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入学42天,他卷入一桩情杀案
-
2003年10月27日深夜,湖南某大学校园内静悄悄的。
23点40分左右,一个老师从工科楼走出来,准备到附近的杂草堆解手。这个位置很偏僻,晚上一般没有人来。突然,他隐约看到草丛里躺着一个人,上前一看,是一名男子,已经断气了。“出人命啦——”
尖利的声音,刺破了校园深夜的宁静。学校保卫科的人立即赶来了。经确认,死者是机械工程学院2002级在读研究生周玉衡,成绩优秀,硕博连读,还是研究生院的党支部书记,今年刚刚通过了学校的招聘考核,毕业后就留校任教。
接到报案,警方很快赶到现场,进行调查走访,最后将3名可疑人员带回警局,一位是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陈华章,另外两位是一对情侣,曾爱云和李霞,与死者是三角关系。
一年后,2004年9月10日,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因情感纠纷,曾爱云伙同陈华章杀害周玉衡,曾爱云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陈华章协同杀人判处无期徒刑。
审判当天,曾爱云情绪失控,他哭诉自己没有杀人,说是被冤枉的,激动之下,当庭把判决书给撕了,还想用手铐和铁链打人。在被关押之后,他还不断上诉伸冤,请求法院还他一个清白。
曾爱云真的是被冤枉的吗?他到底有没有冤屈?这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1977年,曾爱云出生在湖南邵东县的一个小山村,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一家六口人只能挤在一间土坯房。
自打曾爱云记事起,这个家就多灾多难。两岁时,母亲因腿疾而丧失劳动能力;五岁时,父亲因心脏病去世;几年后,他的二哥外出打工时出了意外,在工地坠楼身亡,离世时年仅17岁。
作为老幺的曾爱云,12岁起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帮母亲干活做家务,一边努力读书。1997年,曾爱云考上湖南一所重点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生,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莫大的希望。
从本科毕业后,曾爱云入职一个机械厂上班,并兼职当任课老师,用两份工资养家。因为工作认真努力,曾爱云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并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不过,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一边上班,一边自学,终于如愿考上母校的研究生。
2003年9月15日,是新生报道的日子,曾爱云激动不已,一心想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学习、发展,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令曾爱云开心的是,他遇到了3个本科时候的同班同学,分别是陈华章、朱巨才和王猛。不过因为他们是毕业后直接读研的,三人反而成了他的研三师兄。
再次相聚,老同学格外亲切,特别是陈华章,这位老同学虽然个子不高,性格也沉默,但成绩很好,还担任过学生会主席。没多久,两人就从同学变成了好朋友。
曾爱云所在的专业一共有6个研究生,10月份的一次研究生聚会上,曾爱云认识了同专业的女生李霞。也许是因为曾爱云有过两年的工作经历,待人接物和谈吐上,显得比其他同学更成熟,让李霞对他格外注意。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络,私下里交流变多,到了10月中旬,两人几乎是以男女朋友方式相处了。
然而,10月23日晚的一次老同学聚会,好朋友陈华章的一番话,惊呆了曾爱云。陈华章告诉他,李霞其实有一个谈了四年的男友,两人虽然在闹矛盾,但还没有彻底分手。那个男生的叫周玉衡,和他是同一个导师,所以他知道得这么清楚。
曾爱云听说后如梦初醒。同一个专业,出现这样复杂的感情关系,一时之间在系里传得沸沸扬扬,而另一头,周玉衡这时候才知道,和自己相恋四年的女友移情别恋了,他很生气,找李霞吵了一架。
两人争争吵吵了两天,最后周玉衡决定主动退出,他给李霞发了一条分手短信:“只要你好,就表示我也好。就算我不好,你也应该要好,这样我也会跟着好。”
-
- 2.三人见面后,情敌却死了
- 3.“情杀”疑云,他被人目睹行凶
- 4.他是“凶手”,却有不在场证明
- 5.三获死刑,入狱12年后无罪释放
- 6.荒唐人生,三个被改写命运的人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暗影,驱散黑暗,光明的使者。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003年10月27日晚,湖南某大学发生一起命案,研二学生周玉衡被人勒死,抛尸在工科楼附近。经警方调查,此案系一起情杀案,主凶曾爱云被判处死刑,从犯陈华章被判处无期徒刑。
让人意外的是,12年后,由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曾爱云的罪名被撤销、无罪释放,而从犯陈华章,竟成了唯一的凶手。
那么,曾爱云和陈华章到底谁是真凶?当年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校园“研究生情杀案”,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路上读书,为您讲述《大案纪实》之《同门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