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皇位空缺,叔侄相争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述《趣说大清王朝296年》第一季的故事。
上一回咱们说了,在一手奠基了清朝的根基后,一代雄主皇太极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人无完人,哪怕是当时的天下最强人,皇太极也做不到完美。在接班人这件关系重大的事情上,一向精于算计的皇太极偏偏百密一疏,没有做好安排,伴随着他的猝然离世,谁来继承大统,成了清朝的头疼大事儿。
有人说,皇太极故意没有立太子,是因为学习他爹努尔哈赤,由几个贝勒爷共同商议下一任皇帝。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皇太极都把后金变成大清了,参考明朝的制度,重新设计了清朝的制度框架,包括立太子。相应的,许多部落时代的旧习俗被废除,包括“八贝勒共商国政”。他怎么可能还自己开历史倒车?
可问题是,皇太极死得突然且生前并没有定好继承人。这么一来,他不开历史倒车,大家就得一起开历史倒车,搬出“八贝勒共商国政”的老传统。三个女人都一台戏,八个贝勒那还得了?
是的,皇太极死后,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清朝内部开始了一顿大乱斗。咱们喜闻乐见的权斗戏又要开场啦,瓜子花生辣条饮料矿泉水小板凳都准备好了吗?现在就开播!
鉴于这场大乱斗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咱还是先说下背景。别急,精彩剧集开始之前不都要插播个几分钟广告么。要说呢,理论上只要满足“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条件,就有资格参选下一任皇帝,这意味着皇太极的所有儿子和所有兄弟都是皇位候选人。皇太极有多少儿子呢?在世的有8个。他又有多少兄弟呢?巧了,在世的也有8个。16个里面选1个,足够打得头破血流。
皇太极的儿子与皇太极的兄弟,说白了就是侄儿与叔叔争皇位。不过咱之前也说了,不要以为你有候选资格,就以为自己是候选人了,你小时候也有资格参选班长,可有人选你吗?所以在这场叔侄斗争中,绝大部分人只是在一边看热闹,能上台竞争的都是厉害角色。
我们先来看看皇太极儿子们的阵营。皇太极的八个儿子,唉,真是没眼看,年纪满十岁的只有老大豪格、老四叶布舒和老五硕塞,其余的老六、老七、老九、老十和老十一,最大的小学一年级,最小的还在吃奶。那位说,啥?皇太极活了50十来岁才死,怎么儿子都这么小?难道他一个皇帝都搞晚婚晚育?
想啥呢!人家前面也有有一排儿子的,什么老二、老三和老八,就是命不好,死得太早。而年满十岁的三个儿子里,老四叶布舒16岁,老五硕塞14岁,额,您二位小爷还是去吃鸡打农药吧,跑到大人们的地方掺和什么。因此,皇太极的儿子中,真正有实力上场争位的只有老大——肃亲王豪格,他当时34岁,正是年富力强。
豪格不仅年龄合适,实力也过硬。他从小就跟着老爹打仗,东征西讨,立下不少战功,“肃亲王”的头衔,就是豪格用实打实的军功换来的。选皇帝时,这些战功就是硬通货,让豪格腰杆粗,挺得直,比钱还好使。
除此之外,豪格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他是旗主。早年间,皇太极收拾阿敏、莽古尔泰等兄弟时,豪格扮演了“二传手”的角色,先是稀里糊涂地当上了镶黄旗的旗主,然后又接手了正蓝旗,成为了名正言顺的旗主。
当然,豪格也有自己的劣势——母亲的身份比较尴尬。豪格的母亲乌喇那拉氏是皇太极的第二位大福晋,后来被皇太极给休了。别人是子以母贵,到了豪格这里却是被母亲给连累了。不过这个问题无伤大雅,豪格的实力还是杠杠的。
说完了皇子阵营,再来看看皇太极的8个兄弟。有趣的是,他们中也有一个人明显更有竞争力,这就是睿亲王多尔衮。从辈分上说,豪格是侄子,多尔衮是叔叔,但豪格其实比多尔衮还大了3岁。
刚刚说了,豪格年轻有为,战功赫赫,但是吧,比多尔衮那还是差那么一大截。毕竟多尔衮17岁时就跟着皇太极征讨蒙古,一战成名。不到20岁,就当上了全军的统帅,屡战屡胜,无论是打蒙古,揍明朝,还是收拾朝鲜,多尔衮都捷报频传。除了在松锦之战时输给过洪承畴,其余的仗,多尔衮都打赢了,因此在军队中很有威望。
更重要的是,多尔衮还是个多面手。不仅会打仗,治国理政也很有一套。皇太极照搬明朝制度,在中央设立六部,可满洲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能担当六部重任的人很少,特别是六部中最为重要的吏部,几乎无人可用。最后是谁挑这个重担呢?多尔衮。
多尔衮不仅勇挑重担,而且干得相当出色。能武又能文,多尔衮因此被封为睿亲王,睿智的“睿”。皇太极还给他起了个满语封号“墨尔根岱青”,意思就是“聪明王”。
除了强大的个人能力和傲人业绩,多尔衮与豪格一样也是旗主,统领正白旗。由于这两位实在太突出,遥遥领先,皇位竞争实际上成了他俩的PK。
-
- 2.选谁当皇帝?八旗各有各态度
- 3.两黄旗的武力威胁
- 4.没头脑和不高兴
- 5.关键时刻,豪格自爆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国祚长达296年。说起清朝,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九子夺嫡、后宫争宠?还是闭关自守,丧权辱国?其实,许多大家所熟悉的内容,压根就不是真实的清朝历史。
清朝是一个极具反差感的朝代,它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也守住了不少疆土;它的社会氛围死气沉沉,但文化成就却硕果累累;在“康乾盛世”的辉煌之下,内部其实早已千疮百孔。
在这个跨越了古代与近代的时期,近三百年来悬案、疑案层出不穷,怪事、奇事接连不断,有说不完的政治权谋,还有道不尽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