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解放奴婢,向社会顽疾开战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我们继续来说大汉王朝第六季的故事。
上一回我们说了,刘秀在统一天下后,学习他的老祖宗刘邦,打出“黄老无为”的治国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同时搞政治体制大改革,强化皇权。但是吧,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帝王,这些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刘秀还想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些根深蒂固的社会顽疾。比如说,土地兼并和奴婢问题。
之前咱们说过,西汉中后期,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奴婢问题不仅导致政府税收减少,还扩大了贫富差距,民众日益不满,导致社会公平失衡,最终威胁到统治秩序,成为西汉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莽时期,王莽曾想一举解决这两大顽疾,并作为改制的核心内容,最终却因为措施不对,贯彻得又不够彻底,才三年时间便宣告失败。如今,西汉政权也好,新莽政权也罢,都化作泡影,旧江山换了新主人,旧江山的顽疾却如影随形,唯有根治顽疾,才能让东汉王朝不重蹈覆辙,这一次,就看刘秀怎么办了。
说起来,刘秀跟王莽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是儒生,同样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同样同情贫苦农民和奴婢,同样想要解决这两大社会顽疾。不同的是,刘秀搞改革的时机和社会环境要远远优于王莽。
刘秀登基时,天下依旧处于战乱中,杀人放火都是家常便饭,在这种状态下,正常秩序根本无法维持,原有的社会结构也被打碎。但这有个好处,那就是人心都盼着好好整顿一下,让社会恢复正常,改革的阻力更小,也就更容易实施。
王莽的改革为什么推行不下去?主要原因是遭到了豪强地主的抵制,遇到了强大阻力。王莽自身又是篡位上台的,得位不正,内心总体来说是很虚的,一遇到抵抗他就发虚,怕改革导致叛乱,所以他立马就选择了退让。
刘秀就不一样了,首先,他就是堂堂的刘家子弟,汉室正统代表,其次,他有兵有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搞改革,你说声不试试?你敢反对我,我就灭了你!
就这样,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就在自己的统治区内版布了解放奴婢的试水法条:“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意思是老百姓迫不得已卖掉的妻子和儿女,如果想要回到丈夫和父母身边,必须要尊重他们的的意愿。谁胆敢阻拦,依法处置。
这一条虽然没有明说要废除奴婢制度,但已经是为奴婢的自我解放开了绿灯。三年后,刘秀再次颁布诏书:“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意思是新莽时期的官员、百姓被罚作奴婢的,一律恢复为庶人。此处咱得打个补丁:很多人古装剧看多了,听到“庶人”两个字就联想到“贬为庶人”,以为是个悲惨的事情,但要知道“庶人”就是平民,身份比奴婢好多了,奴婢是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的!当然,影视剧里说的“贬为赎人”一般针对王孙贵族的,失去特权身份和特权待遇,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个悲惨的打击。
扯远了,咱说回刘秀。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建武七年,刘秀趁热打铁,表示在战争中被掳去、沦为奴婢或小妾的男男女女,或去或留,一律遵从他们的个人意愿。谁要敢扣押不放人的,就按贩卖人口罪处理。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将他的解放奴婢政策推广到了新征服的地区,也就是今天四川、重庆、甘肃一带:当地百姓被抢去并沦为奴婢的,只要去官府告发,都能获得自由。
接下来,建武十三年和十四年,随着隗嚣、公孙述双双倒台,刘秀又接连发布通告:公孙述当政期间沦为奴婢的,一律恢复平民身份;益州和凉州的奴婢,奴婢只要申述就能恢复自由,且卖家不用为此赔偿买家。
刘秀当政期间共版布了六道解放奴婢的法令,规定非常详细、具体,充分保护奴婢的权利,尊重了奴婢的个人意愿。不过,咱得说清楚,刘秀不是林肯,他的诏书也不是《解放黑奴宣言》,解放奴婢不等于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毕竟刘秀说“或去或留”,奴婢可以离开主人,也可以留下,这是基于现实状况的考虑:有的奴婢恢复自由后却没有土地,也没有家人,没地方住,吃不上饭,那还不如留在主人家,高低有口饭吃。
也就是说,刘秀在充分尊重奴婢意愿、保障奴婢权利的大前提下,还是扭扭捏捏地承认了奴婢制度是合法的,算是给了蓄养奴隶的豪强地主们一颗定心丸。谁让刘秀手下的不少功臣都是豪强地主呢?
这样的“解放奴婢”当然不够彻底,但咱也不用因此而吹毛求疵,批评刘秀。无论中外,在封建时代,奴婢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美国人就更糟了,北方各州都迈入资本主义了,南方各州还有那么多黑奴呢。
相反,良辰要说,刘秀干得很漂亮,比起王莽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执行的改革政策,刘秀是大大地进步了,他真真切切地迈开了步子,大量奴婢因此获得了自由。这不仅利国利民,也充分体现了刘秀作为帝王仁慈的一面,是他执政路上的光辉一笔。
-
- 2.克服土地兼并,开始度田
- 3.“度田”不实,先斩大司徒
- 4.大开杀戒,平息动乱
- 5.刘秀的“度田”是成功还是失败?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407年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在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奠基了中国疆域的基础,确立了汉文化的主流思想,更奠定了汉民族的根基,它让“汉”这个字,从东方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字,乃至一种生活方式的共有名称。
自汉朝立国,一个伟大、统一而稳定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崛起于世界,并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它所开创的范式,它的经验与历史教训,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穿越回两千年前,走进大汉王朝的生命机体,与它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