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是护国长城?还是后金派来的奸细?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的历史人物B面,即将迎来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历史上的争议之大,堪比互联网上讨论粽子该吃咸的还是甜的,豆花到底该放糖还是放盐。这位争议极大的人物叫做袁崇焕,凭着金庸先生的一本《碧血剑》,一跃成为明史顶流,更是随着明史热在网络上掀起了滔天巨浪,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位明末大将的人生。
袁崇焕,字元素,不带“周期表”,号自如,当然也不会租房。他出生于万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阳历1584年6月6日,正是张居正改革的末期,本来快完蛋的大明朝,被首辅张居正一顿整顿操作,来了个回光返照,可谓是垂死病中惊坐起,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袁崇焕的少年时代,还是过了一些好日子的。
据《明史》记载,袁崇焕中进士的时候,都三十六岁了,史书称他“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简单来说就是个军迷,喜欢谈论军事,要是遇到退伍的老兵,见一个就拉一个聊天,谈明朝的边防问题,感觉自己对边防事务门儿清。
就在袁崇焕中进士的那一年著名的萨尔浒之战爆发。数万明军精锐被努尔哈赤包了饺子。之后,明朝在辽东的局面那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天启二年,辽东的大城市沈阳、辽阳,全部丢光光。
前线打仗的那些个将领,要么被后金砍瓜切菜,要么被朝廷以作战不力拉回北京砍了杀了,这局面,谁敢到辽东去当官?横竖是个死,喊我就辞职。总之就是,当时的大明朝堂,没人应聘前线指挥官。
就在这时候,书生袁崇焕主动请缨。死马权当活马医,天启皇帝立即就安排袁崇焕去辽东前线,袁崇焕也不怯场,走马上任。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队来势汹汹,想跟明朝再大战一场,明军早被吓破了胆,主力全部撤退回关内,不敢和后金硬碰硬。
唯有一个袁崇焕,坚守在山海关外二百里的宁远城。
别人的战略设想都是缩在山海关,凭着乌龟大法,谅那些女真人也打不进来铜墙铁壁。可袁大人不这么觉得,要是山海关被攻破了,敌人长驱直入,北京就变成了不设防的城市。
只有守在战略咽喉宁远,在这里才能挡住努尔哈赤。
一场恶战下来,不仅后金军队被袁大人料理一顿,连努尔哈赤本人,据说都因为被守城军干了一炮,死在了撤军路上。宁远城下,袁崇焕一战成名,之后他就成了明朝上上下下属望的大救星,这可是以往战无不胜的后金军队,却在一个初出茅庐的文官这吃了瘪。
事实证明,袁崇焕的战略眼光是独到的,在他看来,明军跟女真人pk,要是打野战,那就是鸡蛋碰石头,只有发挥明朝强大的基建能力,建他七八上百个堡垒,一步一步压缩女真人的生存空间,这样才能让努尔哈赤的军队马跑不动,兵走不进山海关。
从宁远到山海关的这条防线,直到明朝快灭亡的时候,还真是一个女真人都没有突破进来。逼得女真人不得不向明朝重新示好,摆出一副温顺的样子,想让明朝放松封锁政策,好歹让老乡们买点粮食过冬啊。真真是坚不可摧的长城。
宁远大捷后,袁崇焕更是在第二年取得了宁锦大捷。如果上次还可以说是靠红衣大炮守住了城池,那这一次,袁大人就是指挥明军直接和后金军队在宁远与锦州野战了。这一次,一直是女真人手下败将的明军,居然让老对手又一次吃了瘪。让人不服气都不行。
碰到袁崇焕,女真人的好日子结束了,什么便宜都没有捞着。
可谁能想到呢,搞死自己的总是自己人,很快,女真人的好日子又回来了,因为风风光光的袁崇焕和当政的九千岁魏忠贤魏公公,气场不和,此时的魏忠贤正处于权力的巅峰,别说你干死了努尔哈赤,就是把老天爷的胡须扯下来,他袁崇焕也得下课。
袁大人打了胜仗,奖赏却是家里蹲,九千岁一句话,明朝刚建立的边防优势就荡然无存了。一直等到等到崇祯皇帝把魏公公扳倒,袁崇焕这才有机会,从岭南回到他日思夜想的辽东。
不过,崇祯皇帝也没想到,这个屡战屡胜的袁大人,一出山就气定神闲地表示,五年内可以收复辽东。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五年之期还没到,第二年,后金大汗皇太极不讲武德,绕过山海关,从蒙古高原长驱直入明朝,大明军队一溃千里。
袁崇焕紧急率领他的关宁铁骑入关勤王。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偏偏这一次是神对手加上猪队友,袁崇焕就是再厉害,他也只是管辽东的统帅,管不了宣府、大同的明军。
后金军把北京城团团包围,城里面的皇帝和大臣吓坏了。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袁崇焕。你老袁说五年复辽,可人和钱刚给你,隔了不到一年,女真人就冲到了天子脚下,难不成这钱粮被你送给了女真人?
只要一个人起了疑心,一连串的疑心就开始无止尽蔓延,袁崇焕的末日来了。不仅被抓起来关进大牢,第二年更是被凌迟处死。罪名那就多了去,最重要的一条罪名就是拥兵自重,擅自杀害总兵毛文龙。
一夜之间,曾经被视为大明朝大救星的袁崇焕,成了人人唾弃,千刀万剐的家国大罪人,被千刀万剐还不够,全北京城的百姓都恨死了这个狗汉奸,人人争相花钱买他的肉吃,可谓悲惨至极。
然而,谁能料到清朝上台后,在清人修纂的《明史》里面,他们又彻底给袁崇焕平反,认定他的死是一场崇焕冤,说当年崇祯皇帝中了后金大汗皇太极的反间计,把袁大人当成内奸千刀万剐了,把能压制后金的能臣给干没了,纯纯的自毁长城。
照这么说,袁崇焕就是腐朽的晚明当中一股清流,是当之无愧的护国长城了?那么,这个说法站得住脚吗?那倒也不一定,因为他身上的争议有点太多。直到今天,历史学界也是对他的功过是非众说纷纭,甚至有历史学家依旧认为,袁崇焕还真就和皇太极暗地里勾勾搭搭。
几百年过去了,围绕着袁崇焕这个人背后的种种争议,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咱们今天,就绕开他辽东的争议话题,聊一聊袁崇焕的另一面,看看他到底如何在大明官场崛起的。而这,是他在宁远大捷之外,另一个传奇。
-
- 2.袁崇焕升官记:一个又一个伯乐
- 3.是东林党还是阉党?晚明党争中的袁崇焕
- 4.一口黑锅如何炼成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赵迈喜,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袁崇焕,本是文官,却以一场淋漓尽致的宁远大捷享誉朝野。可是,袁崇焕这样一位本该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却在崇祯初年被皇帝处以极刑,清朝人修的《明史》,却说袁崇焕被杀是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
有的人觉得他是大明的护国长城,有的人觉得他真的是后金藏在明朝里面的内奸。除开是忠臣还是内奸,袁崇焕的传奇不止是在和后金的战场上。
他1618年才高中进行,却在短短数年内经历残酷的党争而青云直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而袁崇焕为什么会有那么两极的形象,历史又是如何写成的?
本期历史人物B面,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