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突如其来的神秘交易揭开残忍真相
-
咱们上回说到,2008年,麦道夫持续了二十年的庞氏骗局败露,让无数投资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法国兴业银行损失高达一千万欧元。当然,这么一笔巨款对一家机构来说,顶多算个毛毛雨。但是各位,咱们为什么还要说它呢?因为就在年初,兴业银行刚刚经历了一场巨亏风暴,和这个比起来,一千万欧元的损失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当然,一家金融机构搞个亏损什么也不足为奇,可问题是,那可是法国兴业银行哦,要知道,这可是一家成立于1864年,连两次世界大战都毫发无损的过来了,别的不说,就麦道夫那庞氏骗局,别的欧洲同行动不动就损失个上亿欧元,人兴业银行只是赔了小小的一千万,足见它的封控做得有多好。所以,当兴业银行爆出巨亏的消息时,几乎是没有人相信的,不会吧,连它都发生这种事?
而真相更残酷,如果说之前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了是因为它遇到了一个偷偷挪用公家资金、买卖高风险期货合约的“魔鬼交易员”尼克·李森,同样是屹立了上百年的老牌兴业,则是遇上了一个违规操作的杰罗姆·科维尔。多么令人唏嘘,偌大一个百年老店,居然因为一个小小的员工,而轰然倒塌。事情是这样的:
2008年初,美国次贷危机持续发酵,虽然还没演变成金融海啸,但多多少少地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市场蒙上了一层阴霾。就在这样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中,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出乎意料的电子邮件。这封邮件并非什么恶意的勒索,反而礼貌而客气,但它的内容却让收件人震惊不已:原来,一家德国的中型期货公司想要确认他们此前约定的一笔高达上百亿欧元的股指期货交易。
本来呢,对于法国兴业银行来说,股指期货交易是再正常不过的业务,上百亿欧元虽然大,但也不至于让人震惊。真正收件人震惊的是什么呢?是法国兴业银行和发邮件的这家公司,从来都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不仅是没往来,还因为次贷危机的影响,那家期货公司经营困难,兴业银行为了归你风险,早就把它列入了交易往来的黑名单之中。
都在人家黑名单都上了,拉黑绝不往来了,那这笔上百亿欧元的交易,又从哪儿冒出来的呢?难道是有银行内部有人没有仔细核对黑名单,不小心和这家公司接触了?可是,这封邮件明明白白地写着,这笔交易已经是约定好了的,只是还需要商量一些细节,那这就不是刚刚开始接洽这么简单。
跟一个风险极高的对象进行交易,金额还如此庞大,这是什么情况?一时之间,兴业银行的相关人员,都蒙圈了,一个个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必须马上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啊。再一打听,这家期货公司说了,我只知道我们双方约定了一个交易,其他的一概不知,你们公司内部问题内部解决,反正跟我接头的那个人,就是你们公司的交易员科维尔。
风控部门赶紧把科维尔叫来——说吧,怎么回事?坦白从宽,牢底坐穿。同时,银行紧急组织了内部调查小组,把科维尔操作过的所有交易赶紧都查一遍,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端倪。
科维尔一开始还坚持否认三连:不知道,不是我,我没有。但经过一轮紧张的交涉、逼问,这个叫科维尔的小交易员终于松口了,承认和期货公司的这笔交易,是他假借公司名义,伪造的虚假交易。两天后,1月20日,调查小组的结果出来了,骇人听闻:在过去三年里,科维尔其实一直在偷偷伪造交易,掩盖的风险敞口高达500亿欧元。
什么叫风险敞口?就是向风险敞开大门,可能损失掉的那部分钱。如果科维尔的交易是对冲套利的,比如一边做多,一边做空,那两两抵消,哪怕有很大的投资额,风险敞口也很小。可科维尔是怎样?因为他伪造了很多交易,所以看起来是在双边的套利,实则是单边的投机。这就给法国兴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当然了,高风险不等于会大亏,也有可能是大赚。但兴业银行倒霉就倒霉在,这些交易的时机太差了。危机时的市场环境和繁荣时迥然不同,一个小失误都可能酿成大祸,更别说是这么一个大麻烦。
发现这么个情况怎么办呢?这么大漏洞,那必然得赶紧补救啊,法国兴业银行绞尽脑汁,怎么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来平仓。最终,无可奈何之下,怒亏49亿欧元,这才算是把这些仓位给平干净了。
-
- 2.不择手段往上爬:卷王走上歧途
- 3.频繁高额违规交易,为何从未暴露?
- 4.管理层失职,还是故意不管不问?
- 5.事发八年后再起波澜:为科维尔翻案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当你盯着大盘个股红红绿绿的数字和图线时,你可曾想过,今天你因它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被前人上演过千万遍?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总是金融时事,却对金融投资史上的大事件却不甚熟悉。但不读史,如何能保证自己不重蹈前人的覆辙?
本系列从清末的数次股灾,到惊心动魄的美国大萧条,从臭名昭著的安然造假,到散户大战华尔街……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懂得金融、学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