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亨特家族:以石油起家的顶级富豪
-
之前,我们讲过了太多股灾,都来源于人性中无知、贪婪的一面,因为无知,所以没有自己的判断,盲目跟风,看着别人10万进去揣着20万出来,就满心欢喜地以为,只要自己一脚投进去,立马就能一夜暴富;又因为贪婪,明明100万进去,变出了200万,还不满足,还不收手,还要把手里的200万投进去变400出来,结果就是200万丢进去,股灾来了,哐当哐当,暴跌,别说400万了,原来的200万本钱至今都没拿回来。别笑,这是老刘身边朋友在2015年的真实炒股经历。
不过,屁股决定脑袋,作为芸芸韭菜中的一员,相信很多听众朋友们心里并不是很认同:什么?你的意思是,股灾来了我亏钱了,是我活该、自作自受?这话我就不同意了,明明股灾就是那些金融大鳄们神仙打架,海外势力兴风作浪,害得我们这些无辜股民倾家荡产。
要说呢,也确实,炒股赔了钱,虽然根本上市炒股的人自己技艺不精外加贪恋太盛,但有些金融危机,还真是起源于某几个人的操纵。我们今天要讲的股灾启示录,就是一个这样由大佬在背后翻云覆雨的故事。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两位自以为聪明绝顶、能够将美国期货市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富豪。何许人也?尼尔森·亨特和威廉·亨特。他们的名字您可能并没有听说过,但他们所在的亨特家族,你肯定知道一些——那就是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亨特石油,背后的掌权者。
家族创始人叫哈罗德森·亨特。也不知道他祖上积了多少德,老亨特人生中打的第一口油井,就出师告捷、成功产油,而且产量还不错。200美元的初始投资,上百万美元的回报。这运气,就好比你人生第一次买彩票就中了500万。
随后,老亨特又买地、钻井,买地、钻井。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便拥有了一百多口油井,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的亨特石油。在初具规模以后,想要再进一步往上,考验的就不只是老亨特的运气和勇气,更是他的商业嗅觉和商战手腕。而老亨特也一路顺风顺水,凭借一系列关键的收购和兼并,掌握了美国油田的核心地带,事业也以更加迅猛的势头发展起来。1957年,据《财富》杂志估计,老亨特拥有4到7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当时美国最富有的8个人之一。
1974年,老亨特这位家族创始人去世,留下了14个子女。和他们的老父亲比起来,这些个家伙那真是毫不逊色,一个个都搞出了一番事业。
女儿卡罗琳·亨特,著名的豪华酒店集团瑰丽酒店的创始人。她在买下了德州棉花大王的豪宅以后,把它改造成第一家瑰丽酒店,开启了“私家宅邸酒店”的风潮。
儿子拉马尔·亨特,帮忙组建了北美橄榄球联盟。美国的“超级碗”比赛,大家听说过吗?堪称美国“春晚”。就连“超级碗”这个名字,都是他起的。
不过,要说这批子女里头,最能搅动风云的,还得要数尼尔森、威廉这兄弟俩。
尼尔森·亨特,出生于1926年,绝对算得上是老亨特最有商业头脑的孩子,没有之一,他还是亨特钻探与采矿公司的董事长。换句话说,在父亲生前,他就已经把父辈创建的事业发扬光大,给家族赚了许多钱。然而,就在70年代初,他却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
原来天有不测风云,他主导买下的一块在利比亚的油田,突然被当地政府国有化了。平心而论,这件事倒也不是他的错。毕竟,利比亚国家政策的变动,也不是他一个美国人能预料、能左右的。
可是,这片油田的价值实在太高,原本预计的收益能超过40亿美元。可这不一下子没了?这一下,遇到如此庞大的亏损,任谁都会情绪上头吧?这亏损,总得有个说法吧?
再说了,当时他老父亲还在世,14个兄弟姐妹都铆足了劲,想向老爹证明自己才是父亲最优秀的孩子、最优秀的接班人。那竞争,比起咱们的小升初、初升高来,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总之,为了向外界澄清自己的名声,也为了让年迈的父亲重新信任自己,这位小哥尼尔森,上头了,他急需做一笔成功的生意,把在利比亚油田上的亏损找补回来。
就这样,着急上火的尼尔森·亨特,从实体的石油业,转向了期货买卖。
-
- 2.成功的大豆投机,只不过一盘前菜
- 3.炒完大豆炒白银,不想遇上拦路虎
- 4.银价暴涨,成功的投机还是崩溃的预兆
- 5.傲慢的代价:申请破产,保证金都交不起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当你盯着大盘个股红红绿绿的数字和图线时,你可曾想过,今天你因它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被前人上演过千万遍?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总是金融时事,却对金融投资史上的大事件却不甚熟悉。但不读史,如何能保证自己不重蹈前人的覆辙?
本系列从清末的数次股灾,到惊心动魄的美国大萧条,从臭名昭著的安然造假,到散户大战华尔街……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懂得金融、学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