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本书教企业如何从优秀迈向卓越
-
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一些大公司,比如吉列、雅培、克罗格、金佰利、富国银行等等,都可以说是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公司总要从零做起,这些公司又是怎么从无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呢?
听过我们路上读书app上《基业长青》这本书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作者吉姆·柯林斯在书里介绍了企业如何才能保持卓越,让自己长盛不衰。但问题是,书里说到的那些公司自始至终都出类拔萃,而大多数的公司都还没有达到卓越的水平,就更谈不上保持了。所以更迫切的问题是,业绩平平的公司怎么才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呢?是不是卓越的企业都有所谓的特殊“卓越气质”?发展的瓶颈是不是真的难以突破呢?
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选择了三组美国的上市公司,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研究。在这些公司中,有些一开始表现一般,甚至是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却最终成为行业龙头老大;另一些错过了成功的大好机会,一直默默无闻;还有一些异军突起,但成功却非常短暂。
在研究过程中,柯林斯和他的团队系统研究了超过6000篇媒体报道,记录了2000多页的高管访谈内容。他们想知道,那些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到底为什么能成功转型。最后他们终于总结出了有关企业领导、文化和策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来帮其他公司迈向卓越。
想知道这些秘诀吗?那就千万别错过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好书《从优秀到卓越》,相信听完这本书,你的公司也能来一次鲤鱼跳龙门。
-
-
2.“刺猬理念”可以指明一条清晰可循的成功之路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狐狸与刺猬”的故事,狡猾的狐狸为了吃掉刺猬,想尽不同的花招,设计各种复杂的策略。可是刺猬的防御办法就一种——蜷成一个刺球,狐狸再聪明也无从下口。你看,狐狸看问题很复杂,它的思维庞杂又扩散,而刺猬看问题很简单,以不变应万变,用一条基本理念指导所有问题。于是,“刺猬理念”成了既简单又好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每一家能从优秀成长为卓越的公司,无一例外它们都找到了属于各自的刺猬理念。具体怎么找呢?先要问问自己下面三个关键问题:第一,你能在哪个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第二,你对什么充满热情?第三,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其实,这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的,也就是所谓的“三环理论”,而三个问题的重叠区域就是努力的方向。那些实现跨越的公司,平均来说都用了4年的时间反复尝试,才最终找到正确的刺猬理念。到那个时候,公司的所有决定都会以它为出发点,那么他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就拿连锁药店沃尔格林来说,他们的刺猬理念就是:要做最好、最便利的药店,每位顾客带来的平均利润也要足够高。从这个理念出发,他们启动了一个系统项目,把所有不方便的店址都换到了更方便的地方,还可以让顾客开车进店买药。便利带来了更多的顾客,沃尔格林就有资金建立更多的便利药店,于是像滚雪球一样,他们的药店连成了密集的网络。就这么简单,坚持刺猬理念,让他们的股票增长率比平均水平高出了7倍。
相反,沃尔格林的竞争对手爱克德药房,就因为缺乏刺猬理念,没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单纯为了增长而增长,迫不及待地抓住各种机会去收购大量药店,这儿一个那儿一个,完全没有计划。他们还收购了美国家庭电视集团,想打入家庭录像市场。
那一年,沃尔格林和爱克德拥有相同的总收入,10年后,沃尔格林的积累的净收益却比爱克德高出10亿美元。20年后,沃尔格林公司越来越强大,而爱克德却已经被别的公司吞并了。
-
-
3.成功是朝着正确方向努力的积累结果
-
在别人看来,每个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似乎都是一夜成功。可是公司自己往往是当局者迷,甚至意识不到改变正在发生,这中间既没有起决定作用的行动,没有重大的方案,也没有一了百了的创新,更没有剧烈的革命。
实际上,他们的转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就好比推动一个飞轮旋转,你不停地推,轮子越转越快。如果这时候有个人问你,推动飞轮快速旋转的到底是什么呢?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太荒谬了,是第一下的推动力吗?是第2下,还是第10下,第100下呢?其实都不是,而是作用在同一方向上的作用力的总和。
我们就以钢铁制造商纳科尔公司为例,纳科尔公司是钢铁市场的大哥大,在股票市场的表现远超平均水平的5倍。可是在1965年的时候,公司的状况非常糟糕,濒临倒闭,为了防止破产,他们建立了第一家钢铁厂。后来他们发现,自己找到了生产物美价廉钢铁的诀窍,于是建立了第二家、第三家小型工厂,顾客就这样越来越多。
到了1975年,纳科尔的执行董事长肯·艾弗森意识到,如果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就很可能成为美国最赚钱的钢铁公司。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花了二十多年,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
而那些没能成功的公司所用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他们并没有冷静周密地思考,然后付诸行动,相反,总喜欢弄一些心血来潮的东西,总想找到那个伟大的方案,让自己一夜成功。于是就东一下西一下,看哪里有机会就往哪儿钻,公司一天一个样。然而,不断改变方向只会让公司徘徊不前,积累不起前进的动力,离成功也就越来越遥远。
-
-
4.新技术不是目标本身,而是达到目标的加速器
-
在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之后,企业当然会不断努力地达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少不了各种先进的技术。不过,对于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来说,技术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途径,是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达到目标的加速器。因此,这些公司会认真考虑一个新技术能不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如果可以,那他们就会成为这个技术的带头人,否则就忽略它,最多也就维持行业的平均水平就行。
我们再以连锁药店沃尔格林为例。在电子商务刚火起来的时候,著名的“网上药店”公司应运而生,不到一年,市场价值就超过了35亿美元。就在网上药店生飞速发展的时候,沃尔格林却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受到大量互联网公司的侵袭。公司股票价值下跌超过了40个百分点,股市价值缩水了将近150亿美元,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都希望沃尔格林能快点进军网上市场。
然而沃尔格林并没有盲目听从,而是决定停下来好好想想开展网上业务对自己当初的策略到底有没有帮助,看看它能不能让人们买药更方便,能不能提高人均利润,答案是肯定的。于是,一年多以后,他们推出了沃尔格林网上药房,它保持了原来的策略,但是,它们还更进一步地推出了在线处方、送药到家等服务。很快,沃尔格林的股价成功反弹,甚至翻了一倍。
而网上药房公司把技术看成威胁,总担心自己跟不上技术进步,所以只要新技术一出,想都不想就争着采用,忽略了整体的发展规划,结果一年之内几乎失去了所有最初的价值。因此,如果只靠时髦的技术和股票市场,想建立持续增长的模式很困难,只有让技术为自己服务,才有可能成功跨越。
-
-
5.第5级经理人是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
-
大家可能会想,公司能从优秀走向卓越,跟领导的能力一定分不开吧。没错,所有这些公司都要有所谓的“第5级经理人”。这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柯林斯把公司经理人的能力划分为5个等级,第5级是最高级。第5级经理人不仅是优秀的个人、理想的团队成员、出色的管理者和卓越的领导者,还代表了公司一心一意努力的方向和雄心勃勃的志向,但同时还必须保持谦逊低调。他们会尽一切努力达到想要的结果,就算自己离开了公司,仍然希望公司能继续实现目标。
可以这样说,第5级经理人有着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他们都不爱抛头露面,但同时又表现出不惜一切要让公司走向卓越的坚定意志。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达尔文·史密斯,他把金佰利-克拉克纸品公司打造成了世界一流的纸制品生产公司,一举击败斯科特纸业和宝洁公司这样的强大对手。要知道,在他上任之前,金佰利公司的股票已经跌到了低于市场36%的水平。做出了这么大的业绩,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英雄或者企业家名人的形象。相反,他喜欢在农场里度假,开拖拉机、挖坑、搬石头。
相比之下,另一些公司老总往往更关心自己的名誉,一旦公司换人,公司也就很难在下一代领导人手上继续保持成功。在这些公司中,大部分的经理人会故意给接班人制造障碍,或者选择没能力的接班人。
比如乐佰美公司的传奇CEO斯坦利·高尔特,他极具魅力、才华横溢,让公司从无名小卒做到在《财富》上位居榜首。然而他没有留下一个像样的继任者,他选的接班人只干了一年,留下了一个薄弱的管理层。结果,在他离开公司之后不到五年内,公司也从巅峰跌倒了谷底,最终被对手收购。
-
-
6.先人后事,是企业走向卓越的基础
-
当然了,公司不只有几个领导,还有一大部分是员工,在选择团队成员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呢?那就是“选人”比“做事”更重要。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吸收合适的人、淘汰不合适的人的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甚至比确定发展方向还要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合适的人总会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就拿富国银行来说,在迪克·库利接任CEO的时候,他已经预见到银行业取消管制之后,整个行业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具体怎么变,他并不关心。
因此,他没有忙着去想应付变化的战略决策,而是尽量给公司注入新鲜血液,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发现了优秀人才,都赶紧挖到公司来,甚至具体给他们安排什么职位,可能都还没想好。他觉得,如果能找来最合适和最聪明的人,凭着他们的想法,就可以灵活机动地找到办法解决。事实证明,库利果然有先见之明,他们的团队后来被巴菲特称为“最优秀的管理团队”,在其他银行的股票走势低迷的时候,富国银行的股票上涨速度却达到了大盘的3倍。
在寻找人才的过程中,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更看重合适的性格特征,而不是专业能力,因为培训和学习都不是问题。有了合适的人,公司根本不需要担心如何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有内在驱动力,能自我调整,为公司争取最大的成功。
另外,实现跨越的公司还会营造一种气氛,那就是只有愿意全力以赴的优秀成员才会有一席之地,如果不能胜任,那就尽快收拾东西走人。比如在联邦国民抵押协会最困难的时候,CEO大卫·麦克斯韦还是把精力放在了寻找合适的人选上,那些不愿意留下来跟公司一起奋斗的人纷纷离开,由精明能干又勤奋的人补缺,最终把公司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了出来。
-
-
7.成功需要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
-
其实,并不是所有实现跨越的公司都要遭遇像联邦国民抵押协会一样的可怕危机,但是每一家公司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困难重重,经历这样那样的挫折,比如纳科尔公司面临进口问题,富国银行遭遇银行业取消管制等等。不过在每一个例子中,管理团队都表现出了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平静地接受残酷现实,另一方面对自己坚信不疑,对未来充满信心。这就是所谓的 “斯托克代尔悖论”。
这个悖论的名字来自一个叫斯托克代尔的美国海军上将,他在越战时期被关押在“河内希尔顿”监狱,经常被敌人严刑拷打,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活着见到家人。
尽管情况让人绝望,他却从来没有失去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够回家。不过他并没有像一些狱友一样盲目乐观,那些人以为圣诞节前就能跟亲人团聚,一直盼啊等啊,结果抑郁而终。在斯托克代尔看来,他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能在面对残忍事实的同时坚持追求成功的信念。
同样,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也能做到这一点,不论是面临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还是彻底的政策变化,都会接受现实,迎难而上,同时信心满满。比如,当宝洁公司进军纸制品市场的时候,两大现有的纸制品公司的反应截然不同。
当时领头企业斯科特一看,宝洁这么大的公司打进来了,自己肯定争不过,于是在毫无反抗的情况下就甘居第二,并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他们希望把主要的市场让给宝洁,自己躲到没有竞争的经营中去。相反,金佰利-克拉克公司却把跟宝洁的竞争看成一笔财富、一次机遇,终于有机会跟最好的公司一争高下,这让他们兴奋不已。
结果呢?二十年后,金佰利-克拉克公司吞并了斯科特纸业,又在纸制品市场中打败宝洁公司,成为龙头老大。
-
-
8.领导人必须保持透明,再残酷的事实也要毫不犹疑地公开
-
我们刚才说过,公司想要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就要能面对现实,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通常来说,如果出了什么大事儿,都是公司领导最先知道。如果想要让公司上下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领导得营造一个透明的氛围,保持信息畅通。
我们来比较两家公司,必能宝公司和信件文件复印机公司,他们原来水平差不多,必能宝公司经营邮政服务,而信件文件复印机公司从事复印机生意,在各自的领域保持着几乎垄断的地位。但是他们的领导行事风格却十分不同,怎么个不同法呢?
必能宝公司在新年第一次经理开会的时候,只会花15分钟总结去年的成就,用两个小时来讨论新一年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他们从来不会自吹自擂,说自己多优秀,而是有问题就提出来。此外,必能宝还专门设立了论坛,不论是推销员还是经理,都能直接指出别人工作中的问题。
信件文件复印机公司呢,老总却独断专制,自己定计划,从来不跟其他人商量。出了岔子就拒绝面对现实,甚至还从盈利的部门抽出资金来进行机会很小的投资,结果整个公司都被拖下水。
那么作为领导,如何才能营造透明的氛围呢?有4点建议可以参考。首先,领导应该多提问题,少要求答案,这样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而不是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第二,要鼓励对话和争论,力求得出最好的决定和办法。第三,出了错要彻底分析,而不是互相指责,那些成功的公司事后一定会认真研究,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因为互相指责也于事无补。最后,建立“红旗”机制,这是什么呢?就是不论是谁,都有机会举起“红旗”,提醒领导要注意一些严重的问题了。
所以说,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并不是有更多或更好的信息,只是因为有透明的环境,可以让公司上下更勇敢地面对困难,更诚实地处理挑战。
-
-
9.刺猬理念的坚持需要训练有素的文化
-
戴维·斯科特曾经是一位世界级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他平均每天骑车120公里,游泳20公里,跑步27公里。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可想而知他对食物的需求量有多大,尤其是高热量的油脂。然而戴维却觉得吃得健康会让他更有优势,所以他吃奶酪之前都要泡一泡,去掉多余的油脂。
跟戴维一样,公司要想成功,必须要有组织纪律和训练有素的文化。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里面,都是既勤劳又自律的员工,他们都朝着公司的刺猬理念共同努力。
我们再以富国银行为例,在银行业取消管制之后,总裁卡尔·赖卡特第一时间意识到,经营效率将是决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银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浪费太多。于是,他从领导人下手,冻结了他们两年的薪水,关闭了主管专用的食堂和电梯,撤掉了主管办公室的免费咖啡和绿色植物,还卖掉了公司的直升机。虽然不这样做,富国银行或许也能成为卓越的公司,但这恰恰体现了他们为了成功愿意加倍努力的文化规范。
不过,训练有素的公司文化可不是独裁的暴君文化。强横的老总有时候的确能带领公司走向成功,但只是昙花一现,这位老板一旦离开,公司也就会跟着完蛋。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斯坦利·高尔特,乐佰美的员工都说他是“一个真诚的暴君”。他用严格的文化规范公司,比如严格的计划和竞争对手分析、系统的市场调查、利润分析等等。他每天早上6点半到公司,一星期工作80个小时,还希望所有的经理们也能做到。乐佰美在铁腕领导人的严厉管理下迅速发展,但在他离开公司之后又迅速衰落。除了过去的辉煌,什么都没有留下。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总结一下,想让企业从优秀到卓越,有几个条件非常重要。首先是“刺猬理念”,也就是利用三环理论找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第二,第5级经理人和合适的人选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三,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找对方向持续努力;第四,技术是公司发展的加速器,但它仅仅是一个工具,要适当使用;第五,不论需要什么困难,都要面对事实,但必须坚信最终会胜利;最后,要努力营造训练有素的企业文化,让公司上下同心协力。
当然,这几个条件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如果能从各个方面努力,相信你的公司也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书不会使平庸的公司成为优秀的公司,但是,它却会使优秀的公司成为更好的公司。一家优秀公司该怎样实现向更好公司跨越呢?
针对这个问题,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和团队历时5年时间,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50年的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他提出了一整套观点。
《从优秀到卓越》告诉你公司腾飞的秘诀,从发现核心竞争力,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到选择合适的经理人和团队成员,再到培养有利的企业文化。柯林斯认为,“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第一,你能在哪个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第二,你对什么充满热情?第三,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这三个问题的重叠区域就是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所谓的“三环理论”。
● 从优秀到卓越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找对方向持续努力,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 对于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来说,技术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途径,是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达到目标的加速器。
● 第5级经理人是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他们着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
● 企业不论需要什么困难,都要面对事实,但必须坚信最终会胜利。还要努力营造训练有素的企业文化,让公司上下同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