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慢读《庄子》·外杂篇2
骈拇(二):假仁义与真道德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再论仁义:辩论家们的两个漏洞
-
上一期节目,我们讲到,庄子庄老师发现了问题的盲点,他发现,那些鼓吹着仁义道德的人们,本身存在很大的逻辑漏洞。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个漏洞,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仁义标准,可以用来评判天下的每一个人吗?
就好比说,我们觉得“骈拇枝指”,五根手指多长一根,是人身上多余的部分,但对于当事人来说,那只是他们的一个个人特征而已。就像有的人是高鼻梁,有的人是塌鼻梁,有的人是长方脸,有的人是小圆脸,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特色。我们说古典美人的樱桃小嘴,很好看很美,但舒淇标志性的大嘴巴,也很美啊;我们喜欢杏核儿一样灵动的大眼睛,但笑起来像月牙一样的眯眯眼,不也很可爱吗?
既然存在,就是合理,就是王道。就像湖边散步的野鸭,它的腿很短,如果非要续上一截,让它像丹顶鹤一样,拥有一双傲人的大长腿,估计它走起路来,会摇摇晃晃,姿态别扭。同样,如果要把一只丹顶鹤的大长腿给掰断,让它像鸭子一样,拥有一对短小精悍的小短腿,丹顶鹤也一样很痛苦。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所以,天生是长的,就没必要去切短。天生是短的,也没必要去接长。安于本来的样子便好,没有必要去为了长短多少而过分忧虑。
仁义也是如此。有的人,天生感情充沛,嘴甜话多,懂得讨长辈上司的欢心。有的人,生来比较理性内敛,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仁义观,又都有各自表达感情的方法,谁又能说哪种一定好,哪种一定差呢?
第二个漏洞,那就是,那些辩论家们长篇大论地来强调仁义,恰恰就说明,仁义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对不对?不然的话,每个人都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仁义的美德,还需要这些辩论家们来教吗?他们说的那些话,不都变成废话了吗?
再者,咱们从社会现实来看。如果仁义是天生的、自然的,那就像有些人天生的“骈拇枝指”一样。如果我们把天生并在一起的脚趾头,硬生生地给掰开,把天生多出来的手指头,活生生地啃下来,嘶……十指连心,那别提能有多疼了。同样的道理,要是有人把与生俱来的仁义给丢掉了,恐怕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可你看啊,这世上自诩仁义的人,正在眯着眼睛,忧虑这世道多祸患。把他们每天愁得啊,过得比一般人要糟糕多了。而那些把仁义喂了狗的人呢?正在玩儿了命地一个劲儿敛财,赚得盆满钵满,天天穿金戴银。
就像两千多年后的一位诗人说的那样,“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么看来,仁义恐怕绝不是人所固有的真性情吧?
这就难怪,“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
所以,咱们可以得出结论:仁义,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既然不是与生俱来的,那就是人为给加上去的。那位说:那就算是后天人为加上去的,那又怎么了呢?嗐,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可就大了。
好端端的,为什么非要给别人在真性情以外,加一个“仁义”的标准呢?这些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可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
2.揭开儒家仁义的“骗局”
-
3.人非草木,无需拘束
-
4.君子小人,殊途同归
-
5.庄子眼中的聪明与仁义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庄子,庄氏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沈不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金圣叹盛赞其为“天下第一才子书”。鲁迅先生则有云:“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然而,令人望而却步的经典,细细读来,实则很有趣:它看起来晦涩难懂、讨论的都是深奥哲理,可里面到处是精彩故事;它写作于战火纷飞的战国年代,却不教人如何努力拼搏,满本书都像在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躺平一定很舒服”。
其实,这部成书于超级内卷的战国年间的古书,只想心平气和告诉你:不争不抢,顺其自然,命运自有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