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疯牛转熊,盛极而衰,正是股市常态
-
大家好,这里是路上读书,我是刘学。刘学说书,咱们接演《百年股灾启示录》。
上回说到,一直以来,老股民们,比如刘学和刘学的朋友们,都一致认为,2015年股灾的严重性,和08年金融危机有得一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想了解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2015年发生了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咱们这个《百年股灾启示录》讲了这么多期了,这里面有一个规律:那就是,股灾之前肯定是牛市,越是大股灾,前面越是繁盛得不得了,一定是有一个人人都能赚大钱、赚快钱的大牛市。您想啊,股市越是旺,风险积聚得越多,崩盘来的就越猛烈,就像气球吹得越大,爆炸的声音越响。是不是从来没听说过,股市一直不温不火然后突然有一天暴跌的吧?当然了,咱话不能说得太满,说不定哪天大A就能整出一个另类的股灾来。呸呸呸,这话当我没说。但甭管怎么说,上一次, 2015年的这场股灾发生之前,是大牛市没错了。
记忆还很新,老刘我还记得,从2014年底开始,股市就像开了挂一样,整体维持着极快的增速。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几乎每一天都是高开疯走:这不,2014年11月24日到12月31日,28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上涨了30.07%,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投进十万块,一个月后的平均利润回报都能高达三万多!
到了2015年春天,这个涨幅更是吓人:3月13日到6月12日,股价再度狂飙,上证综指和中小板指数分别上涨54%、75%,创业板指数就更夸张啦,93%,相当于翻了快一倍。不瞒大家说,当时我买股票,那是闭着眼睛瞎投。投啥啥就涨,涨到我都怀疑自己是股神在世,涨到恨不得马上辞职,专门呆在家里炒股。中午停盘的时候我坐那儿休息,都想好以后成了股市大亨以后,要叫个什么样响亮的名号了。
那会儿啊,不光坐我周围的同事们每天交流炒股心得,就连小区门口的保安大爷和我唠嗑的时候,都会压低声音、一脸神秘地告诉我几个所谓的“内幕消息”。
当然了,后面的剧情,您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来:就在人们兴高采烈地取出存款,甚至是借钱投入股市,还热情地喊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都一起来炒股赚钱的时候,嘭的一声,梦碎了,泡影了,厄运降临到咱们这些冤大头身上了。
2015年6月15日,也就是股价全面疯涨三个月以后,只见上证指数从5178点高位突然掉头向下,一天跌掉了103点。其实,如果放在股价相对平稳的时候,将近2%的跌幅并不是特别难以接受,但现在是大牛市啊!股民们普遍的心态就是,大牛市怎么能跌呢,还跌这么多!市场冷了冷,有人开始恐慌。
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可在这时,胆大的可要吃大亏了。因为市场就像干旱天的庄稼一样,一天天地蔫了下去,一点挽回的机会都不给。
6月15日到7月9日是第一个急跌阶段,短短18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暴跌1803点,最大跌幅34.9%,创业板指的最大跌幅更是达到42.9%。放眼整个股市,在这一个月里,股价腰斩的上市公司,足足有1390家。随后,市场开始慢慢企稳。
不管是从下跌的幅度来说,还是从速度来说,这第一个急跌阶段都已经是中国金融史所罕见的了。到了企稳阶段,有胆大钱多的已经开始加仓了。他们以为,短时间内跌去这么多,已经是超跌了,待股市企稳以后,必定是一波反弹吃肉。但是,他们想多了,股灾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也没法把以前的经验套用到这回,每一次的股灾都可能比上一次更惊心动魄。
很快,8月18日到8月26日,第二个急跌阶段开始。上证综指以摧枯拉朽之势,又一次跌掉了29%,从4006点这个勉强还算不错的状态,一路跌到了2850点的大熊市。在这两个阶段内,总共出现了17次千股跌停,有一千多家公司不得不申请停牌。停牌的明面理由各种各样,可归根到底,还不是怕股价跌得太狠,既面子上不好看,又可能让股票质押被爆仓嘛。
终于,到了大家最关心的环节:咱们股民们,哦不,韭菜们,在这场股灾里损失了多少银子?
我给大家算笔账。从宏观的角度讲,就拿跌得比较狠的6月26日来说吧,仅此一天,沪深两市总市值就蒸发了约4.9万亿元,注意是万亿元,比2008年的4万亿救市计划还高呢。从微观的角度讲,6月中旬到8月末,沪指跌去45%,而大部分个股的跌幅呢,甚至比大盘的跌幅还严重,也就是说,诸多股民都被强制平仓,不但亏掉了所有本金,甚至还可能因为平仓不及时而背上了债务。
就这么举个真实的案例吧,老刘身边有一朋友,普通中产人士,在牛市刚刚开始时候,投了100万,很快翻了一番,赚了100万,然后扬言要用这200万换400万,老刘我都跟着激动、眼红,只恨自己当时手里没有200万,最后的结局,我也不好意思问,我估摸着,早期的100万能拿回点就不错了。
那么,这突如其来的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股市为什么在极度的繁荣之后,又迎来了极速的衰退?归根结底,只有两个词:杠杆和错配。
-
- 2.流动性危机:成也杠杆,败也杠杆
- 3.预期与制度皆错配:终究是错付了
- 4.政府肯定要救,但是具体怎么救?
- 5.股灾之后,是否酿成实体经济危机?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当你盯着大盘个股红红绿绿的数字和图线时,你可曾想过,今天你因它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被前人上演过千万遍?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总是金融时事,却对金融投资史上的大事件却不甚熟悉。但不读史,如何能保证自己不重蹈前人的覆辙?
本系列从清末的数次股灾,到惊心动魄的美国大萧条,从臭名昭著的安然造假,到散户大战华尔街……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懂得金融、学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