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世界七大股灾之一,曾创下跌幅纪录
-
上一回,咱们说到1949年以前的最后一次股灾,永安纱厂内幕交易案。这回,咱们把时间线往后拨个30年,来讲讲1973年的香港股灾。
这位问了,为啥时间一下子跨越了30年啊?为啥一下子跳到香港去啦?嗐,您也知道,1949年以后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连私人办企业都得要批判一通,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对股票啊这种只有资本主义才应该有的东西,当然也不能放过。再说了,国家百废待兴,工业发展才是重点,金融什么的就省省吧。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能赶英超美了?两弹一星就能发明出来了?
所以,在那几十年里,咱们中国只有还没回归的香港居民,才会普遍投入到股票交易中去,大陆的谁还知道股票长啥样?那位又问了,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香港巴掌大点地方,你说1973年香港股灾,充其量也就一小波人受灾,估计连前面讲过的几波清末股灾都比不上。
但是各位,您要是这么想,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1973年香港这次股灾中,恒生指数从高位的1774点,一路断崖式下跌到了最低150点。大盘跌百分之九十多,堪称“脚踝斩”。
从最高到最低,整整持续了一年零九个月,在这段时间里,香港股市几乎全部崩盘,数以万计的股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也就是说,无论是跌幅,还是股灾持续的时间,都称得上前所未有。
我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没啥特别的感受,那咱就来对比一下,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大家都知道是举世举目的写进世界史的灾难吧?够吓人了吧?可人家的跌幅,满打满算,也就是89%。比起香港91%的跌幅,还要稍稍地小上那么一点。所以说,1973年的香港股灾,那是在世界金融历史上创造了纪录的,更是名列世界七大股灾之一。
再来点侧面的例子让您加强一下印象。各位都曾经喜欢过香港电视剧吧,那个特别是70后、80后,以及一小波年长一些的90后,如果说要评选一部港剧之王,在我老刘心中,排名第一的,那必须就是《大时代》,郑少秋演丁蟹,刘青云演方展博,上演了两个家庭跨越几十年的爱恨情仇。
这个电视剧的主旋律,也是复仇,可别人复仇靠武力,杀尽天下负心汉,而我们的主角复仇,方式却别出心裁,是让仇家在股市里大亏特亏,亏得跳楼自杀。那句话怎么说的?“股票是我方展博的世界,丁家五父子千万不要闯进来。”其实,方展博的内心是,快来闯,闯得好,闯得再响些,看我不弄死你们。最后,丁家父子的结局也如他所愿,遭受了惨重损失以后,他们心灰意冷之下跳楼自杀,主角兵不血刃,合法地完成了复仇。
而这部著名的商战剧,背景就是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而故事的开篇,电视剧的第一集,就在开头字幕里直接标明香港1973年股灾。
在故事开头,香港的股价已经被炒得居高不下。新股“世界天线”上市,一群股民拥挤在股票大厅外,吵吵嚷嚷,就想买进哪怕一股。还有人高喊:“‘世界天线’又涨了!再不买就晚了!天线就是他们发明的,全世界的电视台都收得到!”
只有实际考察过公司的股票大亨方进新,也就是方展博的爸爸知道,这家公司就是个街边作坊,根本不值得买。见到眼前的场面,他既悲愤又惊慌,竟然拿出高压水枪来,想要迫使这群疯狂的股民退后。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不为所动——为了赚钱,连命都放到一边。然而却没几个人知道,这已经是最后的辉煌。
从1973年3月,恒生指数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持续暴跌。
-
- 2.股市兴盛源于什么?政治、经济甚至玄学
- 3.外资拍屁股走人,危机即将浮出水面
- 4.股票造假被曝光,股市风潮再不可遏制
- 5.应对不及,反而助推了股灾扩大?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当你盯着大盘个股红红绿绿的数字和图线时,你可曾想过,今天你因它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被前人上演过千万遍?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总是金融时事,却对金融投资史上的大事件却不甚熟悉。但不读史,如何能保证自己不重蹈前人的覆辙?
本系列从清末的数次股灾,到惊心动魄的美国大萧条,从臭名昭著的安然造假,到散户大战华尔街……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懂得金融、学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