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老祖宗送礼有多含蓄,没点文化还真看不懂
-
路上读书fm的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弗拉基米尔·大内密探零零九·良辰伊万诺夫,今天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生,特别适合放假睡觉吃饭打豆豆。
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要送礼物、表心意的人造节日是越来越多了啊。比如什么女神节、女王节、520、521啦,还有各种各样的情人节,据不完全统计,现如今咱们一年中要过的情人节十个手指头数不完:白色情人节、黑色情人节、银色情人节、绿色情人节,日记情人节、玫瑰情人节、电影情人节,等等等等,只要你——女朋友想,你每一天都可以过情人节。
害死个人啊,一到情人节,咱们男同胞们就得辗转反侧,到底应该是“项链友之”,还是“口红乐之”。然而良辰我要告诉你,小伙子,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啦。
就拿口红来说,你知道口红有哪些品牌吗?爱马仕、香奈儿、迪奥、阿玛尼、雅诗兰黛、兰蔻、纪梵希、圣罗兰,等等等等,这些还只是一小部分。你了解口红色号吗?什么,你就知道红色?No No No,那叫正红色、枫叶红、豆沙色、车厘子色、吃土色、胡萝卜色、脏橘色、烂番茄色、干枯玫瑰色,以及等等等等。我知道你们一定分不清,但请一定一定一定要避开死亡芭比粉,给我狠狠避雷。
选个口红这么困难,那换个礼物行不行?女孩子不都喜欢说“包治百病”嘛,来个包行不行?包包又有哪些品牌呢?咳咳,借用一首歌来介绍:我可以抱你吗BURBERRY,让我在你肩膀GUCCI,如果明天我们就要FENDI,让我痛快地哭出CELINE,我可以抱你吗BURBERRY,容我最后一次这样CHLOE,你也不D&G,我会笑笑地LV去。
等到了解品牌,开始挑选款式的时候,你会发现包包的挑选难度与口红比起来完全不相上下呢:托特包、凯莉包、铂金包、剑桥包、相机包、马鞍包、流浪包、法棍包、水桶包、云朵包、风琴包、豆腐包、饺子包,再次等等等等。
如果你被口红色号、包包款式给劝退,开始摆烂:我上某宝搜礼物,那些带有“女朋友感动哭了”字眼的一定不会出错吧?兄弟,女朋友感动不感动倒不清楚,但你挨揍时一定不敢动吧。
很多人都为给恋人送礼而发愁。步入职场的人,则认为给领导送礼才是个讲究学问:领导喜欢什么,有何爱好?送的礼物能不能正中靶心?什么时候送礼合适?是烟酒还是茶叶?是保健品还是土特产?是直接送钱还是送购物卡?是送工艺品还是送古玩字画?送礼时该怎么说话才得体?领导不收又怎么办?
这就折射出一个可怕的问题:就算你有钞能力,钞票管够,随便撒币,送啥礼物才能送的既合适又有效,却是个薛定谔的猫。
男同胞永远搞不清口红色号和包包款式,女同志也不知道如何在莆田货的汪洋大海里,挑出一双正品球鞋。更不知道给领导送点啥,才能换来一句——“良辰有心了”。
但可以确定的是,送礼踩雷这件事,良辰我曾经是下脚精准、经验丰富,老扫雷敢死队了。怪谁呢?怪我情商不够吗?没办法,咱们偌大一个中国,千年礼仪之邦,送礼文化源远流长,送礼内涵更是深不可测。掌握一门娴熟的技能,太难!
咱们今天就来跟老祖宗们学学,怎么样送礼送得有里有面,高端而不失低调,奢华又贼有内涵。几千年的智慧,那可不是盖的,高低给你凑一本送礼指南来!
1.老祖宗们的贼讲究
良辰我不喜欢藏着掖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历史和现实的灰暗角落。来,咱就扔了生活的遮羞布,敞开聊聊古代送礼最精深、最高大的学问:怎么在官场上送礼。看看什么叫体面什么叫妥帖什么叫有内涵,简直就是艺术——说的,便是《周礼》里的记载。
《周礼》又名《周官》,传说是周公旦亲自编写的神书。经刘歆、郑玄等学界巨佬认证,《周礼》实际成书于战国或者汉初,是对西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汇编。什么人送什么礼,翻一翻《周礼》就行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选择困难症了。
且说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想要仕途吃得开,跟同级别的人,都得多见见面,联络联络感情,空手是不行的,要带见面礼。带点啥好呢?《周礼》曰:“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
短短十四个字,就把四个等级的送礼给定好了。第一层次是诸侯之间见面,要互赠兽皮和丝帛。但这已经上升到外交范畴了,不在咱们这一part的讨论之列。
第二层次是国君往下一级的卿,政府高级官员,国君的左膀右臂。这些人见面送礼,带的是小羊羔。而且根据儒家经典《仪礼》记载,送礼者还得给羊羔来个捆绑play,双手抓住羊羔的前后蹄,毕恭毕敬地呈给对方。
为啥卿之间要送羊呢?不是因为烤全羊好吃,而是因为羊这玩意儿有内涵。
大咖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解释说:第一,这羊崽子吃母乳的时候,是跪而受之,说明它是懂礼节的;
羊长了俩角,但不跟你动武,这说明它是懂仁义的;
第三,当你磨刀霍霍向猪羊,猪搁那叫得撕心裂肺,羊却一声不吭,有够大义凛然,妥妥一个不怕死的义士嘛!
所以呢,卿之间送羊,那是在拍人家马屁——您就跟这羊似的,知礼节,讲仁义,还有骨气,肯为道义而死。我懂了,并且大受震撼。
卿的下一层是大夫。这礼物规格就低一点了,烤全羊是泡汤了,他们之间送的是大雁。
良辰我寻思着大雁肉很粗很柴,也不好吃呀。不过从送羊可以看出,人家不是讲口味的,那格局越讲越窄,只有谈德性,境界方能越谈越高。大雁有啥德性呢?“飞成行,止成列”,那叫一个遵守纪律听指挥。
所以呢,大夫互赠大雁,是相互勉励:上班的时候,要努力工作,要紧紧团结在天子的领导下。
再下一层,就是士了。那礼物就更土味了,送的是雉,也就是野鸡。据《仪礼》记载,野鸡也有讲究:冬天要用活的,夏天要用干的。为啥士要逮着野鸡一顿薅呢?是因为野鸡这玩意儿很有个性,班固编纂的《白虎通义》就说,野鸡“不可诱之以食”。就是你丢把米,哆哆哆,唤野鸡来吃人家都懒得搭理你。跟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一样。为啥?它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宁可死也不被圈养,去当什么家禽。
因此,士阶层互赠野鸡,就是互相竖起大拇指:“老兄,你跟野鸡一样!”彼此认证为高洁之士。啥?听着感觉怪怪的?嗐,你咋思想这么不纯洁呢!
可见,在周代官场,送礼还是挺省心的,都是送些土特产,有种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回娘家既视感。但其实吧,这种田园诗景象里头,着实藏有一番送礼的玄机。总之呢,《周礼》给咱们上了官场送礼第一课:送礼是门艺术,里头得有文化,讲内涵。最高级的送礼,价值不重要,寓意最重要。
2.巧立名目,送礼也要送得含蓄
周朝之后,春秋战国来临。啥叫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啊。送礼再送那些内涵高调价钱低调的,就不行咯。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到了明清,内涵完全为0,官老爷只认银子,送礼完全成了权钱交易。这成了一种风气,就连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也不例外,他很不喜欢这种行为,但必须得去送,也得收,否则就是另类,混不进圈子,没法开展工作。
都是送银子,但直接塞给人家,又太粗暴了。收礼的人虽得了里子,却没了面子。送礼的人花了大钱,效果却适得其反。
那咋样才能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呢?清代官场把语言艺术发展得很好,把方块字雕花艺术玩到了极致,并为我们贡献了送礼第二课:巧立名目。
比如外地官员进京城,要给中央大员送钱。夏天打的钱,叫“冰敬”,意思是夏天炎热,一点小意思,给大人买块冰消消暑;冬天打的钱,叫“炭敬”,这天寒地冻的,给大人孝敬点银两,买两斤炭烤火,别冻着了。官员升迁,同事、下属会送“别敬”,一来贺喜,二来惜别,三来才是最重要的——高升后可别忘了咱,记得照顾照顾、提携提携。
这送礼名目,听着多合理多体面呀,收礼的自然就笑纳了。
名目上弄舒服了,账目上还得搞清楚,不然你送他送大家都送,要是不写清楚那不是陷害领导张冠李戴吗?这不,官员们还会把孝敬的数额写在信封上,当然,不能直接写数字,那太庸俗了,一点品味都没有。好在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方法多的是。
比如,送礼的在信封上写“强仕”二字,收礼的一看就知道:“支付宝到账,银子四十两!”为啥?《礼记》里说的:“四十强而仕”嘛!
如果上头写着“大衍”,就是五十两。《周易》云:“大衍之数五十”。若写的是“耳顺”,那就是六十两。因为《论语》里孔子说自己“六十而耳顺”。
数额大了,情况就更复杂了,没有文化、不熟悉典籍的人,是根本不晓其意的。比如“秦关一座”,简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来源于《史记》中的 “百二秦关”,意思是一百二十两银子。
还有送“毛诗一部”的,这就更得有点文化才能懂了,“毛诗”就是《诗经》,那位说,我懂我懂,这是绝版古书,贵!我呸!《诗经》共有305篇,你个没文化的,“毛诗一部”意思就是送了三百两银子!
还有“孟津一渡”,这个就有点难了,孟姜女的孟,天津的津,一渡,渡江的渡,这说啥呢?嗐,都怪我,没给你们讲《封神演义》,所谓“孟津一渡”来自典故“八百诸侯会孟津”,你也能想到了——意思是八百两银子。
服不服?不服不行。这哪里是送礼文化啊,分明是行贿黑话!送礼的要煞费苦心,收礼的还得文化精深。
说说那些饱读诗书的朝廷命官,一个个拿着圣人语录、上古经典和古典名著,私下里大玩文字游戏,大搞权钱交易,大肆行贿受贿,难道不觉得是玷污?难道不心中有愧?不知这帮“聪明人”,死后又有何颜面去见衮衮先贤!
3.情侣送礼的“从入门到精通”
这官场送礼,套路太深,把送礼这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好词儿,都变得油腻龌龊。但咱有一说一,生活中,送礼,依旧是很美好的传递情意的方式。就算咱们再不认同人情往来,但是,跟自己心爱的姑娘,你总是会心甘情愿送她点啥,对不对?
关于这一点,咱的上古先民,就整得相当的诗情画意。《诗经》里有一首《卫风·木瓜》,大家都背过的吧?“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简单说来就是,那姑娘中意我,先扔我一个木瓜,我回送一块美玉;完了她又扔我木桃,我又回送她一块美玉;好家伙,她还扔,又扔了一块木李换走了我第三块玉。唉呀小姐姐,你家地里瓜果多我家里美玉可有限,别扔了,再扔我就破产了,我这辈子非你不娶行不行!
好啦好啦,说笑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表达的含义是男女间的美好情愫,说的是即便对方送我的是很普通的不值啥钱的礼物,我都以宝玉这样的重礼回赠,但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完全表达我对人姑娘这份情义的珍惜。
大概卫国的男女青年多半走文青路线,送礼都送得很唯美。像来自西边的牧马的汉子,先秦的直男,风格就大不一样了。《召南·野有死麕》里说,告诉我们,爱她,就送她野味吧!
诗里这么写的:“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啥意思呢?獐子死在野草地,白茅包起好美丽。少女怀春心甜蜜,美男送礼有情意。这礼物,有一种野性而纯真的美,想想也是,弄点茅草把獐子包好,就地生堆火,纯天然的烤獐子肉,妹子,你要不要来一口啊?这厨艺,这技能,瞬间就在女孩的芳心里头放了一把火了,不爱你爱谁去?
不过到了恋爱的新阶段,要谈婚论嫁了,在送礼这件事上,就得有点含金量了。再整个什么死獐子野味兔子,能哄得了姑娘也哄不住丈母娘。
在曹魏时期,给曹丞相当主薄的繁钦,就专门写过一首《定情诗》,来教育古今痴情男女,定情的时候就别整情怀了,金银珠宝咔咔往上堆吧!
用啥表心意?金环缠手臂;用啥献殷勤,戒指用足银;什么代表你的心?明珠耳环亮晶晶;显示诚意怎么整?香囊往咱手上捆!你说你想我?给我带手镯!咋联络感情?宝玉能显灵!
精辟,实在是精辟!没跑过八个未婚妻,写不出洞见如此深刻的诗文呐!
可如果你们已经熬过七年之痒,是老夫老妻了,又应该送些啥来表达感情呢?唐代诗人告诉我们,这时候应该给老婆写诗!像咱们印象中一脸沧桑、老实巴交的老杜,杜甫,他对老婆就相当浪漫。一把年纪了,还“为你写诗,为你静止”。
安史之乱的时候,他跟老婆分隔两地,给老婆写了一首《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他依然想抚摸妻子暗香残留的鬓发,想握住月光下洁白的手臂,字里行间,都是满满滴爱!试问,哪个女人收到这样一首诗,不会心动到小鹿乱撞?
总之呢,情侣送礼,重在一个情字。热恋时给惊喜,婚娶时给安心,在长相厮守中,还保留着浪漫血液,这才是情侣送礼的精髓所在。
4.地狱级难度送礼环节之君臣送礼
试问:在古代,给谁送礼最难?那答案肯定是皇帝。这皇帝老儿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有啥绫罗绸缎没穿过?一般礼物入不了他的法眼,除非你出奇制胜。
比如在唐太宗李世民那儿,一片鹅毛就把这位千古名君给拿捏住了。
话说贞观年间,有个外国使者缅伯高,向大唐朝贡,他带着一大堆奇珍异宝,其中的压轴宝贝,就是一只白天鹅。
途中,缅伯高为了保持白天鹅肤白貌美的俏模样,就让它下水沐浴一波。没想到这天鹅一下水,就跟青春小鸟似的,一去不回来了,只剩下一根羽毛,留作纪念。
缅伯高哆哆嗦嗦地上了太宗的金殿。唐太宗一看他手里捏着根白羽毛,非常困惑。缅伯高这时表示,他要送皇帝一首打油诗:
“贡品献皇朝,诚心日月昭。郊外失天鹅,我等泪滔滔。上复天子书,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皇帝一听,这送的哪是鹅毛?送来的是民族一家亲的伟大情谊呀!来人呐,重重有赏。这就叫礼轻情意重,一根鹅毛都能胜过万两黄金。
给皇帝送礼这回事,还有一次成功案例。《明史》记载,在永乐十二年的秋天,有一个叫榜葛剌的国家,也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国,派来使者朝贡,带来了一个震惊朝野的礼物——麒麟。
麒麟呀,那是中国传说中的神兽,天大的祥瑞!明成祖高兴坏了,感觉自己简直就是天选之子,赶紧让翰林学士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神兽麒麟,并且让宫廷画师画下了麒麟图像,这画现在还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呢。
然而,如果你看了这幅画,你只会无语凝噎,跟明成祖执手相看泪眼:“Judy呀,你是真没看过动物世界吗?”可惜咱这是聊天节目,没法“有图有真相”,幸好跟郑和一起下海的马欢大哥,在《瀛涯胜览》中曾对这麒麟的长相进行描述:
这玩意儿,头上有犄角,身后牛尾巴,两只鹿耳朵,一张扁嘴巴,最引人注目的,是脖子倍儿长,“头抬颈长一丈六尺”。这不就是长颈鹿吗?!
可长颈鹿是非洲动物,六百年前的明朝,没见过这玩意儿。为了哄皇帝高兴,就说它是麒麟,难道长颈鹿还能开口抗议不成?反正咱老祖先已经指鹿为马了,咱们指长颈鹿为麒麟,没毛病!
这送礼效果如此显著,后来的国家也是纷纷效仿,整个明朝共收到了六次假冒伪劣的麒麟,只是苦了长颈鹿兄弟们,莫名其妙地背井离乡。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呀朋友们!
给皇帝送礼,就得出这种奇招,不知得死多少脑细胞才能讨得皇帝欢心。而比给皇帝送礼更难的,是收皇帝的礼。
没错,皇帝也是会给臣子送礼的,显示皇恩浩荡嘛!但是有些御赐宝贝,实在是让人难以招架。
比如唐中宗李显,这哥们儿给下边的人发福利时,操作就很迷。这老兄一辈子活在老妈武则天的阴影底下,虽是龙种凤胎,但命运全不由自己掌控。性格也就比较懦弱,胆小,小家子气。
根据唐朝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记载,有一年三月初三,上巳节,唐中宗给身边的侍臣们说,今天下班了别急着开溜,给大家赐个宝贝!群臣很开心,哎呀谢主隆恩呐!
结果,皇上一人发了个柳树枝圈圈,说这春天万虫复苏,柳树枝能避毒虫,效果堪比six god!群臣捏着这么个小玩意儿,心里只有俩字:就这?
到了寒食节,皇帝又要给预热了一波:今年寒食节有福利!搞得群臣又燃起了期待,上回虚晃一枪,这回大的要来了吧!确实,皇帝大手一挥,一个大圆球就塞到群臣手中——是一个用草和彩色布条塞成的蹴鞠,也就是古代的足球。
这活儿整的,有善于联想的大臣估计都得犯嘀咕:上回送的柳枝条,这玩意儿在诗里都是送别用的;这回又让咱抱着个球,皇上是不是想让咱滚蛋呐?
其实唐中宗并无此意,单纯是因为他喜欢蹴鞠,就送给诸位大臣,希望借此推广这项运动。
不过唐中宗发这些玩意儿,顶多让人吐槽一句“领导太抠搜!”要是领导哪天大方了,给你赐一把上好的宝剑,你恐怕更慌。
5.古代送礼有多麻烦?礼物还需礼节配
可见,这古代送礼的学问,确实是深不可测。但这还没完,知道送什么礼,那还远远不够呢!作为一个社会银儿、场面银儿,你还得精通送礼的礼节,才能把礼送得漂亮。
之前咱说过,先秦的时候,什么阶层送什么礼,那都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但是呢,不通晓送礼的流程,你也不配当一个合格的周代体面人。也就是说,不仅要送礼,送礼说的话也要得体。
就拿士阶层举例,客人提着一只野鸡去拜访别人,到大门口求见时,你得先将野鸡的头朝左捧着,先客气一波说:“我一直想来拜见您,但之前无缘实现。今日很荣幸,能按照您的吩咐,来见您。”
好,到了主人的回合,他也得假谦虚一波:“哎呀,之前谁谁谁曾命我前去拜访您,您却屈尊前来。还请您回家,我将亲自登门拜访!”
这回你又得上礼节啦:“您的命令,我实在不敢当,求求您,让我进门拜访。”
主人又得跟你极限拉扯了,“哎呀我不敢和您客套,还请您一定回家,我现在就收拾行李,登门拜访。”
你再次回答:“我也不敢和您客套,请一定让我跟您交谈。”
好,这个进门的环节,到这里就掰扯完了。但是主人这时又要作妖了:“听说您带了礼物,实在不敢当,还请收回。”
你一听,又要开始激情对线:“我要是不带礼物,咋好意思来见您呢?
主人回一句:“我实在不值得您送大礼呀,还是请您收回吧!”
你有点心累,但嘴上还是要复读一遍:“不携带大礼,我实在不好意思见您,还请您一定要收下。”
好,主人看你既然诚心诚意地送礼了,终于松口了:“我是向来不收礼的,但您的命令我是实在不敢违抗,就恭敬不如从命吧!”
这么复杂、烦琐且无聊的流程走完,你终于可以进门了。但你是不是以为这就把送礼流程走完了?小伙子,太年轻了!
某年某月某一天,被拜访的这位兄台会敲响你家的门,反主为客。他跟你当时一样的礼貌,一样的恭敬,甚至手上提着一样的野鸡(就是你送的那只):“曾经委屈您光临寒舍,使我能见到您。此次前来,请允许我把野鸡还给您。”
可以想象,你又得开始跟他打太极推手了,把之前的程序换个角色走一遍。就这么你推我让,互相折磨三个回合之后,你又会收下这只野鸡,完成这次送礼收礼的闭环。野鸡在你俩之间来了个内循环,虽然没有产生任何GDP,但你俩的情谊实现了增值,实在是赢麻了呢!
什么叫礼仪之邦?就是这样:讲文明,懂礼貌,你好我好大家好,你装斯文我卖笑,送礼学问真是妙!不过说实话,送礼这回事,还得少点套路,多点真诚,自然而然地传递真情厚意,而不是钻进人情世故里头消耗自己,伤神又费力。
今天就聊到这里,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我是良辰周,我们下次再见!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良超,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探索史书夹缝里的新奇故事,角度刁钻,逼格满满,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趣。
送礼这件事,咱中国人的讲究可真不少。在等级森严的周朝,不同阶级送的礼物也不同,公卿见面抱羊羔,是夸对方知礼节、讲仁义;大夫给同事送大雁是一种相互勉励,守纪律、讲规矩;士人阶层互赠野鸡:“老兄,你跟野鸡一样!”这不是骂人,而是彼此认证为高洁之士。
不过,比起那些高雅的含义,“送礼”这个词还有另一层欲说还休的意味:比如官员给上级领导送礼,听起来体面又合理,叫“冰敬”“炭敬”,实则是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