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一场突如其来的夜袭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述《趣说大清王朝296年》第一季的故事。
上一回我们说了皇太极的人生最高光时刻:松锦之战。这场会战规模庞大,具有决定性意义,结果是皇太极赢了,他指挥清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明朝扭转辽东战局的最后希望。至于明朝,则因损失过于惨重,导致后来面对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无力镇压,回天无力,王朝覆灭。
对于清军赢得的这一仗,各种史书更是大加渲染,大吹特吹,简直要把皇太极给吹上天了,但实际上,揭开成王败寇的外衣,咱们会发现这场胜利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皇太极失误连连,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之前说的,明军自动溃败后,皇太极没有及时调整,围歼明军,结果让大量溃兵毫发无损地跑了出去,比如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而这还只是其中一个。
最吓人也最要命的,是皇太极本人差一丢丢就阴沟里翻船了,差一丢丢就葬送了这场胜利果实,甚至就连他本人的性命都丢了。说出来您可能不信,这么危险的一刻,就发生在明军突围后的第二天。
话说当时皇太极判断明军都跑路了,就让各部队分头追击。但上一回我们也说了,明军很多人都跑了,但统帅洪承畴没能跑成,他带着曹变蛟、王廷臣两位总兵躲在松山城里,身边还有不少亲兵。据记载,洪承畴的亲兵有一万多人,加上那位总兵曹变蛟,都是他在陕西带过的老部下。这帮人不仅能打,还对洪承畴忠心耿耿,坚决执行他的任何命令。
洪承畴没跑,且洪承畴所在的位置,皇太极也是清楚的,但在他看来,洪承畴刚刚历经一场惨败,已是败军之将,惊弓之鸟,不会轻易有什么举动,也搞不出什么大举动。所以,不足为惧,他自己带着亲兵就过去了,让士卒挖壕沟,围困松山城,准备等大部队回来之后再进攻松山城,拿下洪承畴。
但皇太极没想到的是,洪承畴并不打算坐以待毙,即便形势极端不利,他依然找到了最后一丝翻盘的机会,啥机会呢?他很快就发现了——皇太极只是带着一支亲兵就来了。
洪承畴决定,给他皇太极来个黑虎掏心,快速打掉清军中枢,趁清军混乱之际,从里往外打,再让已经突围的吴三桂杀个回马枪,从外往里打,内外夹击,反败为胜。这完全是个拼手速拼勇气的闪电行动,不,斩首行动。
不用说,当时皇太极的御营就在松山城外,等于是把自己的脑袋送到了洪承畴眼皮底下。就在当天深夜,挖了一天壕沟的清军早已熟睡,被围困得死死的松山城内的明军,居然主动打开了城门,洪承畴的老部下、明军左协总兵曹变蛟,一马当先,率领一队人马,如闪电般冲出城门,直奔皇太极所在的中军大帐。
前面说了,此时清军主力都在外面追击溃散的明军,皇太极身边只有一帮亲兵。按照八旗规定,皇帝的安全应该由正黄、镶黄两旗的侍卫负责,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正黄旗的人居然离岗了,守营的只有镶黄旗的侍卫。
根据后来清朝官方的说法,虽然当时只有镶黄旗的侍卫,但照样把突袭的明军打得落荒而逃,这场攻击根本不值一提。可仔细研究史料,会发现这个说法很有问题。根据是什么呢?战后的奖惩。因为这些记录是不会骗人的。
据记载,战斗结束后,皇太极大发雷霆,严惩了一大批人,特别是玩忽职守的正黄旗,内大臣、侍卫、护军,都挨了罚。贬官、降级、罚钱还都是小事,不少人因为作战不利,遭到了诸如鞭打、贯耳鼻等肉体刑罚,提前享受了满清十大酷刑。
非但将士们受罚、挨打,指挥战斗的不少王公贵族也遭到了惩处。比如负责在御营巡逻守卫的塔瞻,因为作战不利,挨了骂、罚了钱,还险些丢了爵位。贵为国舅的阿什达尔汉,当时他就在大营里,因为没有及时跑去护驾,事后被皇太极直接赶回老家。
如果真的像清朝官方说的不值一提,那这么大动干戈的又是惩罚又是奖励,弄啥呢?只能说明,这事儿很大,但清朝方面怕被人知道。
好,我们就来看看,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皇太极如此生气,以至于严惩这么多手下。真实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当时洪承畴手下曹变蛟率领明军发动夜袭,一度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清军将领多尔济、塔瞻率兵阻挡,根本抵挡不住,曹变蛟顺利地杀到了皇太极的大帐前,只差一两步,这支突袭队甚至就能冲进皇太极的营帐,咔嚓了皇太极。
紧急时刻,镶黄旗侍卫图尔格、伊尔登兄弟俩,以及内大臣锡翰等人牢牢地守在御营门口,死战不退,并组织侍卫疯狂放箭,玩命阻挡明军的冲锋。夜色中两军生死搏杀,即便有些火光,侍卫们也只能对着明军的方向乱射一通,也顾不上能射中谁,这种概率跟摇骰子差不多,即便能射中大概率也就是胳膊腿啊什么的,就算射中了也纯属天意。
然而,偏偏就是天意,这通乱箭偏偏竟然就射中了曹变蛟,而且是直接将他射成重伤。重伤的曹变蛟无法带领夜袭分队作战,群龙无首,加上清军纷纷聚集,人数越来越多,形势陡转直下,明军只能主动撤退。可以说,这一夜是皇太极平生最危险的时刻之一,假如不是一支乱箭长了眼睛似的射中了曹变蛟,没准皇太极就会被明军斩杀了。到时候后果如何?后来清军能不能入关,那还真不好说。。
从这件事不难看出,改朝换代,看起来是历史的必然,但必然的趋势下,总是充满了稍纵即逝的可能性。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往往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难以辨说明白。
好了,不管怎么说,皇太极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但他保住了性命,也保住了胜利果实。
-
- 2.孝庄招降洪承畴?信了你就输了
- 3.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
- 4.关键场合,为何屡屡缺席
- 5.五十岁的痴情种
- 6.巅峰时刻,突然暴毙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国祚长达296年。说起清朝,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九子夺嫡、后宫争宠?还是闭关自守,丧权辱国?其实,许多大家所熟悉的内容,压根就不是真实的清朝历史。
清朝是一个极具反差感的朝代,它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也守住了不少疆土;它的社会氛围死气沉沉,但文化成就却硕果累累;在“康乾盛世”的辉煌之下,内部其实早已千疮百孔。
在这个跨越了古代与近代的时期,近三百年来悬案、疑案层出不穷,怪事、奇事接连不断,有说不完的政治权谋,还有道不尽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