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没有税收?这种好事儿是怎么来的
-
上一回,咱们讲了美国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遗产税案。说起来,美国相关的税收故事,咱也讲了不少了。接下来,咱们把眼光稍微转一转,来看看欧洲国家。他们的税到底是高还是低,是严还是松呢?
当然了,这个事儿不能简简单单地做判断,毕竟欧洲那么多国家,好几百年的历史,它的税制怎么能一概而论呢?所以,咱们今天就先从中世纪开始说起。
其实,在中世纪早期,欧洲甚至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税收,您听了肯定会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啥?连真正的税收都没有,那他们拿什么给公务员发工资?别着急,我话还没说完呢。那时候的欧洲啊,连公共事务的概念都没有,哪里来的公务员呢?对,你没听错,没有公共事务这回事儿。
有这么一个词,描述当时的欧洲,叫做“人君自食其邑”。什么意思呢?自食其力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就是靠自己的能力生活。那么“人君自食其邑”呢?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国王应该靠自己活着”。大家公认,那些领地事务纯粹就是国王的私人事务,而不是公共事务。什么救济穷人、修桥开路,全是他们的私事。你的私事你自己不管,还要靠老百姓集资替你管?脸怎么那么大呢?
可是,不能征税、不发工资的话,什么巡逻啊、修路啊,这些活没人干咋办?也不必担心,国王征税不被认可,但是向农民收地租却是可以的。而且,还可以向平民征劳役、征兵役嘛。
这套咱们看起来似乎不太靠谱的制度,在人家的文化环境里倒是活得还不错,至少早期是这样的,为什么后来行不通了呢?原来,一些小的公共事务的确能够得到解决,可是一旦这些事务上升到国家层面,比方说,即将跟邻国开战,先前那一套可就不管用了啊。
到了这时候,就得开动脑筋、积极创新:召集各大阶级的代表,不管是贵族还是小市民,是宗教还是修道院,同志们一起来开会,东拉西扯一通,为了共度难关,大家都要做应有的贡献啊,扯到最后,回归主旨——每个阶级该出多少钱,好了,出完钱,大家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这个各个阶级代表聚在一起开会的行为,慢慢地,在后来就叫“国会”。刚开始就是有事时候才开一下,没事就不开,就这么延续了一段时间。开个会就商量收点钱,没事就不开会自然也就不收钱。
一直这么持续到中世纪中后期,然后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进步,不同国家之间的商业往来增加了,摩擦也在增加。本来吧,小摩擦积累积累,要积累个几十年,才会忍不下去打一仗。
可是,越到后来,战争发生得就越来越频繁。比如说,英国和法国,一口气连续打,史称英法百年战争。这要是打起来再开会再讨论收钱,再讨论征兵,是不是有点不即时呢?于是,税收的雏形也就出现了。有了稳定的税收,不想服兵役的平民,你要是肯交一笔钱就可以不用服役,国王呢,有了这笔钱,就可以养一支常备军,而不是安排一支散装部队上战场了。大家看,这不就是税收来了吗?
讲了这么久,大家应该看明白了:跟我们中国相比,欧洲看似很尊重私有财产,以至于税收都到很晚才出现,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欧洲国家真的那么重民爱民吗?怎么可能嘛。剥削阶级怎么可能那么好心?就算名义上没有税,人家照样可以想出一千种盘剥下层人的办法。
等到税收真正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那他们就可以更猖狂了。咱们这就来看看,处于欧洲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农奴,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
- 2.庄园主对农奴征的奇葩税种:通奸税
- 3.到底是对门窗、房屋,还是对空气征税?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不信邪,在长久的历史上,总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也总有人想要规避、甚至逃避税收。想知道你都交了哪些税吗?想知道法制咖们到底是怎么逃税的吗?想知道古今中外,“税收”二字酝酿出了多少趣事和丑闻吗?尽在路上读书《税收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