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改革开放之后,内地资本市场从无到有
-
之前的几回啊,咱们又是说香港,又是说台湾,为啥就没提大陆呢?当然是因为内地的金融市场起步稍晚。但晚归晚,一旦开始发展,就是令人震惊的“中国速度”了。
按照咱们上次的理论,股市发展的前中阶段要经历萌芽期、操作期、投机期,而咱们大陆从萌芽到投机期,只不过花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
怎么个投机法?多大规模?知道您很急,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说这些之前,还是先来看看,这段时间里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怎么发展的,表现出了哪些优势,又有什么缺陷。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其实早在1949年的6月,咱们国家就在天津成立了一个证券交易所,1952年初又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可是,它们名义上是存在,但在当时的经济制度之下,并没有真正起到大规模证券交易的作用。所以成立没多久,就在1952年下半年,相继关门大吉了。
所以,要说大陆资本市场的真正开端,肯定要等到邓小平同志主持改革开放以后。否则,不管哪个参与者,都免不了要被灵魂拷问:“请问,你是姓资还是姓社?”
起点在哪儿呢?——1981年的首次国库券发行,打响了大陆金融市场的第一炮。在此之后,内陆的金融市场开始一飞冲天。
敲黑板了,记知识点了: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成了新中国的第一支股票。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了。同月,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独家发行了国内最早的一支基金。
一切似乎都欣欣向荣,而在这百花齐放的局面下,深圳又是格外娇艳的那一朵。在深圳,有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在深圳,有全国第一家有色金属交易所。那位说,深圳为什么这么得天独厚?嗐,还得回到那首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就是包括白沙洲的深圳。从那以后,深圳就成了咱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成了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也正因如此,这里的房价、地价,开始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飙升。
总而言之,作为全国唯二拥有证券交易所的城市,也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遣部队,深圳的高速发展毋庸置疑。而给这种高速发展,添了把柴、加了把火的,正是红红火火的股票市场。
各位敢信吗?在1990年,一支股票一个月的涨幅,可以高达290%。要知道,在80年代,谁要是能靠养猪养鸡什么的成为“万元户”,那绝对是光宗耀祖够吹一辈子的事情,可你知道吗?在深圳,一夜之间靠炒股变成百万富翁的,那是大有人在。用今天的话说,那个草莽年代,发财真的就跟做梦一样,当然,只是少数人。
于是,这样的氛围里,别说深圳本地人了,就连港澳台的商人也来抢着买。据说,就连浙江普陀山的和尚们,都凑了20多万来炒股。
不用说,这样的投机氛围,这样的股市生态,肯定是不健康不健全的,要是这么下去,肯定是会出问题的。但好在,咱们起步晚,有起步晚的好处。别的不说,别的国家发展了好几个世纪积攒的经验,咱们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啊!这不,“联办”,也就是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的高西庆同志就建议,可以效仿美国的《1934年证劵交易法》,设立一个单独的监管部门。
只不过,对于这个提议,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不是很认可。他觉得,就算市场热了,就那么几只股票,三两只小猫,让人民银行顺带着监管监管就够了。两边没谈拢,高西庆撂下一句狠话:如果不成立这样一个监管部门,很快这个市场就要出大事的!果然,他一语成谶。
-
- 2.认购抽签表是什么?氪金抽卡的前身
- 3.意外事件发生,到底是谁在营私舞弊?
- 4.证监会火速成立,监管部门登上历史舞台
- 5.沉寂一年,深圳金融市场整装再出发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当你盯着大盘个股红红绿绿的数字和图线时,你可曾想过,今天你因它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被前人上演过千万遍?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总是金融时事,却对金融投资史上的大事件却不甚熟悉。但不读史,如何能保证自己不重蹈前人的覆辙?
本系列从清末的数次股灾,到惊心动魄的美国大萧条,从臭名昭著的安然造假,到散户大战华尔街……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懂得金融、学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