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名人带货哪家强?李白、苏轼或成顶流“主播”
-
路上读书fm的朋友们,大家好啊,我,还是我,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依旧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放假睡觉吃饭打豆豆。
这不又到了一年N度的购物节,只可惜打开某宝逛一逛,卖家秀看着人模人样,买家秀吧,造型丰富,就是穿得绝对走样。再打开直播看一看,老板们八仙过海各出奇招,有人直播间跳科目三搔首弄姿,有人男扮女装狂试衣服,有人口播带货,一口一声家人宝子姐妹,那嘴巴甜的,让人恨不得掏空钱包化身财神一套小连招把东西全部带回家。
带货这几年很火,看上去好像是视频直播之后才有的新鲜玩意儿,但真要细究起来,那也还是咱们老祖宗玩剩下的,甭看老祖宗们一个个害羞内敛又腼腆,带起货来,拳打佳琦脚踢宇辉,挥一挥衣袖就能卖空一片库存,绣口一吐,洛阳纸张就清零。
怎么,你不信?来来来,带你穿越时空,看看古代带货大师们勾引钱包的小花招。中途记得捂好自己的钱包,免得看着都想买,别怪良辰我没提醒你们啊!
1.真正的顶流靠美貌带货
带货这件事情,怎么样才算成功呢?有一条标准是:让别人一看到就想买。这时候就要考验主播的实力了。首先第一条,主播肯定得长得好看,毕竟人类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看脸。
比如前面节目中出现过的大美男卫玠,据说他一出街,老百姓都要跑出来看,直接把交通主干道给干瘫痪了。像这样的顶流要是带起货来,都不用他本人张嘴说话,人往那一站,小助理嘚啵嘚,扯开嗓子一喊“买它买它买它”,他本人再对着众人邪魅一笑,流量就能让某些APP的服务器宕机,让散落在千里之外的工厂流水线日夜开机。
听到这有人要说了,这也太夸张了,这不可能!您别说,还真有可能。某些古代的顶流带货主播们,他不仅能带货,甚至能让人做出违反常理的事。此处就有请东晋官场一把手、淝水之战扛把子、诗仙李白的爱豆、无数文青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男神——谢安,谢宰相。
谢安出身于陈郡谢氏,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那个“谢”,当时最顶级的门阀世族。在东晋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社会里,谢男神一出生就落在了罗马,根本不用累死累活地做牛马。
除了天龙人的家世,谢安自身的才能也是顶级的。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自己主政后,又处处以大局为重,成功调和了东晋内部的矛盾。当然,谢安最有名的大手笔是指挥了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以八万大军干趴了前秦八十万大军,当然,也有说实际是二十万,但不管怎么说是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了。等到北伐胜利、功成名就之后,谢安的美名还没停止,说他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多才多艺,擅长书法和音乐,精通各家学问,为人温文尔雅,总之一句话,跟他在一起可舒服了。
因为他太有能力了,业绩太出色,导致大家就直接忽略了他一个基本问题:长得怎样啊?如果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帅,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太帅!用四个字——英俊潇洒、风度翩翩、面若冠玉……如果说完美是一种罪,谢男神估计得被判无期徒刑。
好了好了,说回咱们本期的话题:带货。到底谢安带了什么货,战绩又如何呢?
某一天,有个老乡来找谢安,这人在中宿县做官,也就是今天广东清远市西北,也不知道是贪了还是犯了什么事,被革职查办了,只能收拾收拾行李,把自己辞退,准备回老家去。路过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他特意去跟谢男神告别。
见到谢安后,这位大哥开始抹泪诉苦:你是不知道现在基层公务员有多难做,我当初辛苦考进来的,现在一番大事还没干完,竟然这么轻易就要卷铺盖回家躺平了。除了感慨仕途不顺以外,这位老乡的生活似乎很不容易。他又是说回乡的路难走,又是说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就差搓搓手指说“老登爆点金币”“V我50看看实力”了。
谢安立马闻弦歌而知雅意:“回家的盘缠够不够?”
老乡眼睛一亮,赶紧回答道:“我当官的地方老偏了,也没啥人,所以我手里也没有多少盘缠,只有五万把蒲葵扇。”谢安心里恍然大悟:囤了五万把蒲葵扇哦,这是正常人做出来的?你怕不是把家底都拿去炒期货了吧?这寒冬腊月的,扇子滞销了,血亏了。
什么是蒲葵扇呢?就是蒲葵叶,一种高大的棕榈科植物,制成的扇子,市井百姓常用,做工粗糙,不值钱,老百姓随便扯根叶子自己捣鼓下就一把,就这玩意儿,能有什么市场?可是,扇子又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单品,当然,这里说的是精美高档的,比如什么绢帛做的,什么团扇啊,折扇啊,王公贵族人手一把,贵妇小姐人均一箱,那样的扇子才有市场,谁闲的没事买把破树叶做的蒲葵扇呀?哪怕给它贴个反季促销的标签也没人买呀。
谢安看着老乡殷切的目光,话不能说得太直白,但也不能直接掏钱给他,谁的钱不是辛苦挣来的?最后,他恁是一句话也没说,一分钱也没给,拿了一把中不溜的蒲葵扇,出门就走了,之后,他是天天带着这把破扇子出门,天天在那摇啊摇地到处晃。寒冬腊月又怎样,去上流宴会又怎么样?反正不管去哪里,谢安手里都拿着那蒲葵扇,摇啊摇,扇啊扇,别问,问他也不会说为什么,反正男神一举手一投足,哪怕头顶个破草帽,那都是名士风流。
这就是带货的精髓了,男神仗着自己的脸和气质,分分钟就营造出一种“你拿你也帅”的氛围感出来。任谁看了不想买把同款?还有男神的崇拜者们,谁不想沾沾谢才子的文气儿?
一时间,在夏天才用得上的蒲葵扇,恁是在冬天全网脱销,价格比得上涨停的白酒股票,称得上是东晋最大风口。多的是黄牛排队守在编扇子的人面前求爷爷告奶奶地催货:快点儿编吧,咱们没赚钱就是在亏钱啊!
多亏了谢安的带货,五万把蒲葵扇被抢购一空。谢安一人扛起整个直播间销量的kpi,既不用涂口红,也不用出卖色相,更不用搔首弄姿,他就是将一把破扇子带出门晃了晃,就制造了一款时尚爆款。
2.才华能当饭吃吗?反正能带货
有人说,谁说带货要看颜值了?难道忘了这年头靠才华也是可以成为顶流的吗?说的没错,古人也有靠才华带货的,有请我们第二位大主播,左思。
左思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家庭出身一般,而且吧,他看上去好像也不太聪明的样子。小时候,家里人给他报了课外班学习书法和弹琴,但他可能是自己给自己搞课外减负了,家里的课业都学不完了何况这些特长?所以学得都不咋地。
除此之外,左思还有个问题:丑,长得非常丑。哎呀妈呀,我都不忍心往下介绍了。家世一般,脑子一般,长相还不及格,连当个普信男都不行的趋势了。据说当时著名大帅哥潘安带着弹弓出门,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左思得知后,也模仿他出行,最后恁是凭借自己的颜值,成功收获了妹子们的集体翻白眼,把他吓得落荒而逃。大概是因为长得丑而自卑,左思不善言谈,闷葫芦一个,他亲爹急得唉声叹气:“我怎么生了这么个儿子,哪里有我小时候半点模样!”
说又不会说,长得又不咋地,无论怎么看,这人都不像个能带货的样子。但谁能想到呢,上帝为他把东南西北四面门都关上了,恁是最后要给他开了个天窗:会写。
自从被老爹嘲讽了之后,左思感觉膝盖中了一箭,他化悲愤为动力,发奋读书,就算有时间也不出去玩耍,而是在家里专心读书。十年寒窗苦读,左思头悬梁锥刺股没日没夜地读啊写,哪怕是天赋一般般,他也用勤奋把这个坑给填平了。终于有一天,他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
这篇文章一出,立马破圈爆火,效果不亚于当世《三体》。文学家张华越读越喜欢,拿去给大佬皇甫谧看。皇甫谧是著名学者,针灸鼻祖,当时的顶级名流,他读后大为赞赏,还亲自写了序言。
有大佬背书,《三都赋》已经火到了不读就不是晋朝人的地步。当时没有出版业,怪只怪搞活字印刷的那位还没转世投胎,诗书文章的流传全靠手写,因为争相阅读抄写《三都赋》的人太多太多,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好嘛,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横空出世:洛阳纸贵,咱不如朴素地想一想,左思那是真的凭着一组诗文,把洛阳的纸卖断货了。
虽说是因为皇甫谧的名人效应,《三都赋》才得以广泛传播,但若是没有左思这才华,估计也是带不动,所以说他靠才华带货,没毛病。
凭才华带货的人里面,还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诗仙李白大人。李白好酒是出了名儿的,就说那首著名的《将进酒》,有谁没背过?在这首诗中,关于美酒的就有好几句。他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得意之时就要尽情享乐,不要让金杯空对一轮明月啊,满上满上;他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要玩就玩个痛快,要喝酒就要饮它三百杯;他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荣华富贵都算不上什么,我只希望能一直沉醉不醒;他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什么五花宝马,千金狐裘,不如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消除这无穷无尽的忧愁!
除了《将进酒》,李白有许多关于饮酒的诗,包括但不限于《山中与幽人对酌》《对雪醉后赠王历阳》《春日独酌二首》《客中行》等等等等。其中的《客中行》,诗仙还来了一波安利,为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一带)美酒代言。他是这么说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兰陵出产的美酒,透出一股浓郁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就像琥珀一样晶莹透亮,只要主人跟我一起尽兴畅饮,一醉方休,管它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这会儿他刚到兰陵,就尝到了当地的美酒,大醉之下心里也属实是舒坦,提笔一挥,便写下了这首好诗。要不怎么说是诗仙呢?这首诗一作出便立马跟上了热搜一样,流传开来,传播速度堪比坐了火箭。
听到诗的人不免都对那带着琥珀光芒的兰陵美酒充满了想象,毕竟诗仙李白都倾力宣传的酒,那得有多好喝啊?这首诗算是把兰陵美酒带成了现象级的商品,就连唐玄宗听闻了,也要求兰陵进贡给他品尝。
3.两千年前的“买手”
在今天,带货不仅有叫卖吆喝的方式,还有这么一群客户,他们有着独特的品味和钞能力,为了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有人专门以他们的观念和品味为基准,挑选不同品牌的商品,然后再开店售卖,这就是买手店。如果你是一个眼光独到的人,在带货界必然有一席之地!那么在古代,是否也有类似的,为特定客户群体服务的买手呢?答案是有的。
比如在春秋时期,有个专门给马看相的人,名叫孙阳,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懂马爱马之人,他说是好马,那就绝对跑得快耐力强。这能力,不去做挑马的买手属实是可惜了。你是不是觉得这个设定有点耳熟,对了,所以他还有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伯乐。孙阳就是伯乐,伯乐就是孙阳。
这不,有一天楚王就委托他买一匹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接到了一个大单,但他很谨慎,没有激动到翘嘴,立马给楚王说明:大王啊,您要的这种千里马可稀有得很,不是大街上随便能见到的牲畜,这找起来不容易,还需要到各地巡访。
楚王听了,心想着优中选优很符合自己的风格,为了好马都不是问题!他大手一挥:差旅费带发票报销!伯乐这才放心大胆地说:请大王不必着急,我会尽力将事情办好,为您找到最好的马。
可问题又来了,千里马也不是大白菜啊,要上哪找呢?当时也没个卖马商人的微信群,谁有货能提前通知一下伯乐。因此伯乐只好在几个国家间辗转,兜兜转转跑了好久,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完了,这大王交代的任务完成不了,伯乐正寻思着要不干脆跑路算了,然而就在这时,他眼睛一瞟,在路上看到了一匹拉着盐车的马。要不说他命不该绝呢?那匹累得呼呼喘气的马可不是普通的马,正是楚王想要的千里马。
伯乐就跟受到命运的指引一样,走到了马的跟前,马见到他靠近,突然昂起头来大声嘶鸣,一人一马对视上,那瞬间如同天雷勾动地火,一路火花带着闪电。伯乐很高兴:就是它了!
于是他赶紧找驾车的人说:你是有钱烧得慌吗?这么一匹好马,拿来拉车?这跟开着玛莎拉蒂去玩碰碰车有什么区别?这马放你手上也是浪费,不如就卖给我吧。伯乐掏出了钱,驾车人也乐开了花,在他看来,买马的人就是个二百五,这匹马拉车不仅没力气,还吃得多,俺还不稀罕要呢!
这笔买卖一拍即合,伯乐牵着千里马去给楚王交任务。楚王一听有好马来了,出来一看,那马儿瘦骨嶙峋,别说日行千里,走几步路都怕它散架了。楚王顿时大怒:什么意思?这是在耍我吗?本王把你揣兜里,你把本王踹沟里?来人,把他——
“拖下去砍了”这几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伯乐赶紧解释道:大王明鉴,这匹马真的是好马,就是缺少保养。您听我的,仔仔细细喂几天,它肯定会脱胎换骨的。
楚王半信半疑地让马夫尽力把马喂好。果不其然,这马渐渐变成精壮神骏,起步超快,分分钟就能跑出数里路,它和楚王一起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
伯乐作为买手,从此声名远扬,甚至有人专门出钱雇他过来看自己的马。他根本不用说话,只需要走过去围着那匹马看一眼。如果他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一眼,这匹马就是好马。就这么两眼的功夫,一匹马的价钱就成了原来的十倍,由此可见知名买手的威力。
4.好物还靠名人来带火
观察这些“带货”的例子,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名人效应。在古代,谁才是当时最有名的人?那当然是一国之君了。伯乐如果不是给楚王找到了千里马,哪里有这么轰动的效应呢?
到了大一统时代,天下只剩一个国君了,那就是皇帝。皇帝作为人上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天下的风向标,皇帝喜欢的东西,那能不是好东西吗?当然了,你不能跟皇帝用一样的东西,用了就是大逆不道。但你生产的、吃的东西,一经皇帝点赞,说出去就倍儿有面子了,等于是皇帝给你带货了。
宋代邵伯温的诗作《观进黄柑》中,写着这么一句。诗文里写了:“果州多黄柑,初比橘柚贱。一朝贡神州,妙极天下选。”果州平时出产很多黄柑,一开始这种水果的价值还不如橘子和柚子,平平无奇,放大街上可能都没有人多看一眼。结果有一天它咸鱼翻身了,嘎巴一下竟然成了进贡给皇帝的贡品,皇帝金口一尝,大为惊艳,说这么清新这么味美,一点也不像那些妖艳水果。
皇帝金口玉言一出,相当于给黄柑发了贡品优秀奖,谁还想得起这水果曾经的普通和落魄?拜托,皇帝都喜欢的水果,你说不喜欢,你还能比他见识多?肯定是这个黄柑有什么我们没发现的优点!
就这样,黄柑一朝打破壁垒,成了天下有名的水果。联想到今天,网红名人到此一游,到此一吃的东西,发个小红书说“此物绝绝子,好吃跺脚脚”,这谁能不心动?谁不想尝尝有多绝?
要说靠打卡来带货的名人,苏轼认第一,没人认第二。相传苏大哥被贬到海南时,看到一个卖馓子的老太太,馓子炸得金黄酥脆,味道也不错,可生意异常冷清,也不知道是摊子风水不好还是被对面的豆腐西施抢去了生意。
苏轼看着老太太可怜,便给这馓子摊题写了一首诗:“织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不知道你们听了啥感觉,是不是感觉这香酥的馓子就在嘴边儿了?这文案这广告词,简直绝了。
这效果,不亚于今天大文豪大作家打卡无名小摊然后上全城热搜,这老太太的馓子摊本来都快摆不下去了,这么一打广告之后顿时生意兴隆。
苏轼除了给卖馓子的摊儿打广告,他还自成一个IP,一举一动都是美食赛道的重大新闻,随便做的菜肴,都有粉丝争相模仿。
因为与人政见不合,苏轼曾被贬到黄州,做了“团练副史”。这样一个挂名小官,实际上就相当于被流放,给个官职好听一些。被贬的日子里,苏轼的生活清苦,心里也苦,不过他是个乐观豁达的人,哪怕是被贬到山旮旯,也能苦中作乐,于是他研究起了美食。
那会儿不比现在,猪肉涨价还能成为全国性话题,当时黄冈一带的猪肉价格比较便宜,没几个有钱人家愿意吃猪肉。可对苏轼来说,猪肉是个好东西啊。他亲自下厨,隔三差五约朋友过去吃饭。那些朋友可能一开始不爱吃猪肉,但尝了苏轼炖的肉,哎呀,立马真香了,看着是普通的肉,吃起来是真的不一样,香软醇厚,满口流油。
苏大哥对自己的手艺很是满意,于是他写下一首《猪肉颂》,传授了这一道令人难忘的美食:“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水要少,火要小,重点突出一个小火慢炖,火候一定要到位。富贵人家不愿意吃,普通人家不会做的猪肉,苏大才子早晨起来能吃上两碗,满足一整天。
用这种办法炖出来的肉格外酥香味美,消息不胫而走,引得人们纷纷效仿,“东坡肉”这道菜就这么诞生了,渐渐地成为一道提起苏轼,就必然会想起来的名菜。人们回顾苏轼生平时,总绕不开这道菜,因此可以这么说,苏轼为“东坡肉”代言,带火了这道菜。
然而,良辰我还得插一句嘴,别看大文豪动动嘴皮子就能带货百万,好像很容易的样子,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是东坡肉炖出来没那么香,咱们这些以爱吃会吃闻名的中华儿女们怎么会把菜谱传下来?要是左思的《三都赋》写的平平无奇,那最多也只会时兴一阵儿,之后便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再看今天的直播带货,大小网红上下撺掇着大家买这买那的,但如果货不对板,商品质量低下,也只会招来大面积退货退款,对商家、主播的口碑都有负面影响。因为只有真正的好东西,才会受到广泛欢迎,才会被人们长长久久地记住。
好了,关于带货咱们就聊到这了,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我是良辰周,我们下期再会!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眼前秋,专栏作家,纸媒科普作者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论怎么带货这件事情,顶流带货主播谢安或许只想说四个字:易如反掌。只见他手中拿着一把蒲葵扇,时不时扇两下,尽显名士风流的同时,也让老乡滞销的五万把扇子被迅速抢购一空。
除了谢大才子,还有许多擅长带货的名人,比如引发“洛阳纸贵”的左思,为美酒代言的李白,发明东坡肉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