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北地的阴谋,夭折的叛乱
-
各位路上读书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良辰周,今天我们继续说大汉王朝第三季的故事。
上一回我们介绍了著名的盐铁之议。这场官民大论战,以桑弘羊的失败而告终。我们也提到,这场会议是由霍光策划的,用民意对桑弘羊进行鞭策,迫使其对经济政策做出一定的转变和让步,与此同时,也是对桑弘羊在政治上进行打击。
霍光为何要打击桑弘羊?仅仅是他们在治国理念上有所分歧吗?当然不是!事实上,盐铁之议是结果而非原因,霍光与桑弘羊早就彼此敌视了。而他俩的抵牾,其实是汉昭帝统治初期、政坛之争的一个缩影。因为权力分配不均,几位辅政大臣产生了矛盾,发展为隔阂,演变为冲突,最后在汉朝的权力中枢,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并让我们在巫蛊之祸的十年后,又一次嗅到了汉朝权力场上的血腥滋味,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汉朝的政治风貌。
想要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要从一个我们的老熟人说起——燕王刘旦。
如果您还记得的话,应该知道,汉武帝去世前一年,刘旦因为觊觎太子之位,声称要入宫当侍卫。这个拙劣的计谋被汉武帝轻易识破,刘旦因此遭到了严惩。但他就此消停了吗?答案是——没有。
相反,刘旦一直都不死心,总想在皇位上跃跃欲试。等到汉昭帝继位,向各路诸侯送去加盖了皇帝玉玺的书信,宣告先帝驾崩、新帝登基的消息。按规矩,诸侯王应该为先帝哭丧,举行祭典,没眼泪也得挤一两滴出来。可刘旦不乐意,他认为这封信是假的:“信封怎么这么小?是不是京师有变?”
这时候的刘旦已经有点魔怔了,他越想越怀疑,就派手下去长安打探消息。这批探子中有个叫王孺的人,打算去找汉武帝之女、已经寡居的鄂邑长公主、也就是史书上的“盖长公主”问个究竟。不料盖长公主作为汉昭帝唯一在世的姐姐(还是同父异母),已经入宫去抚养小皇帝了。
王孺扑了个空,但此公脑子活络,又去见了执金吾、也就是京城的防卫总管郭广意,三言两语套近乎,就问先帝驾崩,得的是什么病,继位的皇帝又是谁,多大年纪。
郭广意是个老实人,实话实说:当时他在五柞宫,正等待先帝的诏令,不料突然有人大喊大叫,说皇帝驾崩了,几位将军一起拥立太子为帝。至于太子年纪,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因为还在服丧,尚未召开朝会。至于别的,他也不清楚。
王孺听了之后,便飞也似地跑回燕国,向刘旦报告。刘旦沉吟片刻,便对周围众人说道:“先帝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盖长公主又不见踪影,不是很奇怪吗?依我看,当今的天子,怕是大臣们擅自推举上去的!”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刘旦决定再做试探:他派人去长安上书,声称汉武帝功盖寰宇,与日月同辉,全天下各郡国都要立庙祭祀。这番举动,表面上看是表达他刘旦的孝心,背地里却全是套路:如果批准了,等于是给他做舆论宣传;如果不批准,刘旦就有理由怀疑,这个新皇帝是大臣们擅自立的,因为他一点都不孝顺啊!
不过,他这个伎俩还是被霍光等人识破了。为了安抚刘旦,霍光给予他一番看似是物质、其实是精神奖励:赏钱三千万,增加封邑一万三千户。至于刘旦所提的什么祭祀建议,全都没有下文。刘旦知道自己的小心机败露,大发雷霆:“我本来就应该当皇帝的,凭什么你们对我赏赐!”
刘旦一生气,就想造反,他左寻右找,在刘家宗室中找到了同谋,一个是中山国的刘长,一个是齐国的刘泽。这两位都没有王侯之位,但野心不小,打算跟着刘旦干大事。三人合计一番,炮制了一篇通告,声称汉昭帝是如真包换的假货,天下人应该一起讨伐。随后派人把通告张贴到各郡县,制造谣言。
接下来,大家分头心动。刘旦、刘长在燕国招兵买马,日夜操练。那个齐国宗室刘泽,则回老家临淄策划造反,准备到时候一起发难。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始元元年八月,刘泽的阴谋被人发觉,上报官府,他立刻就被关进了大牢。
似乎没有经过什么严刑拷打,刘泽就招供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刘泽虽然上蹿下跳,行事高调,但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卒子,真正策划叛乱的人,竟然是前阵子还大表孝心的燕王刘旦。
一场叛乱就这样胎死腹中,刘旦也不敢行动,只是等待朝廷的惩罚。按理说,他是妥妥的反贼一枚,死罪无疑。但令人意外的是,刘旦没有受到任何惩处,甚至口头批评都没有。而刘长、刘泽两人成了背锅侠,双双被处死。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学者认为,刘旦是汉武帝所剩诸子中年纪最大的,也是汉昭帝名义上的大哥。念及骨肉之情,霍光饶了他一命。
很可惜的是,刘旦并不会对此而感激,朝廷的网开一面,反而更刺激了他的造反欲望。为了当皇帝,几年之后,他抱上了一根很粗的大腿,而且几乎摸到了皇帝宝座的边缘。因为这是一个更强大、更有能量的人物,是这场政治风暴的真正核心。这个人将在这场风暴中,与霍光决一雌雄。
谁呢?估计各位听众朋友根本想不到。那就是霍光最好的兄弟——上官桀。
-
- 2.史上最年轻的皇后
- 3.反霍光同盟的成立
- 4.霍光的危机
- 5.是朋友,却也是死敌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杨阳洋,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407年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在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奠基了中国疆域的基础,确立了汉文化的主流思想,更奠定了汉民族的根基,它让“汉”这个字,从东方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字,乃至一种生活方式的共有名称。
自汉朝立国,一个伟大、统一而稳定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崛起于世界,并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它所开创的范式,它的经验与历史教训,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请跟随百变声优良辰周的声音,穿越回两千年前,走进大汉王朝的生命机体,与它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