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他们的婚姻是如此幸福,至少曾经是
-
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美国导演诺亚·鲍姆巴赫的电影《婚姻故事》。
电影的开头是两封信。第一封信是电影里的丈夫查理写的:
“我之所以爱妮可,是因为即使遇到尴尬的事情,她也能够让人觉得舒适和自在。当别人说话的时候,她会认真倾听。每当遇到棘手的家庭琐事,她总是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我和儿子的头发,都是她剪的。对她而言,放好袜子,或者关好柜门,或者洗好碗,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为了我,她会努力去做好这一切。妮可在洛杉矶长大,身边都是演员、导演、电影和电视。她和她的妈妈桑德拉以及姐姐凯西的感情非常好。妮可很会挑选礼物。作为母亲,会用心地陪孩子玩耍,并且从不厌烦。她很争强好胜。她的手臂很强壮,开罐头对她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性感。她总是把冰箱塞得满满的,没有人会在我们家里饿着。她本来可以选择留在洛杉矶成为一名电影明星,但她放弃了,选择来到纽约跟我一起做戏剧。她很勇敢。她很会跳舞,她跳舞的时候特别有感染力,这让我希望自己也会跳舞。她最喜欢的事情是,把我那些疯狂的想法在舞台上演绎出来。她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
第二封信是电影里的妻子妮可写的:
“我之所以爱查理……是因为查理无所畏惧,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意见或者遭遇的挫折而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情。查理吃东西总是速战速决,就像食物不够多一样。但他非常注意整洁,我需要依靠他才能让我的生活变得井然有序。他的节能意识很强,会关掉不必要的灯。他不常照镜子。他看电影很爱哭。他很自立,能自己缝袜子、做晚饭、熨衬衫。他很少有挫败感,而我总是会忍不住觉得很沮丧。他总是能非常冷静地接收我的情绪。他很会穿衣服,没有邋遢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很不容易。他很争强好胜。他很喜欢当爸爸,他喜欢那些本来应该被讨厌的事情,比如孩子的小性子,比如半夜被孩子叫醒。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查理是白手起家的,他的父母我只见过一次。查理说他的童年父母总是在酗酒,有的时候还很暴力。他赤手空拳从印第安纳来到纽约,现在,他比任何一个纽约人都更纽约。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很擅长营造出家的感觉。在剧团里,所有的人都会因为他的存在而产生归属感。他总是井井有条,考虑周全,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像我,总是说不清楚。”
这两封情意绵绵的信,很像是查理和妮可这对夫妇写给彼此的情书,他们的婚姻生活是这样的幸福,能从对方的身上看到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两封信根本不是什么情书,因为查理和妮可的婚姻已经到达穷途末路的境地,他们已经分居了。现在的他们,正坐在婚姻咨询室里,试图解决这场婚姻危机。
原来,按照调解师的建议,查理和妮可需要各自写一封信,回忆他们曾经彼此真诚相爱的时刻,通过这种方式,或许他们能够在这段感情濒临崩溃的时刻,回想起当初自己为什么会爱上眼前的这个人,从而提醒自己,我曾经跟眼前这个人有过非常深厚的情感。
但是,妮可的态度很坚决,她红着眼眶,拒绝把这封信读出来,因为她说她不喜欢自己写的这些内容。和妮可相反,查理的态度倒是配合很多,他觉得自己写得还是挺不赖的,所以跃跃欲试想要把自己的创作分享出来。
看得出来,妮可和查理的状态其实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里。妮可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跟查理分开;而查理呢,他似乎还有点没搞清楚状况,也没觉得他和妮可的婚姻遇到什么太大的问题,他更不明白,为什么妮可要搞这么的大阵仗出来,居然要闹离婚?
想也知道,这场调解是以失败告终的。
那么妮可和查理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对所谓的模范夫妇闹到非离婚不可的局面?这场离婚风波又为什么会如此扎心,以至于每个观众看他们吵架都会觉得得头皮发麻?
-
- 2.她发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附属品
- 3.离婚律师会看到好人最坏的一面
- 4.在离婚法庭上,他们成了互相厮杀的死敌
- 5.不是不够相爱,只是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诺亚·鲍姆巴赫,美国编剧、导演和独立制片人。代表作《弗兰西丝·哈》《迈耶罗维茨的故事》《婚姻故事》。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Elino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在纽约,妮可和查理是众人眼里的完美拍档和模范夫妇。查理是事业有成的戏剧导演,妮可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他的御用女主角。然而,偏偏是这样的一对爱人,最终却走向了分居、离婚,甚至是撕破脸对簿公堂的局面……随着这场聚焦孩子亨利监护权的离婚官司闹得越来越难堪,这场婚姻背后的各种隐情也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