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镜头里的假王朝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从今天开始,我将带给大家一档全新的系列节目——《趣说大清王朝296年》。
没错,咱们要开讲的是清朝的精彩历史。可能有听众朋友要说了,嗐,清朝的历史没什么神秘的,皇帝上朝、大臣斗嘴、后宫争宠,说来说去就这些事儿呗,谁还不知道呢?
就拿上朝这点小事来说吧,您脑海中是不是浮现了这样的画面:各个品阶的官员穿着一整套礼服,早早地排排站好,他们交头接耳,可能在讨论时事政治,或是闲聊生活琐事。身着龙袍的皇帝在侍从的陪同下慢慢出场,众人顿时安静下来。等皇帝坐上龙椅,文武百官们趴下来跪倒,接着齐声喊道:皇上万岁万万岁。
皇帝拉长了嗓子说道:“平身!”众人齐齐喊道:“谢万岁!”再站起身来。有时候皇帝旁边还站着个太监,朝会开始前会喊这么一嗓子:“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接下来便是文武大臣们的发言时间,他们纷纷拿出那些尚未解决的、杂七杂八的事件,让皇帝拿主意。有时候大臣之间产生了分歧,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服不了谁,直至争得面红耳赤,恨不得直接大打出手。最后日上三竿,在一片混乱的交头接耳中,皇帝丢下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打着哈欠宣布退朝,扔下一句“从长计议”就走了。
以上这番场面,一般是众多影视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清朝的“刻板印象”,然而良辰我要郑重地告诉各位:在清代,皇帝上朝根本不是这样的!
首先,你知道皇帝上朝的时间是几点吗?按照清朝皇帝们的习惯,五更时分就要开始朝会,相当于北京时间的上午五点至七点。大臣当然不能在皇帝面前迟到,他们必须赶在朝会之前到达。因此,寅时也就是三点至五点,天还没亮的时候,他们就得到午门外候着。就说最迟五点到吧,你得起床梳洗穿戴整齐吧?然后穿越北京城吧?可早上不吃饭得饿肚子啊,还得腾出一个早餐时间呢?为此,大臣们岂不是夜里两三点就得起来?
这个上班时间实在太可怕了,要是天天这么整,生产队的驴也得累垮,清朝的文武百官是不是有特异功能,扛得住这样的消耗?当然不是,他们也是人,可清朝朝会时间确实也很早,但——这样的早起并不是每天都有,官员们不必每天都去上朝。那些所谓“满朝文武”的大会,往往五天或者十天才举行一次,而且主要是礼仪性的,喊几声万岁,磕几个响头就完事,并不实际讨论事务。
也就是说,电视剧里一群人乌央乌央聚在一起,在早朝上互相拆台吵架的画面是不存在的。早朝的时间其实很短,有点“做饭两小时,吃饭十分钟”的感觉。除了礼仪性的下跪磕头,早朝上会言简意赅地宣布一两件事,或者颁布个圣旨,然后就散会了。
但皇帝还要跟大臣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大臣之间也确实会发生激烈的争论,但这些发生都是早朝之后,属于私密的内部会议。这种会议只有少数心腹大臣才有资格参加,绝大多数的普通官员还是去衙门打卡上班,就跟你我一样。这样也好,要是每天都夜里两三点起床上班,再高薪水也要辞职跑路了。
其次,你知道清朝皇帝在哪里上朝吗?有同学已经迫不及待要举手了:那必须是金銮殿啊!
金銮殿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和殿,但那里通常只举办皇帝的登基大典。所以《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唱的“金瓦金銮殿,皇帝不坐殿”确实是对的,人家康熙真的不在那坐班。
还有人说了,皇帝上朝应该在乾清宫,就坐在那块“正大光明”的牌匾下。嗯,不好意思,你也答错了,又是被影视剧给坑的。清朝皇帝听政的地点其实是在乾清门,半露天,户外的。
想必大家还会有个疑问:早朝时皇帝与大臣都要交流,他们能正常沟通吗?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通常来说,皇帝与大臣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没什么障碍。能混到御前开会的汉人大臣,起码也是学霸体质,学会满语不是问题。当然满族大臣也会学习汉语,还要定期考核。皇帝更不用说,满文汉文都是他们的必修课。从清朝满人汉化的演变来看,在前期,皇帝上朝使用的语言大概是以满语为主,后来则以汉语为主。
仅仅是一个上朝的细节,咱们就可以发现,影视剧对清朝的展现与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出入。除此之外,多年以来的历史叙述,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清朝的认知也是有偏差的。
-
- 2.骂声中的真帝国
- 3.愚昧落后里的文化成就
- 4.千疮百孔的盛世
- 5.独一无二的王朝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国祚长达296年。说起清朝,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九子夺嫡、后宫争宠?还是闭关自守,丧权辱国?其实,许多大家所熟悉的内容,压根就不是真实的清朝历史。
清朝是一个极具反差感的朝代,它屡战屡败,割地赔款,却也守住了不少疆土;它社会氛围死气沉沉,文化成就却硕果累累;“康乾盛世”名垂史册,整个黄金时代却又危机四伏。
在这个跨越了古代与近代的时期,近三百年来悬案、疑案层出不穷,怪事、奇事接连不断,有说不完的政治权谋,还有道不尽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