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突发命案,钦差大臣上吊身亡
-
嘉庆十三年冬月初七,江苏淮安府山阳县。
郊外,孤零零一座寺庙,伫立山间,寺庙院中几株高大银杏树,树叶落尽,光秃秃的枝干在凌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天边几颗孤星渐渐隐去,此时,天还未亮开,四周晦暗不明。屋檐上,不知何时飞来几只乌鸦,朝着那院中,“哇——哇——”了几声,飞走了。
有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是一个身着半旧灰色短袄的瘦削男子,他在一间客房前停下,“笃笃——”敲门:“老爷,老爷,您起了没?”此人名叫李祥,是今年新中戊辰科进士李毓昌的贴身仆从。
今年夏末,黄河决堤,淮安地区洪水泛滥,山阳县最为严重,平地浊浪滚滚,似一片汪洋泽国,无数民房被淹,粮田成海,几十万灾民流离失所,饿死者不计其数。灾情传到朝廷,嘉庆皇帝命国库拨银两赈济灾民。
九月里,又钦命新科进士李毓昌为钦差大臣,前往山阳县实地视察灾情,并监督当地官员的赈灾工作。接到皇命,李毓昌惶恐又兴奋,赈灾是朝廷大事,淮安又是漕运的咽喉之地,京城吃的粮都要靠漕运,自己初入朝堂,资历尚且,就被委以重任,这趟差事,办好了,往后定能飞黄腾达,但若是办砸了,只怕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李毓昌不敢马虎,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赴山阳,一到那里,日日四处走访,夜夜查看府衙册簿,不几日,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就这么辛苦了两个多月,好在不辱使命,差事办的不错,再过几日,就可回京复命了。
就在昨日,他吩咐下人将行李收拾妥当,又叮嘱李祥次日早些安排启程,早些上路。可今早,等仆人们都在后屋收拾妥当,天都要亮了,他却迟迟不见起床。许是睡过头了,李祥连忙过来敲门询问,可屋里一片寂静,李祥又敲了一下,“老爷,您不是说今日要回京吗?马车都给您备好了。”
屋内还是没有回应,李祥怕误了时辰,只好推门而入,“老爷,您是不是酒还没醒……”话音未落,他猛地停下了脚步,整个人僵在原地:一个直挺挺的白色身影正悬在他面前的半空中。
一缕清晨的阳光从窗棂透进来,屋内光线在光明和晦暗交错中,李祥逐渐看清,这个只穿着一身单薄石青色长衫、黑色马褂的人,被一条布袋套住了脖子悬在了屋梁上,眼珠暴出,舌头长伸,整个面部扭曲狰狞,十分可怖。
被吓得呆若木鸡的李祥,终于清醒过来,尖叫一声,跌坐在地,旋即挣扎着起来拔腿就跑,“来人啊!来人啊……”他连滚带爬地翻过门槛,冲动后院,朝着众人大喊:“不得了了!老爷,老爷,上吊了!上吊了!”
几个家仆与前来送别和尚,闻之大惊失色,慌忙往朝着客房方向奔去。
众人合力将李毓昌解下房梁抬到了床上,方丈上前摸了摸,浑身冰凉僵硬,可见人早死了几个时辰了,他十分不解:“昨日我见李大人还好好的,怎么就自寻短见了呢?”事发突然,来不及细想,他吩咐近旁的一个中年和尚道:“空明,你赶紧到县衙禀报王大人,请他速来处理。”那空明和尚应了一声,转身出了房门。
方丈招呼着众僧人为李毓昌诵经超度,可他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新科进士,又是皇帝钦点的钦差,正是大展宏图时候,为什么要自杀呢?
-
- 2.仵作验尸,知府判定自杀
- 3.叔叔哭丧,心生疑云
- 4.尸身回乡,夜半忽有血衣惊现
- 5.开棺检验,青黑尸体吐露真言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林洛菲,自由撰稿人,历史爱好者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一场洪水过后,朝廷下令救济灾民,可负责赈济的官员,却在寺庙中上吊自杀,数万两赈济银不翼而飞。病入膏肓的清朝,百姓流离失所,正直的官员却离奇死亡,灾荒背后,是人性与人心的博弈,是腐朽的朝廷和苦难的百姓。
敬请收听由路上读书倾力打造的大型历史悬疑剧《古今奇案之山阳冒赈案》,本故事根据清朝史实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