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畸形的股市,遇上神奇的抛空股
-
今天咱们要讲的,是建国前夕的最后一次股灾,与上一回咱们讲的那场扑朔迷离的公债大博弈一样,它的表象背后也隐藏着不少东西,所以,今天这一集,与其说是听股灾故事,不如说是来探案1948年金融悬疑案。
话不多说,这就开讲。
话说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可能是出于优先恢复实体经济的考虑,也可能出于别的什么私心,总之呢,国民政府给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的经营,按了一个暂停键,总之就是不让搞了,这一停即时整整一年。可是,咱们从小听大禹治水的故事就知道,堵不如疏,治水是这样,治国也是这样,明明证券交易的需求,是广泛存在的,你把正规的交易渠道给关了,难道证券交易就不存在了吗?没有正规平台人们就不摸黑搞交易了吗?哪能呢。黑市上里不一直人头攒动着么?
没错,在这段时间里,黑市交易相当盛行,您再想想,黑市有个什么特点?既然它不在官府的管辖范围内,那么自然,你在这里上了当、吃了亏,也只能自认倒霉,没有喊官府来给你做主的道理。正因为没人管,不少人想借此机会浑水摸鱼,黑市里投机倒把的生意啊,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股价天天大涨大跌。
到了1946年9月,国民政府看了看上一年年的经济指标,坏了,怎么呢?原来,证券交易税曾经是政府财税收入的一大助力,一年不开张,经济指标咔咔滴跌了一大截,更要命的是,黑市投机的多了,很多就摸准了一个窍门—— “商不如囤”。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已经不信这些虚拟的金融的东西了。只要我囤实物囤得够多,股市暴涨暴跌不就跟我没关系了吗?于是,大家都拼命囤货,囤积居奇。人人囤货的后果是什么?——市场凋敝、货币贬值。
国民政府一看,这不行啊,再这么下去,钱都给搞没了,于是,急急慌慌重新建立了一个上海证券交易所,从功能上说,算是从前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和西商上海众业公所合体。
按道理说,政府都正式开张了证券交易所,搞金融的人,可以大大方方走到正规渠道去交易了吧。然而,结果是,一年多来,投资者的习惯都养成了,哪里那么容易就停止黑市交易呢?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根本就没想着好好发展金融业,他搞这个证交所,目的就是只想把证交所当自家钱包用。一边只要能收到交易税,什么烂七八糟的企业入市也不管;另一边呢,为了维稳,又严格禁止股价出现明显波动,一遇波动,就骂证交所,说,是不是你在背后搞投机!摊上这种又要压制股市、又要趴在股市上吸血的领导,神仙来了也搞不定啊。
正因如此,证交所正式开业时,场面相当惨淡,各位猜猜,上市股票总共多少种?一百?八十总有吧。说出来吓你一跳,只有26!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永安纱厂。
话说这个永安纱厂啊,在二十几支里面是数得上号的,“盘子”大,成交频次也活跃,是当时数得上号的龙头股之一。
看过电视剧《潜伏》的听众朋友们应该还记得,孙红雷饰演的余则成,跟人接头的暗号是什么?不是什么天王盖地虎,而是:“请问,永安纱厂的股票还延期交割吗?”拿一支股票当接头暗号,足见这支股票在当时,真真是家喻户晓。
然而,正是这样一支龙头股,在1948年惹出了一个大麻烦。当年8月21日,《大公报》发了一篇名为《豪门巨富纷纷收购金公债 隐名之士曾大批抛售股票》的新闻,文中写道:“十九日上午,有某匿名之人从南京乘夜车抵沪,下车后不洗面不吃东西,匆匆赶到某熟悉证券号,一个上午向市场抛售三千万股永纱。照昨天股票惨跌的行市计算,此人大约可获利四五千亿元。”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可能有些朋友不明白,抛售早,顶多就是亏得少,怎么还能获利啊?原来,这不是普通的抛售,而是抛空股。所谓“抛空股”,是当时的说法,按现在的术语来说,叫做期货做空。它是怎么盈利的呢?只要你事先抛空,事后这支股票真降价了,你就赚了这中间的差价。
这条新闻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股民闻言,信心顿失,股市立即大跌,又引发了新一场股灾。这场风波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此迅速的抛售,如此庞大的数额,总不可能是他着急用钱造成的巧合。那么,是不是内部工作人员走漏了股票涨跌的消息?且听我慢慢道来......
-
- 2.因为神秘人,币制改革毁于一旦?
- 3.抽丝剥茧,连续锁定两位嫌疑人
- 4.小秘书竟然知道大消息,这可能吗?
- 5.靠着搅混水,嫌疑人全身而退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当你盯着大盘个股红红绿绿的数字和图线时,你可曾想过,今天你因它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被前人上演过千万遍?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总是金融时事,却对金融投资史上的大事件却不甚熟悉。但不读史,如何能保证自己不重蹈前人的覆辙?
本系列从清末的数次股灾,到惊心动魄的美国大萧条,从臭名昭著的安然造假,到散户大战华尔街……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懂得金融、学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