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2005年两大政策,带来两年大牛市
-
话说2001年6月,上证指数在创出2245点的新高以后,519行情宣告终结。A股才刚刚过了十岁生日没多久,又陷入了低迷。当时的股民们谁也没想到,这一低迷,就是要命的四五年。2001年到2005年间,无数股票被腰斩。虽说中间也有过些许反弹,但上证指数每次都在一千三到一千八之间打转,怎么也上不去。直到2006年12月,上证指数才艰难地重新回到了之前的2200点高点。
那么您猜,回到高点后10个月,也就是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冲到了多少?6124点!而今多少年过去了,任咱们的国力怎么强盛,科技怎么发展,这6124点的巅峰记录,还在那儿保持着,从未被超越。今天,咱们就来讲讲这载入史册的2007年大牛市,讲讲这6124点的历史大顶。
时间拨回到2004年9月,A股的低迷仍在持续,上证指数甚至一度跌破了1300大关。这时候,有些心思活络的股民就想着,卖涨买跌,别人恐惧我贪婪,这把恐怕能抄底了吧?于是乎,一波抄底的股民涌入后,把下跌的指数往上托了托,从1260点反弹到了1500多点。然而很快,大盘再度暴跌,甚至跌破了1100点。这波抄底的股民,抄在了半山腰上。
漫漫熊途是真难熬,纵观那几年的K线图,真是一山更比一山低。时间长了,丧失信心、割肉离场的越来越多,坚定持有、活跃买入的越来越少。股民们熬不住,监管层也受不了。为了让整个市场回暖,2005年1月24日,财政部宣布,证券交易的印花税税率从千分之二,下调到了千分之一。
这一看,这好像没差多少。每一千块收一块跟每一千块收两块,能有多大的区别?可您还真别说,这印花税虽然是个小税种,每个人要上缴的数目并不多,在国家财政面前也只是九牛一毛,但是架不住你买卖一次就交一次,买卖一次就交一次。对那些喜欢做短线、频繁交易的投资者来说,一年下来交出去的印花税可是不少。
想当年,1998年夏天,我国也下调过一次证券交易的印花税。降了千分之一的税率,换来的,是当日沪深两市指数2.5%的大涨。可见,这证券交易印花税,对市场能产生多直接的影响。
除了下调印花税,国家还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大改革。诶,我听到有些股市老炮儿已经在抢答了,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股改。学名,股权分置改革。啥意思呢?原来,在早期的A股市场,为了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私有化,国企的改制上市都是有条件限制的。比如咱们之前讲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的故事,是不是提过什么公众股、法人股之类的概念?
没错,这些概念,就带着当时的时代特色。国企哪怕是上市,里头的股票也是分门别类的,有国有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以及公众股,不能一概而论。其中,国有股跟法人股都不允许流通,这种制度就叫做股权分置。
在早期,股权分置制度可以打消人们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鼓励国企拥抱市场、积极上市。可时间久了,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了:第一,法人股不能流通,那些大股东、高层领导自然也不在乎公司经营。反正经营好了、股价涨了,他们也落不到什么好处。第二,可以流通的内部职工股和公众股数量不多,流通盘不大,就容易大兴投机之风。截至2004年底,境内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差不多占到总股本的三分之二。投机者不需要多大的资金,就能影响甚至操纵很多公司的股价走势。
管理层摸鱼摆烂、投机者大赚特赚,这样的A股要它何用?整改,必须得整改。2005年4月底,证监会宣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开始。到2006年10月19日,已经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改。
而在这一年半里,两重政策利好也给股市打了一剂强心针。配合着2005年底宏观经济进入上行周期,不管是投资者开户数也好,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好,沪深两市的大盘指数也好,都噌噌噌地往上窜。
先是有色、金融等权重蓝筹股拉高股指;接着,涨势传导到中游,地产股全线大涨;到了最后,哪怕是下游消费领域的三线垃圾股,居然也跟着鸡犬升天。光说股价一路走高,大家可能还没概念,直接报几个数字吧:1月末的上证指数还是2786点,到5月初就牢牢站稳了4000点整数关口,月末更是逼近4500点。简单算一下,A股从2005年的998点一路上涨到2007年5月29日的4335.96高点,涨幅高达335%!
什么概念啊,哪怕是啥也不懂,蒙着眼睛瞎买,平均也能赚回3倍多的盈利。要是稍微懂点行,随便选个知名度比较高的股票,那更是涨到天上去。比如中信证券,大家都知道吧?你要是在2005年买进中信,在2007年的高点卖出,那么,短短两年不到,你能赚几倍?21倍!
投资者们一看账户,单车变摩托,纷纷大喜。不存款了,也不消费了,每个月一拿到工资,就往股市里头转。有不少人,直接靠炒股赚了北京一套房,那可真是踩在了时代的风口上啊。
-
- 2.印花税上调至三倍,两全其美?暴跌!
- 3.谁有权限调整?该按什么程序调整?
- 4.诚信缺失,酿成“半夜鸡叫”之殇
- 5.2007年股市到底是牛是熊,何去何从?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当你盯着大盘个股红红绿绿的数字和图线时,你可曾想过,今天你因它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被前人上演过千万遍?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总是金融时事,却对金融投资史上的大事件却不甚熟悉。但不读史,如何能保证自己不重蹈前人的覆辙?
本系列从清末的数次股灾,到惊心动魄的美国大萧条,从臭名昭著的安然造假,到散户大战华尔街……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懂得金融、学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