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表面议和,实则各怀鬼胎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述《趣说大清王朝296年》第一季的故事。
上一回我们讲了,皇太极登基后大搞内斗,压制了四小贝勒,又摆平了三个大贝勒,加强了皇权,掌控了八旗,大权独揽。这几场权斗戏确实很精彩,但其中的争权夺利又是残酷的。不过,对于处在战争环境中的后金政权来说,这个痛苦的过程又是必须的,如果不集中权力,后金的力量就无法拧成一股绳,别说对抗明朝,没准哪天自己就先崩盘了。
实际上,当大明朝意识到很难打赢后金,就开始期待着后金出现内乱,当然,远不止是期待,手底下自然是没闲着。宁远之战后,怕死的高第辞职回家,不怕死的袁崇焕升任辽东巡抚。要说这袁崇焕,真挺会来事的,也不跟朝廷打报告,直接就派一个喇嘛率领使团去了沈阳,干啥呢?给努尔哈赤吊唁。
袁崇焕跟努尔哈赤是敌人,之前还在打仗,现在又来吊唁,要说是纯粹的骑士精神,恐怕不可能。所以袁崇焕的真实目的就一个:名为吊唁,实则打探后金的情况。所以使团一到沈阳,众人开始了本职工作,喇嘛去念经,其他人搞地下工作。
皇太极一看,哟呵,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啊?他一眼就看穿了袁崇焕的意图,将计就计,安排人招待吊唁使团吃好喝好,唯独没有泄露半点有价值的情报给他们,使团回去时,皇太极请他们转交给袁崇焕一封信,内容很简单:提议双方以对等地位休战和谈。
皇太极这么一手,反倒把袁崇焕给整不会了。因为皇太极说得很清楚:双方可以谈,但必须要以平等的地位去谈。这袁崇焕哪里敢答应啊,让后金和明朝地位对等地谈判,等于是认同了后金政权的合法性。要是他点了头,那他就真的头要点地了。
虽然皇太极这封信的要求袁崇焕没接茬,但并不意味着明朝君臣对议和就嗤之以鼻了。“皇太极要和谈”,这一消息经由袁崇焕和蓟辽总督阎鸣泰,传达到了北京朝廷。明熹宗,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当然,其实还是魏公公立刻下了旨:袁崇焕的探索精神值得嘉奖,以后可以跟后金接触,但必须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不许故意挑衅,更不能丧失国家尊严,与此同时,袁崇焕要借此机会整军备战。
和谈是假,整军备战是真,明朝无非是搞了个缓兵之计。巧了,皇太极刚好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此时的他,一边要玩内部斗争,一边还要收拾些烂摊子,暂时没空跟明朝打。所以就是这么个情况:双方都有意要谈,但也都没有诚意谈,那就先随便谈谈吧。
既然没诚意,皇太极就给袁崇焕送去了堪称疯狂的议和条款,向明朝索要巨额赔偿。多巨额呢?黄金十万两、白银一百万两、绸缎一百万匹、棉布一千万匹,而且,这还只是一次性支付的首付,往后每年,明朝要如期支付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绸缎十万匹、棉布三十万匹。
当然了,皇太极表示,我后金也不白拿,我每年赠送明朝十颗珍珠、一千张貂皮、一千斤人参。
送出成千上万的真金白银、绫罗绸缎,换些土特产回来,袁崇焕要是敢答应,诛他十族都够了。于是袁崇焕就回了一封长信辩驳,皇太极接到回信,再次写了一封信过去。双方就这么你来我往地打口水仗:到底谁对谁错、谁占据道德高地,以及是否要给钱,给多少钱。
几轮讨价还价,吵得挺热闹,但根本没有达成任何共识。比如在道义方面,皇太极说,一切都是明朝的错,我们有七大恨为证;袁崇焕则表示,别在扯犊子,你们建州女真是我大明朝的藩属,起兵就是造反,什么恨不恨,没谁欠你的。
在钱的方面,皇太极倒是松了口,说既然你们觉得数额太大,那我退一步,定金减半,我们后金再加送点土特产,增加两张黑狐皮(对你没听错,就是两张)和十张元狐皮。诚意满满有没有?
这就感觉像你去买饭,开发商说,首付300万改为150万,另外我送你两张超市的百元购物卡,真的,这房子我一分钱不挣了,就看你人不错,给你董事长特批优惠。
皇太极给的这个优惠价,袁崇焕当然还是不可能答应的,要是他签字同意,大明朝顶多就是把他诛十族变成诛九族罢了。皇太极与袁崇焕的嘴仗打了半年,一个漫天要价,一个东扯西拉,什么结果都没谈成,但对于双方来说,谈不成就对了,因为他们要的都是:拖延时间。
可以说,在这鸿雁传书的半年时间里,皇太极用这时间初步坐稳了皇位,又派阿敏把朝鲜揍了一顿,不仅逼朝鲜向后金输送粮食和货物,还打跑了毛文龙在朝鲜的部队,赚得盆满钵满。那边袁崇焕也没闲着,他重新占领了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等城池,还以救援朝鲜为名,派兵抵达位于今天辽宁省盘锦市的三岔河,修筑工事,开荒种地,忙得热火朝天。
双方都觉得,拉拉扯扯的目的达到了,而且自己赢麻了。
-
- 2.战报好编,大炮难躲
- 3.蒙古大汗竟是软柿子
- 4.传国玉玺的故事
- 5.创造满族,改名大清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国祚长达296年。说起清朝,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九子夺嫡、后宫争宠?还是闭关自守,丧权辱国?其实,许多大家所熟悉的内容,压根就不是真实的清朝历史。
清朝是一个极具反差感的朝代,它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也守住了不少疆土;它的社会氛围死气沉沉,但文化成就却硕果累累;在“康乾盛世”的辉煌之下,内部其实早已千疮百孔。
在这个跨越了古代与近代的时期,近三百年来悬案、疑案层出不穷,怪事、奇事接连不断,有说不完的政治权谋,还有道不尽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