒等等。民间传闻则说,忽必烈喜爱吃鸡蛋、烤全羊等等。
好家伙,高热量、高蛋白、高嘌呤、高糖他全占了,一股脑儿地塞进肚子。帝王嘛,可不得放开享受,忽必烈很快就达到了过量摄入的境界。
除了吃的不健康之外,巨大的心理打击也是忽必烈痛风发作的原因之一。他最爱的一位皇后,被史书评价为“其性明敏,达于事机”的察必皇后,在至元十八年(1281年)病逝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去世,在精神上给了忽必烈巨大的打击。他一度精神萎靡,靠酗酒来缓解悲伤的情绪,但是又因为酗酒,开始快速发胖。
经过很长的时间,忽必烈才从悲伤中走出来,然而新一轮打击再次降临:他与察必的儿子,也是他亲自选定的皇位继承人真金,年纪轻轻,却也去世了。爱妻和爱子先后离世,忽必烈彻底绷不住了。再加上肥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痛风便缠上了他,在他体内全军出击,让他痛不欲生。
说起来,饮食和代谢才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像这种吃出来的疾病,一般人还真不容易患上,这也是人们会把痛风叫做“富贵病”“帝王病”的原因。
4.人类与痛风的斗争
前面列举了一些古代痛风患者,可见无论在哪个朝代,这都是一种无法治愈、让人备受痛苦的疾病。痛风难治,难道人们就只能顺其自然、坐以待毙吗?并没有,虽然老祖宗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有限,但他们依然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治疗。
古代中医将痛风称为“痹症”“历节风”“痛痹”等等,最早记载“痛风”一词的,是在南北朝《名医别录》当中:“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在元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中,又将痛风描述为“白虎历节风”,加上白虎两个字,像是在说得了这个病,痛起来似乎是被老虎咬了一口。
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饮食不慎,进食较多肉类及大量饮酒导体内湿热内盛,痹阻气血运行,灼伤关节而致,这样的说法,和今天的认知有相通的地方。那么具体该如何治疗呢?
一个办法是用针灸,点对点地给感到疼痛的地方来上一针、两针、三针,当然了,针灸也只能起到一个缓解的作用,没法彻底治好痛风。还有一个方法,是用草药熏蒸,通过热气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缓解痛风。这种疗法在古代被认为是比较温和的,但效果往往因人而异。想象了一下,这就好比给脚洗个桑拿、做个spa,至于疗效,肯定还是好不到哪里去。
除了外用的药物,中医疗法中怎么能少得了内服的汤药呢?在《金匮要略》中,医圣张仲景分析了历节病也就是痛风的形成,大致是说,饮食重口会伤筋伤骨,导致三焦不通,也就是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再发展为身体消瘦但脚部肿大,伴有发热便成了痛风。
得了这个病,关节不能随意屈伸,疼痛剧烈的,可用乌头汤主治。药方中包含麻黄、芍药、黄芪、甘草、乌头等药材。除了乌头汤,张仲景还列出一方“桂枝芍药知母汤”,药效同样是缓解四肢关节疼痛。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就这样坚持与痛风作斗争,可惜受限于知识和技术,始终没能发现致病的关键因素。等到发现痛风与尿酸有关的时候,时间已经推到了近代。
这事儿还得提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科学家——荷兰人列文虎克。1679年,列文虎克找痛风患者要了患处的分泌物,放在他发明的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是由无数个长而透明、两头尖尖的小颗粒组成的。这些“小颗粒”,列文虎克称之为“痛风石”。
又过了一百多年,法国医学家先是判断结石中有一种酸也存在于尿液中,因此将其命名为“尿酸”。随后英法的医学家分别确定,痛风和尿酸有关系。
再过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英国人得出结论:痛风的成因是血液中尿酸过多,以及肾脏排泄功能出了问题。至此揭开了痛风的真相。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有些人格外关注自己的尿酸指数,吃顿好饭喝顿大酒,立马就开始担心这个指数蹭蹭地往上涨。毕竟痛风不仅让人难受,肿起来的地方也吓人啊。
不过有一说一,咱们也不用过于忧虑,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减少痛风找上门的概率。首先,不能胡吃海喝,吃饭真得悠着点儿。那些大鱼大肉,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海鲜,谁看了不流口水?但是一定要适量,要是吃得太敞亮,痛风可就不客气了。其次呢,少喝点儿酒,尤其是啤酒。毕竟啤酒加海鲜号称“痛风套餐”。最后,动起来,别一天到晚葛优瘫,当然,如果你已经是痛风患者,就要多注意了,运动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最后就是心态放松,心情好比什么都强。
行了,咱们就聊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我是良辰周,咱们下期再会。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眼前秋,专栏作家,纸媒科普作者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其实痛风不是现代人专属的疾病,历史上不少英雄豪杰都曾栽倒在这上面。不管你是武将、诗人,还是皇帝陛下,只要尿酸足够高,该得病的时候一个也跑不掉。
夜里,关二爷梦见被野猪啃了脚,醒来发现脚上隐隐作痛,这不是什么神秘事件,其实是关二爷痛风发作了。
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患有痛风,据说他传世的三千首诗歌中,关于疾病的有四百首,而关于酒的高达九百首,看来是喝出来的毛病!
忽必烈一生征战,打败的敌人不可计数,但面对痛风时,这位强大的帝王却束手无策。若观察他的食谱,会发现高热量、高蛋白、高嘌呤、高糖全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