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爱的人,一切都还等着被他发现
-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法国导演让·贝克的《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近年来,原生家庭问题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在影视剧中、在某乎上,随处可见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大家纷纷开始声讨或者庆幸自己的原生家庭。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而我们今天故事里的男主角,很不幸地属于后者。但是他在一场温馨又别样的邂逅中,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实现了与过往的和解。
值得一提的是,男主的扮演者,是大名鼎鼎的法国喜剧片《你丫闭嘴》中,那个来自蒙塔基的“钢蛋儿”的扮演者,法国国宝级演员杰拉尔·迪帕德约。在《与玛格丽特的午后》这部电影中,“钢蛋儿”化身为50多岁胖大叔查兹·日耳曼,邂逅了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95岁精致优雅老人,如此不同的组合,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我的声音,进入今天的电影。
影片一开场,是日耳曼臃肿的背影,他穿着宽大背带裤,边走边气喘吁吁地数着什么,那是他今天的工钱,越数越不对劲儿,明明干完了10个小时的活,怎么只有8个小时的工钱呢?气得他对着工厂大门破口大骂,但大门始终紧闭。他一路来到了广场上,又一次在英雄纪念碑上一笔一画写下自己的名字,管理员飞奔出来,无奈地大叫,只有烈士的名字才能往上写的啊,日耳曼却对此无动于衷。随后,他又来到公园的长椅上,津津有味地数起了鸽子,是的,他认识广场的每一只鸽子,并给它们都取了名字。
这就是日耳曼的日常,年过五旬,没有固定工作,弄了一个小菜园,靠卖蔬菜维持生计,偶尔也会打打零工,还经常被雇主克扣工资。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在母亲房子旁边的房车里。业余时间的消遣是去公园的长椅上坐坐,数数鸽子,或者去附近的小酒馆喝喝酒,小酒馆里有一群互相打趣的朋友,大家喜欢他,但也经常嘲笑他。幸运的是,他拥有一个非常爱他的小女友,经常来他的房车里约会。这么看来,他的小日子过得也算平淡从容。
但是,憨厚平静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脆弱和苦楚。
日耳曼的童年并不幸福,他是父母一夜风流的产物,随后父亲就彻底消失不见,母亲独自一人把他抚养大。也许是生活的艰辛,导致这位母亲性格古怪、脾气暴躁,再加上她本身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压根儿不知道如何爱孩子,所以,日耳曼从小到大没有感受过正常的母爱。小时候,有一次在超市,日耳曼失手打碎了一瓶牛奶,母亲竟然当众对他破口大骂,说当年受了十个小时的罪,却生下他这么个没用的东西。“东西”这个刺耳的字眼,让年过五十的日耳曼至今仍然耿耿于怀。
在学校的日子也不好过,日耳曼并不是个聪明的小孩,他肥胖、笨拙,甚至患有严重的阅读障碍。上学期间,老师们总是故意刁难他。更为过分的是,面对日耳曼磕磕巴巴的阅读,老师非但没有鼓励引导,反而刻薄地把他的名字编成顺口溜,骂他沙兹是个傻子,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尽管如此,日耳曼还是凭着足够坚韧的意志、足够宽阔的心胸和足够善良的天性,一路成长为了一个温暖憨厚的人,他内心有着对生命最朴素的理解,他相信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尊重,他会给公园里的每一只鸽子起名字,会义无反顾地去帮助曾经嘲笑过自己的朋友,也会选择继续照顾喜怒无常的母亲。
但是,童年的创伤却始终伴随着他,给他的生活带来影响。比如,他之所以那么固执地在英雄纪念碑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是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那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褒奖,他希望被这个世界接纳、被母亲接纳、被周围人接纳。再比如,他和女友相爱多年,却一直不敢要个孩子。他说:“像我这样的人怎么配当父亲呢?没有专业证书,连字都不会写,我有什么能给这个孩子的呢?”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一个普通的午后,命运之神开始眷顾这个善良憨厚的男人。
-
- 2.午后公园长椅上的邂逅,美好的共读时光
- 3.我们总会回到母亲的坟前,像一条狗一样哀嚎
- 4.关于爱的故事里,并不只有爱情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平黎黎,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关于爱的故事里,并不只有爱情;有时甚至没有一句“我爱你”,然而我们相亲相爱。”
查兹·日耳曼是个肥胖、笨拙但又不失善良的50多岁大叔,靠打零工为生,过着还算平静的生活。但他的童年很不幸,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母亲也很不喜欢他,骂他是没用的东西,在学校也因为阅读障碍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虽然他足够善良,一路成长为一个温暖敦厚的人,但那些童年的伤痛却始终伴随着他。直到有一天午后,他在公园的长椅上遇到了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95岁老人,她孤身一人,以书为生,她让日耳曼的生活从此变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