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企业纳税:不看利润,看应纳税所得
-
之前,咱们简单提起过,不管企业是不是注册在中国,只要有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就都是要交税的,只是在税率上面有所区别罢了。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当然就是居民企业。
居民,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户口在哪里,或者实际上住在哪里,那就是哪里的居民。那什么是居民企业呢?也是一样。要么,就看它的“户口”,也就是它是不是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的。要么,就看它的“实际居住地”,也就是说它的实际管理机构是不是在中国境内。比方说,如果它名义上是在境外注册成立的,可是它的主要办公地点在境内,谈生意、签合同也都在境内,那它照样也是居民企业。
至于非居民企业,这类企业的纳税规定和问题,非常复杂,咱先搁着,之后慢慢讲。今天,咱先光说说居民企业。
一般的居民企业,如果没有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如果所在地没有什么税收优惠政策,那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就是固定的25%。是什么的25%呢?有朋友说了:那还不简单,利润呗,税款是利润的25%!哎,还真没有那么简单。实际上,应该是应纳税所得额的25%。而这个应纳税所得,和会计利润确实是密切相关,可又不能完全划等号。在这中间,要经过很多计算步骤,对各种纳税调整项目加加减减。
比如哪些纳税调整项目呢?比方说,大家在一家公司里打工,可能会有零食点心下午茶等等各种福利,技术岗位呢也会有专门的教育经费用来做上岗培训。从会计上看,这些个支出都是企业运营的费用,在计算利润的时候都要扣除。可是在税法上呢?国家却给这些费用规定了一个上限。要是实际的开支超过了这个上限,哪怕你真的花了那么多钱,那也不能扣。为啥?要是没有上限,那企业不得想方设法地送福利、搞培训?要是真福利、真培训也就罢了,但是肯定架不住有人弄虚作假,那国家的税款还能不能收得上来了?
再比如,一家公司管它的关联公司,比方说它大股东的公司借了钱。这个借钱的利息超级高,比方说市场水平是7%,它却要付20%,那么在算应纳税所得的时候,这个利息能不能全扣了?当然不能了。要是允许了,指不定有哪家企业为了少交点税,搞出个100%的利息出来。反正关联交易嘛,这些利息不就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不过,不能全扣,不等于不能扣;只是,要把这个利息调整到市场水平再扣而已。
您瞧瞧,这应纳税所得的计算,不简单吧?既要对企业负责,该扣除的合理支出那就得扣;又要顾及到国家,考虑企业耍滑头的可能性,让财政税收更加有保障。综合考量下来,规定出哪些能扣、哪些不能扣,哪些能按一定的比例扣,也着实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不过,就算是这样,有些公司还是会想方设法地从这些条条框框里钻空子。怎么钻呢?咱们接着往下说。
-
- 2.逃税基本手法:瞒报收入,多列支出
- 3.做慈善等于避税?这个印象咋来的?
- 4.做慈善不等于避税,帽子不要轻易扣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税收不可避免。”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不信邪。在长久的历史上,总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也总有人想要规避、甚至逃避税收。想知道你都交了哪些税吗?想知道法制咖们到底是怎么逃税的吗?想知道古今中外,“税收”二字酝酿出了多少趣事和丑闻吗?尽在路上读书《税收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