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他是谁?
-
大家好,这里是路上读书,我是刘学。刘学说书,咱们接着讲述《百年股灾启示录》。
上回书咱们说到1883年上海爆发股灾,说到了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胡雪岩。没错,就是在这场股灾当中,胡雪岩的千万家资灰飞烟灭。当然了,关于胡雪岩,这么传奇的人物,要细说他的故事够老刘我给你讲上个三天三夜,不过咱们今天重点讲股灾,所以长话还往短了说。
胡雪岩,名光墉,字雪岩,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话说胡雪岩,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为了赚取生活费,从小就到各种店铺里头去当伙计。什么火腿行伙计、米店伙计等等。
做伙计嘛,除了迎来送往、和人打交道的本事要突出,记账管理也得是一把好手,这样才不容易被乌泱泱的同行们给取代了。这不,胡雪岩因为记账仔细,慢慢地走进了金融行业。在钱庄打工的时候,他遇见了人生中的贵人们。
第一个贵人,钱庄主人于老板。于老板膝下无子,特别喜欢胡雪岩这个聪明孩子,不但把他收为义子,去世后,还把价值四千多两白银的钱庄,交给胡雪岩来继承。于是乎,胡雪岩摇身一变,从一个流离失所的穷小子,成了拥有一座钱庄的大老板。
第二个贵人,当时的候补浙江盐大使王英九。借着职务便利,胡雪岩交了王英九这个朋友,还挪用了钱庄五百两白银帮他补官。虽说因为挪用了公款,他遭受了一点小波折,可这笔人情投资给他日后带来了巨大的回报。王英九当上浙江海运局坐办以后,收来的所有公款,都寄放在胡雪岩的钱庄里。
注意,不是存放,而是寄放。也就是说,按照常理,胡雪岩是不应该动这笔钱的。可胡雪岩呢?照样拿着这些款项出去放贷、做贸易,狠狠地赚了一笔以后,再把原来的公款补齐,交还给官府。这一来一往,攫取了不少利润。
对于这段往事,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胡雪岩和王英九还算不上是相识于微时。说二人认识时候,胡雪岩已经小有身家,苦于没有做大生意的机会;王英九呢,当时也不是什么候补官,而是正式官员,只是因为不会处理账务,总被上司指着鼻子骂,仕途升迁无望。王英九心里郁闷,下了班就跑青楼去借酒消愁,胡雪岩瞅准时机,瞄准猎物,天天在青楼大摆宴席,和王英九制造巧遇的机会,混熟了后,还借钱给王英九。
有了胡雪岩的暗中相助,郁郁不得志的王英九,渐渐也当了湖州府知府,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后来,王英九就把公库的银两存到胡雪岩的钱庄。胡雪岩呢,拿着这些钱去做蚕丝生意、中药生意和放高利贷,还公器私用,利用官府的漕运来运送自己的货物。
总之,后世传说纷纷,还有人说,跟胡雪岩合作的压根不是王英九,而是另一个叫什么“英九”的大贪官。但不管怎么说,胡雪岩从钱庄发家,依靠和官府的关系,生意是越做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做大到一定程度以后,经过浙江布政使的引荐,浙江布政使,搁今天相当于省组织部部长,胡雪岩搭上了当时担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还颇得左大人的赏识。左宗棠给朝廷上奏折,还不忘夸一夸胡雪岩,说自己委托他办了好多事情,没有一样不办得妥妥帖帖、漂漂亮亮,实在是脚踏实地、尽心尽力、无私奉公、功绩卓著啊。
比方说,同治五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胡雪岩就去帮了忙。同年,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胡雪岩就在上海帮他采运粮草、筹集军饷还有订购军火,协助训练了一支一千多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军队。左宗棠跟他说朝廷缺钱,他就帮着朝廷和外国银行去谈判,让清政府成功地借到了第一笔外债。
总之,跑前跑后,也算是个朝廷给左大人办成了不少事儿,攒了不少功劳,朝廷一高兴,授了他一个“布政使衔”三品官,赏黄马褂,赐二品顶戴。
各位,咱们中国古代,商人在社会上是没啥地位的,胡雪岩以商人的身份,穿黄马褂、戴红顶子,这可是清朝极少数极少数的特例,打那以后,人们称他为“红顶商人”。
-
- 2.胡雪岩破产,因为欧洲蚕丝大丰收?
- 3.李鸿章下黑手,帝国首富含恨去世
- 4.租界内的地产奇迹,其实源于一场逃难
- 5.一代“上海地王”,输得一塌糊涂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当你盯着大盘个股红红绿绿的数字和图线时,你可曾想过,今天你因它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被前人上演过千万遍?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总是金融时事,却对金融投资史上的大事件却不甚熟悉。但不读史,如何能保证自己不重蹈前人的覆辙?
本系列从清末的数次股灾,到惊心动魄的美国大萧条,从臭名昭著的安然造假,到散户大战华尔街……让我们以史为鉴,更好地懂得金融、学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