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霍光专权与汉昭帝之死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我们继续说大汉王朝第三季的故事。
上一回我们说了汉昭帝始元六年的“上官桀之乱”,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辅政大臣上官桀、桑弘羊惨遭灭族,霍光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而且还赢麻了:朝中的有反对势力,外藩的不安因素、内廷能影响皇帝的人,全被一扫而空。
当时朝堂中的辅政大臣,除了霍光,只剩下丞相田千秋。我们之前说过,此公大智若愚,擅长明哲保身。霍光曾让他给自己提意见,田千秋答道:“大将军多留心,就是天下最大的荣幸。”除了表达跪舔的态度,其他什么都没说。司马光对此讥讽道:“千秋居丞相位,谨厚自守而已。”
更何况,没过几年,田千秋也驾鹤西去。打那之后,霍光更是一家独大,成为大汉王朝真正的唯一话事人,他的身份也从托孤大臣转变为了权臣,而且是历史上权臣的天花板,权臣的教科书。
霍光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他不仅大权在握,更是早在“上官之乱”前,就开始罗织自己的势力。经过多年经营,其党羽是遍布朝廷内外:霍光长子霍禹、侄孙霍云都位列中郎将,统领皇帝身边的侍卫;另一位侄孙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掌管皇帝车马出行,统帅效忠汉朝的外族部队;大女婿邓广汉为长乐卫尉,是皇帝所在的长乐宫卫士的头头;次女婿任胜掌管禁军之一的羽林军;三女婿赵平为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常在皇帝左右;四女婿则是多次作战获胜、当时的头号名将范明友。至于其他兄弟、外孙之类的亲戚,都安排在各部门任职。霍光的副手、也是朝廷实际上的二把手张安世,酷吏之王张汤的次子,由霍光提拔,升任车骑将军;丞相杨敞,司马迁的女婿,朝臣的头牌,原先是霍光身边的办事员,由他一手提拔,一步步升任丞相。这两人都唯霍光马首是瞻。
霍光控制了宫庭,掌握了朝堂,连军队也奉行他的指令。再加上一个外孙女当皇后,霍家的势力干脆延伸到了汉昭帝的卧室。群臣是“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意思是但凡有事,先请示霍光,再上奏皇帝。如此一来,大汉王朝与其说姓刘,还不如说姓霍。
因此这段时期,历史学家称之为“霍光专权”。
当然了,霍光专权,并非一心忙于权术,他严格执行汉武帝的遗命,与民休养生息,节约开支;整顿吏治,提拔贤良;平定叛乱,打击外敌。以上诸事,都成果斐然。《汉书》称之为“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内外两开花,老百姓都很高兴。
但就在欢欣鼓舞的队伍里,却有个失意之人——汉昭帝。
霍光的权力越大,就意味着汉昭帝的权力越小。霍光的诸多命令,都是以汉昭帝圣旨的方式发出的。但这些指令与汉昭帝本人并无关系,他有何意见也不重要,汉昭帝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拿着玉玺给霍光的指令盖章,活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工具人。
纵观史书,汉昭帝在位时间并不算短,但个人事迹着实乏善可陈,虽然后世的李德裕、司马光等大佬都认为,汉昭帝天资聪颖,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份优良的天资几乎没有派上任何用场。
霍光也不是没说过要还政于帝,但汉昭帝坚辞不受。皇帝大权,给他都不要,这倒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所以只能配合霍光演戏。《汉书》中对汉昭帝与霍光之间的君臣和谐大肆吹捧,不过是一种粉饰。汉昭帝对霍光的真实态度,读成尊重,实际上叫做恐惧和厌恶。
但汉昭帝并非没有做出抗争:他的对抗方式,就是对上官皇后的冷漠。
上官皇后六岁就“母仪天下”,但随着她长大到十四五岁,也到了可以生育的年纪。霍光自然是希望上官皇后生孩子的,便不许其他嫔妃进入汉昭帝的卧室。霍光甚至下达了一条令人哭笑不得的指令,要求宫女们穿上一种难以解开的内裤,避免哪天汉昭帝突然兴起,跟她们发生关系。
汉昭帝二十左右,也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但不管霍光多么努力地创造条件,上官皇后却从未怀孕。这么说起来又可笑又尴尬,却更为可叹——这竟然是汉昭帝唯一能做的抗争。
这种生活环境很容易导致抑郁。而长期的抑郁,则让汉昭帝的身体越来越差。公元前74年,汉昭帝在登基的第十三年撒手西去,年仅21岁,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空有聪明才智却无从发挥,他的死与其说是一种遗憾,不如说是一种解脱。
-
- 2.选谁来接班?花落昌邑王
- 3.狂野的进京之旅
- 4.举止不善,行为不端
- 5.霍光废帝
- 6.权力之争——废帝背后的真相
- 7.未遂的反击——真相背后的真相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407年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在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奠基了中国疆域的基础,确立了汉文化的主流思想,更奠定了汉民族的根基,它让“汉”这个字,从东方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字,乃至一种生活方式的共有名称。
自汉朝立国,一个伟大、统一而稳定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崛起于世界,并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它所开创的范式,它的经验与历史教训,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穿越回两千年前,走进大汉王朝的生命机体,与它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