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南明弘光政权垮台的罪魁祸首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王朝鼎革、江山易姓,那真是有无数话题可聊,数多少风流人物,都曾被雨打风吹去,要说其中最抓马的,则非明清易代莫属,可是先别急,干掉明朝的,还轮不上从东北入关的八旗铁骑。毕竟,他们抵达北京城之前,那个每天干得苦哈哈的崇祯皇帝,已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抢先一步逼到在煤山上吊自尽了。
历史就是这么吊轨,剧情就是这么抓马,这是黄雀捕蝉螳螂在后吗?要说当时啊,三方势力角逐,不管是在辽东大打出手的明清双方,还是在中原大地缠斗多年的明军与农民军,这里面任何一方,都是猛将如云,任何一位,都能影响当时的大局,直至改变历史的走向,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大明王朝最后的一位名将,左良玉。
左良玉这个人,奇怪得很。你说他不会打仗吧,每次都能打败当时重要的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可你说他会打仗吧,每次刚论功行赏完,他又立马吃个大败仗,让本来奄奄一息的农民军逃出生天,再次支楞起来。这节奏,堪比我们著名的军事学家李云龙同志,每次立一个功,都要紧接着犯一个大错,兜兜转转十几年,归来还是独立团长,没有一丝丝改变。
从崇祯四年到崇祯十五年,左良玉和农民军打了十年。农民军不仅没消停,反而越打越声势浩大。尤其是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兵围开封,势头正猛,左良玉前去解围,结果一下子把自己干趴了。然后,他就开始龟缩不动了,任凭崇祯如何催逼,就是不再和李自成硬碰硬,眼睁睁看着开封沦陷。
丢了开封的崇祯,无异于被干掉了半条命。随着另一位大将孙传庭被李自成干翻,崇祯连同他的大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收拾得了这位农民起义军领袖了。那么,左良玉呢,他还活着的呀,这位名将在干嘛呢?
一个字,逃!《明史》记载,他先是逃到了武昌,把武昌城洗劫一空,干上了李自成张献忠的营生。他手底下的部队,和他本人一脉相承,军纪涣散,史书记载他“杀戮甚于流贼”。他这边逃得是风流快活,抢得是风生水起,可怜京城里的崇祯皇帝,最后只能脖子一伸,自挂枯树枝。
这边厢皇帝上了吊,那边厢皇帝登了基。咋回事呢?原来,逃到南京的大臣们觉得国不可一日无君,就拥立了福王来做新皇帝,年号弘光,这就是南明的头一个政权。可大臣们掰着指头一数,发现坏事了,咱们这个小朝廷,皇帝是有了,可没兵啊。举目望去,曾经最能打的关宁铁骑,早已烟消云散,卢象升、孙传庭一个个地下地府陪崇祯皇帝去了。还好还好,还有一个在武昌当土匪的左良玉大将军在,赶紧请他转正做回大将军吧。
然而,南京的文官团队,为首的是内阁大学士马士英,可左良玉偏偏跟马士英不对付。马阁老天天琢磨怎么弄死左侯爷,左侯爷天天捣鼓怎么扇马阁老两耳光。最终,左侯爷掀桌子了!老子手里有二十万大军,打李自成是不行,收拾你们几个读书人还不行?左良玉亮出“清君侧”的大旗,一路从武昌顺流而下,要去南京收拾马士英。
马士英也不甘示弱,摆出阵势,来啊,放马过来啊。可是,等等!现在是内斗的时候吗?清军打败了李自成,已经快马加鞭南下了。您二位还在这搁这窝里斗呢?而且,老马呀,您拿来跟左良玉硬碰硬的军队,都是原本布置在长江以北的,要来防备清军的。您倒好,一下子都调到西边去了。
可老马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内战压根没机会打,因为左良玉死在行军途中啦。几天之后,清军一路南下,轻松拿下南京,维持了一年的弘光小朝廷彻底玩完,那些原本可以和清军来一场轰轰烈烈殊死搏斗的南明军队,全被马士英调到大西北,磨刀霍霍,迎战永远也不会来的左良玉左大将军呢。
史书对左良玉最后一个印象,就是这位名将,直接导致了南明政权的灭亡。本来如果他和马士英团结一致,南明能不能和清朝划江而治,不好说,但至少不会一下子就垮了台,死得太难看。
《明史·左良玉传》最后就怒斥他“骄亢自恣,缓则养寇以贻忧,急则弃甲以致溃”,完全缺乏名将的自我修养。而大明朝廷呢,根本没有好好处罚左良玉这种跋扈的军阀,以致他最后拥兵自重,称兵犯阙,甚至明朝会灭亡,弄到先是起义军打进北京,再是清军秋风扫落叶攻陷南京,都和左良玉脱不开干系。
不仅官方如此,民间的士人也有类似的看法,《南疆逸史》就记载杨凤苞说:“明末南都之亡,亡于左良玉之内犯。”顾诚先生的《南明史》走笔至左良玉之死,就评价他“心目中既无朝廷,也无百姓。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弘光朝廷加速瓦解。”
这就是历史上的左良玉,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名将。说起来就是一个意气用事的莽夫,外战不行,内战也是个渣渣。那么问题来了,自古英雄大多以封侯拜相为终生目标,他左良玉一个亡国的罪魁祸首,凭什么被封为宁南候,又凭什么手握二十万大军呢?难不成是崇祯皇帝图他年纪大,图他不洗澡?
事实上,左良玉的人生故事,远比史书上的记载精彩,他的人生,更像是一个草根的底层崛起之旅。
-
- 2.出身草根的明末猛将
- 3.左良玉与侯恂不得不说的故事
- 4.南明灭亡的锅,谁来背?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赵迈禧,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左良玉,明朝末年,与农民起义军作战中火速崛起的一代名将,被崇祯皇帝寄予厚望的大将军。可是,他的声名却不甚光彩,史书评价他“杀掠甚于流贼”,甚至一些人认为南明朝廷的覆灭是左良玉导致的。
那么,这位在崇祯皇帝煤山自尽后以二十万大军支撑南明弘光政权的将军,果真仅是一位暴虐的莽夫吗?在善战与跋扈之外,本期历史人物B面,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