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势”的四要素
-
上一期节目的《军形篇》中,咱们讲了“形势”中的形。孙子帮我们厘清了一个重要的误区,那就是“胜可知、不可为”,胜利是可以预知的,但不是人力能强求得来的,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好的局面、或者说先确保自己处于不败之地,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其追求胜利。
举个简单例子,蜂花洗发水,作为一个老品牌洗发水,因时代的变化,消费者都转去买更时髦的洗发水了,什么海飞丝啊飘柔啊,洋品牌,大明星,时髦!蜂花的市场份额被大块大块吞掉,眼看着就要被打垮了,这时候蜂花怎么办呢?是不管不顾拼死一搏,烧钱搞营销抢市场?当然不是,那个时候怎么抢得过样样领衔的洋品牌呢?
所以,蜂花选择了先让自己活下来,无论是薄利多销,还是换渠道,总之就是先让自己处于不被对手打败的地步。然后,伺机而动,等机会成熟了,总有逆风翻盘的机会,你比如说随着国货的流行,蜂花不就老树开新枝,又活了?指不定将来子弹攒足了,蜂花还能干到昔日这些对手呢,您说是不是?
这,就叫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这个不败之地,就是“军形”。
在这里,孙子还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形”:“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意思是,当这个“形”已经像万丈高崖上涌流而下的溪水,海拔足够高了、积水足够多了,还怕水的流量不大、流速不快吗?确实,一旦处于那样的状态,对手或者敌人,肯定是很难打败你了。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构造了好的“形”,而不让这个静态的“形”动起来,那也是白搭。比如这个所谓的“千仞之溪”,水储备足够多了,高度也足够高了,结果呢,遇到冬天了,冻成了冰柱子,那就算高崖海拔再高、积水再深,也流不起来呀,怎么形成冲刷的力量呢?所以,这一期咱们的《兵势篇》,就要讲一讲在良好局面的基础上,如何“动起来”。如何把好的“形”,转化成强大的“势”。
“势”是动态的发展,具体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呢?孙子在《兵势篇》的第一段,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良好势头的四个要素:分数、形名、奇正、虚实。
第一个,“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这里的“治众如治寡”,是说治理再庞大的军队,也整整齐齐得如同只有一个人一样。说到这儿,你可能就有点晕了,这不对吧?我,作为带头大哥,带着两个小弟去街头砍人,和我作为一个师的师长,指挥一支上万人的军队上战场打仗,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吧?带上两个小弟,哥仨都可能会内讧呢!何况是带着千军万马!那怎么才能让军队整整齐齐,指挥千军万马就如同指挥一个小弟一样简单呢?答案就是:需要有“分数”,说白了就是明确科学的组织编制。
第二个,“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光把军队治理得井井有条,那还不行,核心是必须会打啊,得“斗”、得上战场。咱知道,打架的时候人一多,人少一对一,肯定不会乱,但人一多,就容易乱套。战场上血肉横飞、呼声震天,士兵们身处其中,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儿打。如果要让军队上了战场也指哪打哪,那就需要有一些指挥的艺术。在这里,孙子用了“形名”二字,其中,“形”就是眼睛能看见的信号,“名”就是耳朵能听见的信号,合在一起指的就是古代军队指挥时用的什么旌旗啊、金鼓啊之类的东西。
从“治众如治寡”、“ 斗众如斗寡”这两句,咱可以看出,在兵势中,孙子非常强调 “整齐”这一点。可见“整齐”是行军打仗的基础常识。接下来这句,就体现出孙子独到的智慧了。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这里的“必受敌而无败”和“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都是说必胜的态势,其中这个“碫”是磨刀石,泛指一切坚硬的石头,用石头砸鸡蛋,那不是压倒性优势嘛!
就是说,要达到这种必胜的局面,需要“奇正”和“虚实”。“虚实”这个东西,顾名思义,就是真真假假地迷惑敌方,在下一篇里,孙子会用单独的一整篇来讲它,咱们现在就不过多地展开。这一期,咱们主要重点辨析一下“奇正”这两个字。
-
- 2.“奇”兵与“正”兵
- 3.奇袭要把握态势与节奏
- 4.阴阳相生的辩证哲学
- 5.好领导懂得“择人而任势”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Sue,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世界军事理论的瑰宝,被誉为“兵学圣典”。书中以独特的思辨和智慧,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以及战争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全书主要包括十三篇,内容涵盖了战争的方方面面,从战争的计划、组织、指挥到兵员的培养、训练和使用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论述。无论是军事爱好者、管理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智慧,帮助自己在面对各种竞争性的环境和挑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