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至暗时刻唯一的光!北伐急先锋祖逖初登场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
上回咱们说到,衣冠南渡五马过江,江东水深豪族镇场。琅琊王导长袖善舞,士族联手东晋开张。
公元318年 3月,曾经的琅琊王,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在当年的建康今天的南京,举办了登基仪式,东晋王朝就这么登上了历史舞台。可要说呢,东晋这个新生的政权呐,还在胚胎期就弥漫着慵懒、腐化的气息。贵族老爷们忙着抢官位、刮地皮,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完全忘了被当初被胡人撵过江来的国仇家恨。
那么,司马家的基业,残留在北方的西晋王朝就任由它流水落花春去也?倒也没有完全不管,倒也曾经努力过。
话说那还是东晋创立的五年前,公元313年,那会儿东晋八字还没一撇,司马睿和王导还忙着跟江东豪族们赔笑脸、拉赞助。长江对岸的北方,正是风云巨变、热闹非凡。永嘉之乱时被俘的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王刘聪撕了票,小年轻司马邺跑到关中建立了流亡政府,成了新一任西晋皇帝,试图给西晋艰难续命。与此同时,他还向远在江东的司马睿求救,请求他带兵北上勤王。
可当时的司马睿接过诏书之后,只觉得这是个烫手山芋,咱这还在艰难创业呢!哪有功夫上沦陷区,跟匈奴鬼子干仗呐?可这个时候,一个年近五十、体格雄健的将军兴奋地站了出来,对着司马睿来了一番慷慨陈词:“大王,北方百姓受苦受难,都有奋起反抗之志啊!请您命末将出兵,北方人民必然欢欣鼓舞、望风响应,或许能一雪我大晋国耻呐!”
这个抢着来接烫手山芋的老哥是何许人也?正是传说中的祖逖,和刘琨组成闻鸡起舞天团的我晋知名猛男。在萎靡浮华的江东,祖逖几乎就是唯一的灯塔。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孤胆英雄,以及他让人热血沸腾、也令人扼腕唏嘘的北伐事业。
祖逖,字士稚,来自世吏二千石的幽州豪族,典型的豪门贵公子了。只可惜,他老爹去世得早,导致他成长过于草率,才十四五岁就不读书,开始混社会,江湖人称“轻财好侠”。说白了就年少轻狂,家里那点余粮,都大手一挥,散给了道上弟兄和宗族乡里。
不过到后来这个问题少年也是突然开了窍,认真卷读书了,加上一身豪迈磊落的气质,居然也稳稳当当地入仕为了官,成了司州主簿。也正是在这个岗位上,他遇到了命中注定的老铁,刘琨。哥俩感情好到啥程度?同床共枕,彻夜深聊,如果嗨到失眠,翻身起来舞剑。“闻鸡起舞”的段子,就这么来的。
可在热血沸腾的青春过去之后,祖逖却陷入了一个漫长的沉寂期。他的老铁刘琨,早早地躬身入局,投身八王之乱的时代大戏之中,接着又北上并州,开辟敌后根据地,开启了他的传奇征程。反观他自己,还在冷眼旁观这混乱的世道,始终拒绝司马家王爷的征召,在风云激荡的西晋权力场中,活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隐身人。
直到永嘉之乱爆发,祖逖这才决定结束隐身模式。当时的北方已经变成了人间炼狱,他听说琅琊王司马睿在江东收留心碎北方人,就带上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南下避难。
没想到,这逃难之路竟成了他的走红之路。赶路时,他把车马让给老弱病残,把粮食和药品分给人民群众,自己两袖清风地徒步前进;碰到盗贼或其他艰难险阻,他也总能挺身而出,应对自如。一来二去,这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领导,在混乱的逃难之旅中暴露无遗,最后被大部队推举为“行主”。司马越听说了这个来自逃难新闻,得知流民堆里居然出了这样一个先进模范,顺势就封他为徐州刺史,接着又征为军谘祭酒。
就这样,一直籍籍无名的祖逖声名鹊起了,一夜爆红了。不过,虽然发达了,他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着当年行走江湖的初心使命。一边领着朝廷工资,一边发展副业。啥副业呢?打劫。
祖逖从北方带过来的那帮泥腿子,三天两头在就江东打家劫舍,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一旦某些好汉被抓,祖大哥就会亲自出马,利用他的白道身份把兄弟捞上来。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这么个段子,说有一回王导领着一帮士族名流来拜访祖逖,发现他屋子里突然多了不少奇珍异宝,就问阿祖从哪搞来的。阿祖说:害!昨天夜里又去了一趟南塘呗!在座的诸位名流顿时吓得汗流浃背,南塘是当时江东富豪的聚居区,就相当于万柳书院、深圳湾这样的楼盘。这你让那些名流能不瑟瑟发抖不汗流浃背?
阿祖就是这样,黑白两道通吃,有事没事就到江东地主老财那干一票。所以,在士族搭台唱戏的江东政府眼里,祖逖是妥妥的社会不安定分子,是门阀士族联盟中的刺头和异类。
那在祖逖眼中,那些自命清贵的士族又是啥呢?一群窝囊废而已,一个个把国仇家恨忘得一干二净,在江南温柔乡里过得纸醉金迷。看看他们,率先南迁的早已占据了权力和财富的C位,逃难南下的流民和晚来的士族,只能住在郊区,捡破烂为生。就这样,气不过的祖逖一边化身江东蝙蝠侠,暴力制裁这帮贵族老爷,一边热切地望向北方,渴望建立伟大的功业。
终于,建功立业的激动人心时刻到来了。在关中登基的那位年轻皇帝司马邺号召江东兵马北上勤王,司马睿举棋不定,祖逖热血沸腾了,迫不及待地主动请缨。司马睿谢天谢地,一来这个烫手山芋总算有人接盘了,二来这个江东第一刺头总算可以消失了。他拍着祖逖的肩膀赞赏道:真是个赤胆忠心好同志呐!本王这就封你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北伐匈奴,光复洛阳,就看你的了。
祖逖眼巴巴地问道,那兵马粮草、武器装备,大王有何安排呢?领导顿时打了个哈哈:这个嘛!小祖啊,你知道的,咱们地方政府财政紧张,物资问题呢,你就自己想想办法,有困难克服克服!这样,我给你千人份的粮食、三千匹布,其他的你自己想办法,杀出一条血路来!
好家伙,敢情您封个空头官衔,打发点残羹剩饭,就让人北伐跟胡人拼命呐?这谁能忍?
祖逖能忍。他钢牙紧咬,没有兵,我就去找当年一起渡江的流民兄弟;没有武器,我就现在炉火烧旺,自行炼铁。公元313年秋八月,祖逖带着可怜巴巴的几百个流民兵渡江北上。只见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茫茫大江,前路难测,可他豪气干云地大力拍打船桨,跟身后的兄弟发誓:“我祖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光复旧都,就如这滚滚长江,一去不回!”
众人欢呼雀跃,击掌盟誓:壮烈的远征即将开启!历史的聚光灯终于打在了祖逖身上,他将抖落一身的颓唐和迷茫,书写独属于他的英雄史诗。
-
- 2.北伐大业的功败垂成,一代英雄的黯然离场
- 3.东晋矛盾的错综复杂,窝囊皇帝的绝望挣扎
- 4.王敦跋扈问罪天子,东晋内战一触即发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良超,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三国之后,两晋纷纷扰扰,150年的时间里,司马家族从北到南,四分五裂,匈奴鲜卑相继南下,比三国更乱的乱世来临。这中间既有祖逖石勒沙场浴血,也不乏陶潜嵇康这样的风流名士。他们是民族大融合的缔造者,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
这是鲜血与铁蹄铸就的乱世,也是中华民族初步成型的时代,是儒释道三教争锋的乱纪元,也是中华文化璀璨夺目的恒纪元。
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回到两晋时代,感受魏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