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汉宣帝亲政:注重民生,整顿吏治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我们继续说大汉王朝第三季的故事。
上一回我们说了,霍家与汉宣帝之间的矛盾激发,最终霍家惨遭灭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年是地节四年,汉宣帝即位的第八个年头,时年25岁。
《汉书》说他,“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也就是说,自从霍光去世之后,汉宣帝就开始亲自打理政事,而等到彻底扫平霍家,那真是甩开膀子放开干了,如今的汉宣帝,再也不是曾经的那个汉宣帝了。
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说过,汉昭帝和汉宣帝统治的这四十年,改变了汉武帝时代的种种弊端,让汉朝恢复到平稳发展的道路上来,因此被称为“昭宣中兴”。其实这只是今天学者的观点,在古代历史学家、比如《汉书》的作者班固看来,汉昭帝时期的实际统治者是霍光,就算那段时间汉朝的事业搞得再好,也算不了正统,要宣扬,也只能宣扬汉宣帝的业绩,所以在班固的笔下,这段历史叫“孝宣中兴”(“孝宣”是汉宣帝的完整谥号)。后来的史学家纷纷赞同。
既然能一个人顶起“中兴”的大名,那么年纪只有研究生毕业的他,是如何治理百姓的?如何报答昔日的恩人?又怎样处理影响政权稳固的不利因素呢?
《汉书》说汉宣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意思是汉宣帝出身民间,了解下层人民的艰难困苦。所以他亲政后的诸多政策,可谓是有的放矢,第一就是减轻百姓负担,第二是整顿吏治。
减轻百姓负担,汉宣帝其实是继承了霍光“休养生息”的策略,辅之以各种自己的独创。而他亲政后的第一条民生指令,就体现了跟其他皇帝不一样的地方:要求地方官员多多关注孤寡老人,并予以一定的补贴。
到了地节三年的冬天,汉宣帝发布了一条极具特色的重要指令:皇家未曾使用的池塘、园林,全部借给贫民捕捞、开垦。各郡的公家楼台馆舍,维持现状,不再扩建。同时,流民愿意回家的,政府会将公田借给他,贷以种子、口粮,并免除其赋税、劳役。这就是著名的“假民公田”。
公田究竟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公家的田地,一是军用屯田,给军队提供粮食,二是政府的田产。后者一部分会租给百姓耕种,一部分会作为奖励赐给官员们。汉宣帝下令把公田借给流民耕种,不用交租,对政府来说是财政收入的损失,但实实在在体现了汉宣帝想要解决流民问题、让大家都回家的决心。
地节四年,汉宣帝又颁布了“包庇法”。汉宣帝表示,家人爱护彼此,是人之天性,亲人犯了罪,家人包庇,这是正常人的行为。所以,他认为,如果是儿子包庇犯罪的父母,妻子包庇犯罪的丈夫,孙子包庇犯罪的祖父母,就不要治他们的罪了。
要说这个“包庇法”呢,还真的是很有人情味,但是各位,解读法律条文,不要大意哦,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条法律的意思是只要是包庇亲人都没有罪。上面那几话正着说可以,反过来说,如果父母包庇儿子,丈夫包庇妻子,祖父母包庇孙子,对不起,一律先上报廷尉、皇帝,有没有罪要不要治罪,上面说了算。
为什么会这么双标呢?良辰我觉得吧,主要是这个法令推出的时间,当时霍家上没有被处理,汉宣帝故意来这么一手:霍光包庇霍显,丈夫包庇妻子,有没有问题可是我说了算哦!可以说,这条法令就是专门针对你们霍家的,服不服?喜不喜欢?
除此之外,汉宣帝还有两条法令也是直面民生问题。同样是地节四年,他下令降低全国盐价。五凤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7年,汉宣帝又取消之前禁止婚宴的政令。在这说一下,之前汉朝是禁止民间结婚时摆酒的。但婚姻嫁娶,本是民间喜事,喝喝酒庆祝一下,天经地义,汉宣帝下达这条法令,是比较体恤民情的,因此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说他“颇多良政”。
当然,汉宣帝也制定过一些比较搞笑的法令,比如“禁止打鸟法”:因为鸟不肯在关中一带居住,他就禁止关中地区的人在春天掏鸟窝、偷鸟蛋,不许用弹弓打鸟。这可能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动物保护法。
在出台各种法令的同时,汉宣帝也狠抓吏治。因为他很清楚,那些飞扬跋扈、欺压百姓、贪污腐败的官吏,就是社会的蛀虫。比如“假民公田”的命令下达后,不少流民返回了家乡,却有地方官员趁机联手地方豪族,将公田窃为己有,再以高价租给流民。如此一来,流民不仅没有享受到政策的福利,还再一次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汉宣帝得知此事后,一边将许多豪族迁往关中,加强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一边下令严惩犯法的官员。许多人因此掉了脑袋。
同时,汉宣帝还着手打击一些酷吏。比如他特别强调,监狱里有很多官吏喜欢虐待囚犯,致人死亡,他规定,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御史都必须上报,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几年后他又下令,对于那些胡乱给人定罪、徇私枉法、不如实汇报案情的官员,都要严惩。
别看汉宣帝打击官吏拳拳到肉,其实他也很体恤基层公务员,神爵三年他表示,基层公务员干得多,拿得少,让他们不鱼肉百姓是不可能的。于是特意下令,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待遇,高薪养廉。
总的来说,汉宣帝颁布的法令,跟他在民间的生活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比起之前的几位皇帝,汉宣帝除了不折腾,更是多了三个字:接地气。
-
- 2.回顾成长经历,知恩图报
- 3.广陵王刘胥之死
- 4.海昏侯的诞生
- 5.考古界的瑰宝:海昏侯墓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407年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在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奠基了中国疆域的基础,确立了汉文化的主流思想,更奠定了汉民族的根基,它让“汉”这个字,从东方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字,乃至一种生活方式的共有名称。
自汉朝立国,一个伟大、统一而稳定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崛起于世界,并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它所开创的范式,它的经验与历史教训,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穿越回两千年前,走进大汉王朝的生命机体,与它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