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天上掉馅饼,刘秀喜提两座城池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我们继续来说大汉王朝第六季的故事。
上一回我们说了,刘秀代表更始政权“招抚”河北各方势力,不料大骗子王郎在河北自立为帝,并给刘秀开出了中国历史上天字一号的悬赏令。逼得刘秀不得不逃亡,一路上忍饥挨饿,风餐露宿,险象环生。就在刘秀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个白发老头给他指了一条生路:信都郡(今河北省衡水市)还效忠着更始政权。
刘秀当时就像一个落水的人,哪怕是根稻草也要抓住,他也不管老头是不是电信诈骗犯了,信都郡是不是缅北,二话不说就向那儿狂奔。到了信都,刘秀居然遇到了一位故人:信都太守任光。这位老兄不仅是南阳老乡,而且昆阳之战时,他还曾在刘秀手下效力!
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往往又是老乡坑老乡,骗的泪两行。但幸好这次的剧本是正常的,没有走向bad ending,信都郡也不是缅北:两人相见,刘秀先激动坏了,东躲西藏的日子总算是结束了,起码晚上不用睡在泥巴地,白天不用饿肚子了。
任光也很高兴,他是刘玄任命的地方官,就是王郎的敌人。王郎到处兴风作浪,任光觉得自己一个人守不住信都郡,很是害怕。昔日的老领导、昆阳之战的英雄刘秀来了,他觉得自己有救了!兴奋之余,任光带着全城百姓向刘秀大喊万岁。
这一通“万岁万万岁”的高喊,估计是触动了什么命运机关,让刘秀又开启了他“位面之子”的光环。接下来几个月的事情只能用魔幻来形容了。
首先是刘秀到了信都郡后没多久,附近的和戎郡,也就是今河北巨鹿太守邳彤来找刘秀,表示要跟他一起干。几天前手里穷得只两个馒头的刘秀,一夜之间,就手握两个郡了,你想想这啥概念。
不过,仅凭两个郡的实力,又如何对抗王郎呢?毕竟看上去王郎已经获得了河北很多地方的支持。接下来该怎么发展?刘秀心里没底,便召集了众人开会。会议一开始,有位大聪明抢先发言:反正也是打不过,不如发动信都郡的军队护送我们回长安吧!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说明在大家看来,对抗王郎的希望基本为0。受众人情绪感染,刘秀都想要点赞了。这已经是这位老兄第二次想要从河北提桶跑路了。
这时邳彤站了出来,对刘秀冷笑一声:“文叔,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两个郡支持你?那是因为王莽瞎胡搞,大家都思念汉朝,而你代表的是真正的汉朝正统。如果你今日放弃河北,一走了之,寒了大家的心,又有谁愿意护送你去长安?还有,要是让王郎占据了河北,就算你回到长安,会有好下场吗?”
刘秀被说得面红耳赤,邳彤接着开火:“王郎不过是个算命先生,这个诈骗犯没有任何根基,只要发动信都、和戎两郡军队,分分钟就能拿下邯郸。”听到这,刘秀也不敢说自己要跑路了,他终于表态:“长安我不去了,就在河北吧。”
散会后,刘秀就按邳彤的建议,去视察信都、和戎两郡军队,这一视察,刘秀差点没问候邳彤的全家。按邳彤的吹嘘,刘秀以为两郡军队都是天降雄师,近距离一看全是些战五渣,老弱病残,战斗力还不如城管,根本不能打。刘秀的心态又又又崩了,第三次崩了:“这还打个什么?我不如去投靠城头子路和力子都。”这两位都是归附更始政权的义军领袖,驻扎在今天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处,兵力雄厚。特别是城头子路,有兵二十万,难怪刘秀想抱他大腿。
一听刘秀唉声叹气,任光心想刘秀你搞个毛线啊,你去投奔城头子路,那我们怎么办?难道要我们发布招聘启事:老板已润,现招聘老板一名?于是任光连忙劝退:这哪行啊,跟他们混,你有出头之日吗?既然现有的军队不行,那就招募“奔命兵”呗!
新词汇出来了:奔命兵。
所谓“奔命兵”,就是汉朝时各郡都会挑选一些武艺高强的勇士,一旦有危险和突发事件,就将他们紧急集合,投入战场,“奔命”就是“奔向命令”,可以理解为快速反应部队。问题是,怎么操作呢?任光表示可以发布一个通告,要求周围各州郡投降,如果不投降,城破之日,就是士兵们发财之日,这样“奔命兵”会自动过来求职。对此任光表示,谁当兵不是求个财?有钱才有兵,要不然人家凭什么给你“奔命”啊?
刘秀同意了。可以看出,刘秀一开始的意志并不坚定,也没有自信,他不止一次动摇过,想要逃避,但终究还是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可贵的是,他不刚愎自用,总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能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然后得到最优的答案。这是刘秀后来夺取天下的最大秘诀之一,也是他哥哥刘縯最不具备的能力之一。
果然,在可以抢劫、可以发财的诱惑下,刘秀很快就招募到了四千“奔命兵”。除了任光和之前就追随刘秀的一帮人,两郡的官员如李忠、万修、邳彤也都加入了刘秀的队伍。这些人后来一个个功成名就,位列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
围绕着这四千“奔命兵”和手下团队,刘秀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这种感觉熟悉又陌生:之前刘秀跟着刘縯起兵,算是初次创业,但那会儿他只是哥哥的跟班,如今却完全由他自己做主了。
-
- 2.二次创业,二次结婚
- 3.耿弇带资归来
- 4.击杀王郎,噩梦终结
- 5.见招拆招,拒绝刘玄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407年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在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奠基了中国疆域的基础,确立了汉文化的主流思想,更奠定了汉民族的根基,它让“汉”这个字,从东方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字,乃至一种生活方式的共有名称。
自汉朝立国,一个伟大、统一而稳定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崛起于世界,并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它所开创的范式,它的经验与历史教训,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穿越回两千年前,走进大汉王朝的生命机体,与它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