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客观上,看到条件的变化
-
在前面的《军争篇》里,我们讲到士气的重要性,那如何维持士气呢?孙子提到了四大密法:“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前三个“治”都是讲如何让自己的军队变得团结一心、士气高涨、力量充沛,最后一点“治变”,则是针对外界环境的,比如团队应该如何面对外界条件的变迁?环境变化了,又该如何灵活应对呢?那到底该如何应对呢?今天这一期《九变篇》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讲变化之法。
首先,啥是“九变”?九种变化吗?熟悉文言文的朋友都知道,文言文中的数字往往是虚的,并不具体精确,特别是三、九这种数字。比如说“九曲黄河”,那黄河咋可能只拐了九道弯呢!同理,这里的 “九变”是泛指军队可能面临非常非常多的变化。回到接下来我们要讲的第一段,其实孙子就讲了十种变化,我们后面一一道来。
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将 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凡是用兵作战,主将领了国君的命令,征兵组建军队之后,就会面临多种变化:“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这些个变化,听起来很长一段,但其实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是客观条件上的,另一组则是主观选择上的。
客观条件上,军队面临的情形可以分成五种:圮地、衢地、绝地、围地、死地。“圮地”的“圮”,是毁坏的意思。比如南方山区,一到夏季梅雨高发的季节,一场雨下来就容易泥石流遍地,大水一冲,营地直接塌方,这还怎么安营扎寨呀?所以说,圮地无舍,千万不要驻扎在这样的地方!
而“衢地”的“衢”,是通达的意思。比如咱们湖北武汉,是“九省通衢”,因为铁路网横纵,南来北往,需要经过湖北,从湖北到全国任何一个省份,中间最多跨两个省。而在这样四通八达的地区,就需要“合交”,也就是结交四邻。跟邻居的关系搞好了,才方便你四处出兵。
“绝地”这个词呢,一听就让人心惊胆战,说的正是交通不便、水草不生、粮食难觅的地区。这种地儿,你想想,要是咱们去了,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生存都成问题。就像咱们国家的大西北,有的地方沙漠连天,有的戈壁茫茫,那真是“绝地”的典型。这种地方,千万要“绝地无留”、不能久留,赶紧找活路!
“围地”也是个挺让人头疼的情形,四面八方都是险阻,出入的道路窄的跟条缝似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跟咱在北京的胡同里开车似的,路又窄、两边停的车又多,碰上大堵车吧,那叫一个进退不得。这种时候怎么办呢?“围地则谋”,只能留点心眼、用点计谋。比如按导航往前开堵得慌,能不能找点小路、灵活绕一下?
“死地”大家都知道,前不能进、后不能退、生死攸关的情况下,怎么办呢?那就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而这“生”的机会,就在于决一死战。韩信背水一战、项羽破釜沉舟,都是这么个道理。用那句流行语来说,您都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啦,那还怕啥?干就完啦!
面对这五种不同的“地”,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根据合适的情形选择合适的策略,叫做“因地制宜”。当然,这些在后面的《九地篇》中有更详细的论述,咱们就暂且不表了。
-
- 2.主观上,要有所取舍
- 3.做人不要太听话
- 4.消耗战的应用与应对
- 5.为人处事五大危险,务必避开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Sue,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世界军事理论的瑰宝,被誉为“兵学圣典”。书中以独特的思辨和智慧,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以及战争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全书主要包括十三篇,内容涵盖了战争的方方面面,从战争的计划、组织、指挥到兵员的培养、训练和使用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论述。无论是军事爱好者、管理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智慧,帮助自己在面对各种竞争性的环境和挑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