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古代拔牙很暴力,一不小心会没命
-
1.人类被牙齿折磨实录
路上读书fm的朋友,大家好啊,我是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还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睡觉吃饭打豆豆。
这下有听众朋友就得问了,良辰你是舌头抽筋了?还是嘴皮子亲吻电线杆了?都不是!良辰我最近是口腔搞拆迁,拔了两颗牙!
这人的一生,真的是劫难重重。比如嘴里那一口牙,它们躲在小黑屋,闷声发大财,整天好吃好喝伺候着它们,吃饱喝足后却使劲折腾你。
先不说别的,这帮家伙的仪容仪表就常年不及格。虽然咱还得细心伺候它们,每天至少洗两遍泡泡浴,时不时还要冲个凉,但倒头来这帮难伺候的,还是一点面子都不讲啊——一个个脸色暗沉发黄。你要咧嘴一笑,它们集体出镜,一口大黄牙齐齐整整,不知道的还以为您镶了两排土豪金。咱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天给它们洗澡那么勤快,从不怠慢,可它们的体味管理依旧为零,绣口一吐,那是熏倒百万雄师,相亲对象连夜送往呼吸科抢救。
而且吧,要命的是,别看它们个个坚硬如铁,实则体弱多病,发起病来,虽然弄不死你,却能作得你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只想一死了之。
像良辰我,前段时间是后槽牙作妖,这家伙是咀嚼食物的主力,平时一副铁齿铜牙的架势,但也不知道是哪天就被各路细菌给凿空了,女娲见了都说补不了,疼得我丢盔卸甲,喝口凉水都塞牙。最近呢,又是智齿犯病,这家伙长得东倒西歪,跟隔壁的哥们儿抢生存空间。俩邻居交火,疼得我半边脸的神经是直犯抽抽。没办法,只好统统拔掉了事。
拔牙的痛苦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看着医生拿起针,朝我牙龈而来时,那叫一个灵魂发抖。完事后,咱只能捂着腮帮,喝着稀饭,还时不时隐隐作痛,那叫一个煎熬。
不过吧,让人略感安慰的是,比起古人跟牙齿打交道的那些事儿,咱今天可是舒坦多了。你不信?今天咱就去看看。
有人说古人吃得比咱健康,都是纯天然无公害,还有很多蔬菜和粗粮,不像今天不是大鱼大肉,就是巧克力碳酸饮料奶茶糖果,牙齿能不出问题?其实不然,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古人的尸骨,发现很多平民阶层的古人,因为食物比较粗糙,所以牙齿磨损很严重,牙病也不少。
当然,吃的精细的帝王们也一样该倒霉还得倒霉,一样是在劫难逃,比如曹操。史书和《三国演义》电视剧都说,咱们的曹操曹老板长期患有头痛病。痛起来轻则昏死过去,重则胡乱杀人,可后来考古学家发现,曹老板的遗骸上,有一颗很大的蛀牙。有人推断说,这颗蛀牙伤到了曹老板的三叉神经,从而引发他的毕生之痛。
无独有偶。明朝的万历皇帝,从他的遗骸可以看出,他左边的牙全都掉光了,吃东西只能用右边嚼,这造成他左边颌骨发育不良,整个人长了一张歪脸。即便是右边残存的牙,也有很多牙病,万历平日里大概率被牙痛折磨的不轻。
牙齿这玩意儿,虽然藏在一方小天地,但也逃脱不了时间的杀猪刀。它岁数到了,就要百病缠身、地动山摇,这是人生一劫难,谁都逃不了。帝王也罢,普通人也好,在牙痛面前是平等的——他们都难逃这一劫。
白居易在四十多岁时,感觉自己的身体迎来了中年危机。有天早上洗漱,看着镜子里的自己,emo地表示:“漆匣镜明头尽白,铜瓶水冷齿先知。”完了,头发白了,牙齿松了,以前喝一杯可乐,先要加上半杯的冰块,如今凉水漱口牙齿都遭不住了!
不过白居易这时候牙齿还并没多大毛病,如此难过实属不必,因为难过的还在后头呢!有一回,他的牙是狠狠作妖了,痛得他下不了地,搁床上躺尸了三天,有诗为证:
“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今朝似校抬头语,先问南邻有酒无?”
同是牙疼受害者,良辰我对老白深表同情,并且可以跟大家分析一波他的病情:这牙疼与头痛并发,可能已经不仅仅是牙齿问题了,属于三叉神经痛症状,也就是跟曹老板的病症一样。所以呢,一般清热下火的草药根本不顶事儿,白居易只能绝望地表示:万恶牙病,痛得扎心,来点酒精,麻醉神经!
不过呢,老白还是不必太伤心,毕竟他的牙口跟同龄人韩愈比起来,实在好太多了。韩愈三十多岁,正当壮年之时,牙就已经地动山摇了。
公元803年,韩愈35岁,他的侄子十二郎英年早逝,韩愈很难过,接连着一连串伤心事涌上心头,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牙齿也英年早逝了:“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你要问为什么韩愈年纪轻轻,牙口就变成这样,不要怪生活的无情,还得赖韩大师自己。在嗑药那一回我们说过,韩大师热爱养生,经常服用硫磺,而硫磺不仅会直接损害,也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从而让牙齿变得松散。
因此45岁那年,韩大师的嘴里就只剩下十几个残兵败将,那战斗力跟摆设差不多。吃席的时候,这种痛苦就更加凸显出来。眼看着朋友刘师服在餐桌上大杀四方时,韩愈非常地羡慕:“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瞧人家这牙口,什么肉啊饼啊往嘴里送就完事了,跟绞肉机似的。
可自己呢?那可就遭老罪了。“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栗与梨。”可怜我啊,只能吃点软趴趴的稀饭,还要小心翼翼地咀嚼下咽。老婆孩子怕我看着忧伤,都不敢往我盘里搁栗子和梨子,这些硬货咱是无福消受滴,可远观而不可下肚焉!
2.智齿令人烦躁,蛀牙让人抓狂
牙齿老化的折磨,往往是谁都躲不掉的过程。但有些牙病,总是随机抽取一些幸运儿进行折磨,比如可恶的智齿。北齐皇帝高湛堪称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高湛是北齐的第四任皇帝。北齐高氏家族,历史上少有的出产人间之屑的帝王家族,除了正常人的事情不干,其他什么都干。高湛在这群人渣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杀兄弟、虐侄子、奸嫂嫂,都是他的拿手狠活。
但这个魔人也遇到一件磨人的事,那就是长了齻牙。啥是齻牙?是长在两侧牙槽骨末端,而且是最晚长出来的牙。具体是啥时候长出来呢?有道是:“男二十四,女二十一,齻牙生。”
这牙一长,牙床就肿痛发炎,给高湛本就变态的心灵浇了油、点了火,整个人非常痛苦狂躁。他一声令下,宫中所有大夫集合,赶紧来看看自己中了什么邪。
有个叫邓文宣的大夫站了出来,这哥们儿医学水平挺高,但因此也自带理工男的严谨老实。他告诉高湛:“陛下啊,您健康得很!只是长了齻牙而已。”于是把长齻牙的症状、原理给讲了一通。
但你给高湛开医学小课堂,还不如蹲在猪圈里念《母猪的产后护理》,至少后头那个还专业对口。狂暴状态的高湛哪里听得进你讲这些?光听到邓文宣说自己啥事没有,他就已经怒火中烧:“我都痛成这样式了,你跟我说我没毛病?庸医!妥妥的庸医!”
所以邓太医刚讲完课,立刻被一帮彪形大汉拖出去暴揍了一顿。
高湛看着剩下一帮瑟瑟发抖的医生,不耐烦地吼:“下一个!”这时,医生都蜷缩一团、东张西望、瑟瑟发抖,只有一个叫徐之才的大夫还自信满满抬着头。高湛就赶紧招呼他:“那个谁,你过来给朕看看!”
这徐之才,出身医学世家,属于资深宫廷医师。只见他望闻问切一套做足,时而眉头紧蹙,若有所思,时而神情疏朗,微笑点头。一看就专业得不得了,高湛很满意:这绝对是名医,没有浪费北齐纳税人的钱。
徐师傅一套操作下来,突然间扑通跪倒在地,高声为高湛道贺:“洪福齐天,洪福齐天呐!”高湛懵了,这是唱的哪出?徐师傅不紧不慢,毕恭毕敬:“陛下,您长的这颗牙,乃是智牙。只有智慧长寿的有福之人,才会长出此牙!”
高湛一听,立刻开怀大笑,并且给了徐之才大把的赏赐。至于牙床的肿痛,高湛都觉得美滋滋:“痛?痛就对了!谁让我承受了一般人没有的智慧和寿命呢?”
智不智慧不好说,这长寿嘛……咱只需要知道,高湛三十二岁就挂了,就知道徐师傅多能鬼扯了。不过,徐师傅的鬼扯也流传了下来,咱今天不就把齻牙称为智齿嘛。只是这智慧和长寿的负担太重了,咱承受不来,还是拔掉为妙。
不过良辰还得声明一点,不是所有智齿都会折磨你。如果你的智齿长得安分老实,没有长歪,没有跟其他牙齿抢地盘,恭喜你,这是一颗来报恩的智齿,留它一条命好了。
可如果你不幸患上蛀牙,那就不必犹豫了,赶紧处理处理!
在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龋齿”的“龋”字,意思就是说有小虫子在啃牙齿。可见,商朝人民的牙已经开始疼了,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罪魁祸首是各种细菌,而是把锅甩给了虫子。因此咱现在还会把龋齿叫“虫牙”。
龋齿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蛀牙,吃货特别容易中招,因为食物残渣滋生的细菌,会慢慢地侵蚀牙齿。比如清朝的著名吃货袁枚,就深受蛀牙之苦。
袁枚是有名的大文豪,也是古代最强的美食评论家,吃遍大江南北,精于美食点评,堪称清代蔡澜,他写的《随园食单》堪称古代餐饮圣经。不过袁大师的舌头味蕾享了福,代价却由牙齿受。可能是因为不注意口腔卫生,袁枚有一回不幸得了蛀牙,而且症状足足持续了半年。
没法去探店,袁枚只好回归老本行,写诗一首,纪念这回蛀牙:“耳中骑马兜元国,齿内排衙活玉窠,老去一身如渡海,五官无处不风波。”
给大家解读一番:所谓“齿内排衙活玉窠”,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蛀牙的牙洞称为“活玉窠”,活,说的是活肉;玉,指的是牙龈的颜色;窠,就是蛀牙洞。
这仨字是有典故的,出自北宋陶谷的《清异录》。说是从前有个读书人,也曾被蛀牙折腾,有一天他听到自己嘴里有动静,就像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不对,是感觉有千军万马在奔腾驰骋。这一阵动静过去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牙不疼了。可好景不长,半夜里,这读书人又听到嘴里有声音,只听一声大喊:“小都郎回活玉窠也”。一声令下,千军万马又钻回了他的口腔里,结果蛀牙又开始作痛了。
袁枚作这首诗就是说,嘴里生了个活玉窠,整天有千军万马来回穿梭,时痛时不痛。袁老师还是有水平,一般人只会疼得嗷嗷叫,他疼得吟出了一首诗,不愧是大文豪!心态好,才情高!
3.古代拔牙,主打的就是一个暴力
牙齿动不动犯病,但古人偏偏又爱美,对牙齿的要求高得很。他们追求“齿如瓠犀”的状态,就跟咱今天追求A4腰、天鹅颈一样,想要牙齿跟瓠籽一样方正洁白、齐齐整整。
然而古代又不像今天,没有专业牙科,没有什么洗牙、补牙、种牙的绝活儿。对口中那几颗“害群之马”,老祖先们往往也会下狠招,拔了了事!那场面,是相当惨烈。
当你鼓起勇气去拔牙,心想着长痛不如短痛嘛。但当你平躺下来,等待一记麻醉时,你会惊讶地发现,拔牙的大哥并没有给你上麻醉的意思,只是一把把刑具般的物件正摆在身边,择人而噬。
你以为你误入了逼供现场?并非如此,你只是在享受古代的拔牙服务罢了。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世界,拔牙术就是如此的暴力。
其中的暴力之最,当然还要属原始部落时代的暴击流拔牙术。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大汶口文化地区就兴起了“凿齿”的习俗。啥是凿齿呢?很简单,就是暴力敲击打折上颌两侧的牙。
有多暴力?可以参考一下古代澳大利亚土人的操作:拔牙的是部落中德高望重的巫医,左手挥舞着一把袋鼠骨棒,撬开你的嘴,垫住目标牙齿。接着在你惊恐的注视下,他攥着一块石头就往你的牙上猛攻,先从左侧哐哐哐,再从右边当当当,如此来回使劲,循环往复,敲得你牙齿松动,摇摇欲坠。
原始社会,就是这么暴力。而且人家凿齿压根不是为了牙齿美观或口腔健康,据中国古籍记载,岭南地区,也就是今天两广等地,越人有很多个性十足的风俗,光脚断发就不说了,他们还拔牙,年轻男子成年了,或者要婚姻嫁娶了,就得对着他的门牙和虎牙来这么一顿嚯嚯。果然,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或许是暴击流拔牙太野蛮了,于是人类又发明了新操作——借力流拔牙。顾名思义,借力打力,拔牙用的是巧劲。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位借力流拔牙体验官,他就是齐景公。
话说在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个儿砸,老父亲对儿砸是宠爱得不得了,经常一起搞点亲子活动。有一回,景公玩得兴起,也懒得管什么一国之君的身份了,直接跪趴在地上,让儿砸牵根绳子,系住自己的牙,然后俩人cos老牛犁地。
但很不幸,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更何况是小脑发育不健全的小盆友呢?孩子搁路上摔了一跤,但手上的绳子拽得很紧,就这样,老父亲的牙齿应声崩裂。正所谓:“齐国景公爱作死,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么一次作死呢,也启发了后来人,这样借力拔牙不比敲敲打打要省力得多?但问题在于,这么拔牙不好控制力度,说不准就把你口腔搞出天大的伤口,精卫看了都说这坑填不了。像东晋名将温峤,估计就是借力流拔牙的受害者。
温峤有能力,能文能武,长得又帅,简直是完美男人。但这样的人也逃不了牙疼的折磨,饶是铁打的汉子,刀剑加身都面不改色,也禁不住这钻心的疼啊。于是温大哥决定,拔了!
然而,估计就是这牙拔得太猛,伤口是鲜血淋漓。古人不善止血,不会消毒,温峤伤口感染,诱发中风。没过几天,就归西了,年仅42岁。人生就是如此无常,将军没有死在刀剑之下,却被一颗牙齿给整死。
借力流拔牙是古代拔牙主流,西方人更是发明了专门借力拔牙的工具“喙夹”。就是一种带钩手杆,拔牙匠人用这玩意儿卡住病人的牙,然后使劲将其拔除。但这玩意儿的力道也不好控制,有时甚至会连带部分颌骨一起拔下,吓skr人。
大名鼎鼎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就深受其残害,1685年,太阳王想要拔几颗蛀牙,结果上颌骨被撕开了个大口子,那口子堪比深渊,通过腭部直穿鼻道。据说太阳王每次喝水或漱口,水就会像喷泉一样从鼻子里流出来,真够惨的。
太阳王自认为是欧洲最强的男人,岂能容忍这样的局面。他赶紧叫来首席外科医生杜布瓦,料理一下这个伤口。您猜这位首席医生怎么干的?他老人家抄起滚烫的烙铁,把那个路易十四嘴里那个伤口给焊了起来,让人怀疑杜师傅究竟是铁匠还是医生。
以上操作,都过于血腥。所以古代也有医生寻思,有没有什么不流血不留痕的无痛拔牙术呢?人民的好医生李时珍先生,就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了两个偏方。温馨提示:吃饭的同志赶紧按下暂停键。
偏方中说,用马尿浸泡茄子,三天后把茄子晒干,再翻炒成末,往病牙上那么一点,牙齿就会应声落地。还有一剂方子,人称“离骨散”:一尾十两重的鲫鱼,去掉内脏,用一钱砒霜塞到鱼肚里,然后高高挂起,无鼠无猫无风之高处。等到鱼皮上长出白色霜毛,刮下这些白霜,点在病牙的牙龈之处,牙齿又应声落地了。
这些方子,用料就非常吓人,什么马尿砒霜,让人听了都毛骨悚然。而且药性非常猛烈,比如离骨散会把牙床都给腐蚀掉,以后想种牙镶牙都不行。咱们还是远离为妙。
这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人和牙齿那是相互折磨。不禁让良辰我庆幸,幸好生在今天呐,有正儿八经的口腔科和训练有素的牙医,不用经受各种酷刑。这么一想,腮帮子的痛苦都缓解了不少,今晚火锅烧烤安排起来!
好了,本期节目就愉快地聊到这里,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我是良辰周,我们下次再见!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良超,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曹操长期患有头痛,据考古发现,其实是因为蛀牙伤到了三叉神经;同样的牙疼受害者还有白居易,有一回他牙痛发作,直接在床上躺了三天;清朝的大文豪兼著名吃货袁枚,深受蛀牙之苦,他表示嘴里似乎有千军万马,整天来回穿梭。
然而古代又不像今天,没有专业牙科,对口中那几颗“害群之马”,老祖先们往往也会下狠招,拔了了事!那场面,是相当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