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不务正业的“木匠皇帝”
-
明朝天启年间的一天,午后,紫禁城的一处宫殿,大门紧闭,里头一会儿传出锯木头的沙沙声,一会儿又传出刨木头时、木材撕裂的声音。再看门外,那里正站着一名太监,趾高气昂;边上围着几个官员打扮的人,对那太监点头哈腰。
那太监并不领会官员们的奉承,他闭着眼睛,仔细听门里锯子、刨子的响动。等那声音越来越快,频率也越来越急促,这时候他睁开眼,点点头,其中一名官员立马上前,抬起了手,叩响了门。
门那一侧的侍者应该是早就被打过招呼,他们麻溜地打开了门。那太监略略欠了欠身子,钻进门来,后面的几位官员也鱼贯而入。对于里面的情景,他们已经见怪不怪:院中堆着各种上好木料,地上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碎木块,扔着锯子、斧子等工具,空气中木屑满天飞,弥漫着木头的气味。在一堆木头中间,只见一身常服的皇帝正拿着刨子,正对着面前的木头一顿操作,头也不抬。
那太监看到皇帝,立马换了一副嘴脸,摆出一副谄媚的笑容,带着众人上前,对皇帝说有要事禀告。他拿着奏章,将事情从头到尾说得颇为清楚,等他讲完,身后的官员们又对细节做了些补充。
皇帝虽然没有停下手上的活,但还是歪着头在倾听。等众人奏请完毕,皇帝终于动了动嘴唇,很不耐烦地开口说道:朕知道了,事情就交给你们去办吧。
这个不务正业,沉迷木工的皇帝是谁?正是今天的主角,大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各位,皇帝虽称天子,但也只是肉体凡胎的俗人,人有七情六欲,搞点兴趣爱好倒也正常。就拿明朝来说,明宣宗就很喜欢斗蛐蛐,但他治国理政,业绩不俗,风评上佳。因此朱由校同志爱好木工活计,咱不用急着批判。
而且别的先不说,就他这动手能力,你不服不行。
明朝末年,碍于当时的手工业技术,木匠们造出来的床还是比较笨重的,实用性差,也不太美观。本着开拓创新的匠人精神,朱由校大师亲自设计图纸,抡起胳膊锯木钉板,对着数不清的木料每天是哐哐一顿刨。历时一年多,他终于制造出了一张精美便携的新式大床,床体重量轻,样式美观,甚至还可以折叠使用,堪称木床中的战斗机。
当然了,朱由校不仅仅会造床,他对木工活有着天生的、异于常人的天赋。看过的木制用具,亭台楼阁,他能够完美复刻出来,并且,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刀锯斧凿的力气活儿,还是木雕雕刻的精细活儿,他都亲力亲为,从不用别人帮忙——大概是别人帮忙,达不到他的水平,只能添乱。
当然了,这里的亭台楼阁,不是那种起高楼宴宾客的大型土木建筑,而是等比例缩小版的模型。据清朝人记载说:朱由校曾用木头打造了一栋精美的小宫殿,样式仿照乾清宫,高不过三五尺,却灵动曲折,小巧玲珑,巧夺天工,集古代美学之大成。
这位作者大概是不了解朱由校,这个让他惊叹的木制乾清宫,其实只是朱先生作品中很普通的一件罢了,光是这样的宫殿,他还做过带山水、花草、人物的高级版本。只有那种做得极为出彩,有巧夺天工的设计,用上各种机械原理的作品,才会让朱由校觉得满意。
当然皇帝整天刨木头,也难免乏累,所以也要准备一些放松身心的娱乐项目,比如傀儡戏。
傀儡戏又叫做木偶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起源于两汉时期,由一位或者数位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唱词,有时还会佐以音乐。朱由校对这种表演形式很痴迷,他看木偶戏不分昼夜,怎么都看不腻。光看也就算了,他还会亲自下场制作木偶戏中的道具,或是假山池沼的布景,或是精致小巧的人像木偶。
不做木匠活和不看戏的时候,朱由校还会去搞建筑工程,他亲自设计图纸,动工时也会亲临现场指导。建筑落成后,他往往会手舞足蹈一番,但高兴劲一过,就会命人拆掉,然后再建别的,乐此不疲。
据说朱由校的土木水平还是很不错的,但比起他的木匠活计,就没有那么出彩。因此世人还是戏称他为“木匠皇帝”。
-
- 2.一朝天子竟然是文盲?
- 3.误国:不理朝政,放权奸臣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叶开,历史作家,哲学方向学者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叶开,历史作家,哲学方向学者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你印象最深刻的皇帝是谁?皇帝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中国历史上共494位皇帝,贤君明主不乏其人,但奇葩另类更不少。有的不务正业、行为荒诞,令人啼笑皆非,有的残暴至极、罔顾伦常,遭人唾弃。他们的人生,不是贤明或者昏庸所能概括,这些奇葩故事一定会颠覆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