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胜到底可为不可为?
-
在上一期节目里,咱们介绍了几个关键的点:先发制人、避实就虚、众寡辩证。说完这三个点,我们留了一个小尾巴,就是孙子明明在《军形篇》里说“胜可知而不可为”;却又在《虚实篇》里说“胜可为也”。这怎么前后还矛盾了呢?到底,胜利能不能人为创造出来呢?如果不能人为决定胜利,那这仗还打个什么?等着老天爷摇骰子得了,反正最后都是靠运气。咱们今天,就先来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
要说咱们中国的古文,主打的就是一个简洁。同一个概念,放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所以,要辨析“胜不可为”和“胜可为”,就要回到它们最原始的语境里去。
前面我们讲过,军形,强调的是静态的局面,而且还往往不是小局面,是大局。“度量数称胜”,军队的土地、物产、兵力、两边的强弱对比,无论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大事儿,都是短期内不可能改变的。
别的不说,就说一国的粮食储备,你能一天翻番么?别说一天了,给你一年、两年,都悬啊。谁要说他真的能做成,那绝对是在放卫星。哪怕是有著名科学家拍着胸脯说“我算过了!”,各位,那也还是在放卫星。
咱们中国,从曾经的缺粮到如今的粮食大国,走了半个世纪。那是靠着无数科学家的研发、农民的辛勤劳作,外加国家政策的调节帮扶,这才做到的,你想靠一个战前备战就把这些调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在讲“军形”篇里,孙子说,“胜可知而不可为”,意思是实力强弱有先定之数,是事先可以估算出来的,是可知的,但不是临时可以造出来的,强大的实力是造不出来的,在这个语境里,胜是不可为的。
不过呢,度量数称胜这些实力又是静态的,而战争是动态的,是瞬息万变的,一旦开战,再强大的实力,要想发挥出来,也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从“势”的角度,还很有多空间和变数。
兵势,是流动的态势,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强调的都是千变万化的战场形态。这些东西呢,说控制也是能控制的。比如分数,也就是军队的组织编制,指挥官通过合理的人员调配,可以把大部队拆成小分队。再比如奇正,也就是用兵策略的变法和常法,也是可以通过指挥官的预判、分析与指挥来交替使用的。
当然,兵势这个东西,一旦形成,也有一定的惯性,比如一支战斗力很刚猛、势如破竹的队伍,它的战斗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人只能尽可能调动起这个势头,但不能完全控制它。
至于虚实,作为兵势的一部分,就更细节、也更能控制一些。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强调的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遇到实力庞大的对手,那它必然就不能机动,遇到灵活的对手,它的规模不可能太大,擅长陆地战的不可能也精通水战,总之,有得必有失,只要你肯推敲,总能找到对方的破绽,总能挖出破局的办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虽然不能控制大的局势,但总可以根据小的局部细节来“对症下药”,找到制胜的办法。所以,军形篇的“胜不可为”,说的是必胜的大局面是很难创造的,只能尽可能多创造一些好的条件;但到了虚实篇,孙子又说“胜可为”,其实指的就是在条件已经给定的情况下,咱们可以通过思考、分析与行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胜利、争取胜利。
大家发现么?孙子对“胜究竟可不可为”的讨论,其实反映了一种朴素却基本的辩证观。很多人读历史、读经济,总是过分强调宏观的趋势,忽略了个体的努力:一看到A股全线飘绿,就觉得股市要崩盘、经济要完蛋、已经被套牢的只能等死了!一看到就业形势吃紧,到处都在裁员,就觉得人生没戏了、自己赶上了经济下行时代,完了玩了,这辈子完蛋了,直接躺平吧!
其实呢,大势之下,难道就没有扑腾的空间了?股市一片绿,没办法翻红,还可以及时止损嘛!就业形势不好,暂时没有心仪的工作,可以学几门语言、学一些技术、甚至好好健身锻炼身体,先提升自己嘛!什么时代都有人发财致富,也有人倾家荡产。
世界形势风云变化,不是每个人都能搭上时代红利的快车。但危机往往蕴含着转机,只要“避实就虚”,总能找到出路。从这个意义上看,孙子兵法其实也是一门让人保持乐观、应对挑战的哲学。
-
- 2.无形的境界一:构造信息差
- 3.无形的境界二:掌握普遍规律
- 4.兵形象水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Sue,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世界军事理论的瑰宝,被誉为“兵学圣典”。书中以独特的思辨和智慧,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以及战争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全书主要包括十三篇,内容涵盖了战争的方方面面,从战争的计划、组织、指挥到兵员的培养、训练和使用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论述。无论是军事爱好者、管理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智慧,帮助自己在面对各种竞争性的环境和挑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