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始计的权谋精髓:换将、造势、诡道
-
大家好,这里是路上读书,我是刘学。刘学说书,咱们今天接着读《孙子兵法》。
上一回咱们讲到,孙子开篇就讲了“计”的重要性。所谓“计”,是“计算”的计,指的是对战争发生的背景进行充分的把握。而要把握战争的形势背景,就必须掌握“五事七计”,从道天地将法五个维度,对双方的实力进行充分的评估。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大数据运算的味道。
但是,五事七计毕竟是理论方法,要真正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得有方法,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说了,实践出真知。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去实践这一套理论呢?孙子给出了相当出奇的三板斧:换将、造势、诡道。
所谓换将,就是找符合标准的将领。孙子对自己这一套分析方法很是自信。他首先就拿将领开刀:“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意思就是说,将领要是听我孙子的计谋,就可以留;要是不听,换人。也合理,古话说擒贼先擒王,那反过来也一样的道理,要带兵就得先有好将,不然将熊熊一窝,怎么打?
有了好将领,第二步,关键就是“造势”。造什么势?“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也就是根据我军的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保证战略的主动。
这个势是干嘛用的呢?用孙子的话说,是拿来“佐其外”,配合外部条件行事。这也好理解,内部将领懂事儿了,外部还得有好的条件嘛。
那么,将领准备好了、条件也备齐了,接下来该干嘛呢?该打仗了呗!打仗的过程中,也不是闭着眼睛瞎打就可以的,还需要用到一些“奇技淫巧”。这,就是诡道。
什么叫诡道呢?那可有的要说了。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能打的要装怂,哪怕战斗力爆表,也要装成一只菜鸟。想打的也要装,哪怕你已经蠢蠢欲动很久,武器人马立刻就能送上前线,也要装成根本不想打的样子。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打一个近处的目标之前,要假动作虚晃一下,让敌人以为你要攻击远处。打远处的目标呢?也是一样,让敌人以为你要就近攻击。总而言之,就是放假消息来迷惑敌人。
还有,对待不同的敌人,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根据对方的弱点,针对性地去瓦解对方。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敌人贪功冒进,咱就放点鱼饵诱他上钩。敌人内部混乱,咱就直接乘机攻取。敌人实力雄厚,咱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咱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咱就去挑衅他、激怒他。敌人小心谨慎,咱就想办法麻痹他,让他骄傲起来、丧失警惕。敌人安安稳稳地休息,咱就可劲骚扰他,让他不得安宁。敌人团结一致,咱就去挑拨离间,让他搞内讧。
这就像毛主席总结的那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敌人越不想要你做什么,你就越做什么;敌人越想让你做什么,你就越不做什么。让你的每一步,都落在敌人的意料之外。“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千变万化、出其不意,不按常理出牌。这就是“诡道”,也是用兵之道。
诡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隐藏真实力、释放假消息,这种“藏而不露”的权谋,在官场、职场里用得可多了。朱元璋建立明朝,28位开国侯爵里,只有15人寿终正寝,其他的不是战死、就是死于非命。朱元璋这样的领导生性多疑,自己靠起义登上皇位,就最怕别人也抢自己的宝座,靠李善长案和蓝玉案,把那些不懂得官场诡计的开国元勋全治了死刑。而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深知朱元璋的猜疑之心,晚年藏起锋芒,拒绝了丞相之位的诱惑,得以逍遥田园。
再看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谋臣,什么商鞅啊、吴起啊、张仪啊,为什么功勋那么卓著,却一个个不是五马分尸就是身首异处?还不都是因为不懂藏锋、不懂诡道!
前面咱们讲了换将、造势、诡道这三板斧。这三板斧如何与“道天地将法”结合起来呢?接下来,咱们就拿一起著名的历史案例,“长平之战”,来具体地看一看。
-
- 2.瞎换将的赵王,乱造势的赵括
- 3.傻白甜的赵括,黑心眼的白起
- 4.庙算:要是不能赢,宁愿不要打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Sue,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世界军事理论的瑰宝,被誉为“兵学圣典”。书中以独特的思辨和智慧,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以及战争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全书主要包括十三篇,内容涵盖了战争的方方面面,从战争的计划、组织、指挥到兵员的培养、训练和使用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论述。无论是军事爱好者、管理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智慧,帮助自己在面对各种竞争性的环境和挑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