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最顽固的老夫子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咱们今天继续说历史人物的B面。
说起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比如孔孟老庄。可要说起春秋战国以后的思想家,可能就有点难了。想想还有谁?说不上来,或者至少不是那么笃定。毕竟在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人脑袋的两千年里,大家是习惯了言必称孔孟,张嘴就是尧舜如何如何,除了那些个前辈,很难说有还什么公认的大思想家,即便有,也是一群跟在孔孟屁股后头吃剩饭的小麻雀。
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却在孔孟之后,被中国人奉为圣人长达一千年,却又在近代遭遇风评大反转,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八个字,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是谁呢?他就是南宋的大思想家朱熹。
提起朱熹这个名字,“程朱理学”四个大字必然第一时间跃入大家的脑海,在宋元明清这四个总计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长河里,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统治了所有中国读书人的大脑,朱老爷子在科举时代的地位,就相当于肖秀荣爷爷在考研界的地位,简直是yyds。想要考公做官的,朱老师的《四书集注》是必备教材;想要进入文人圈子,朱老师的语录贯口也是要随口来上一段的。
但是现在很多人对朱熹的第一印象都不太好,要说原因也非常简单,自从朱老爷子的思想成为官方钦定思想之后,读书人的脑子就像粘了502胶水,完全僵化了,也不管什么科技进不进步,更不在乎什么人性自不自由,天天张嘴就是仁义礼智之乎者、三纲五常也这些大词,听得人是头晕眼花,两眼冒金星。
中学课本里写到,统治者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科举制度和程朱理学结合,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这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于是这口统治者造的黑锅,也就顺理成章扣在了朱老爷子的头上。
当然朱熹本人也不清白,我们都听过那句著名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本来很普通的结婚和再嫁,被老爷子上升到了国家大义的角度,要么饿死,要么一辈子不能再嫁。更吓人的是,这位老爷子还要大家存天理灭人欲,一个个都去做禁欲的道学家,吃喝玩乐一概不许沾,活脱脱一个古板老顽固。
就说说吧,这老爷子,就连在路上看见一个小池塘,他老人家都要发挥一下,写一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不是很像看个电影都要你写八百字观后感的烦人家长?
可以说,朱熹的形象几乎集合了爹味男的所有雷点,遇见什么都要展示一下自己的高深见解,总想教你点什么,还刻板顽固,拒绝接受任何新思想,满脑子封建残余,动不动让人自尊自爱,实际上吃好一点喝好一点就要在你耳边念紧箍咒,现代人能不讨厌他吗?
有人就说了,要是朱熹穿越到现代,那铁定是要被人骂成筛子,含泪退网的。谁会喜欢这么一个思想古板,爱说教,还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老男人呢?不过吧,良辰我仔细研究了朱熹老爷子的生平之后发现,朱熹要是穿越到现代,还真不一定会遭人唾弃,人人喊打,反而有可能成为一个网络大V,月入千万那种。
你想啊,在南宋那个时代,搞儒家思想的何止千千万,凭什么是他,独领风骚,独步天下,脱颖而出?那必然是因为他领先世人一千年掌握了网络大V的包装技巧!闲话不多说,咱们这就展开讲讲,看我说得有没有道理。
-
- 2.大V第一步,宇宙的尽头是玄学
- 3.大V第二步,绯闻少不了
- 4.大V第三步,著书立说少不了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赵迈喜,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朱熹,中国思想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号称是孔子之后的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然而,在程朱理学这张可憎的面具之下,朱熹七十年人生路,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且听本集慢慢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