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公司逃税的必经之路
-
前面几期,咱们讲了娱乐圈明星的逃税之路。手法在升级,金额在膨胀,永恒不变的,却是人的侥幸心理。不过,明星逃税的多,被曝光、处罚的却少。相比之下,因为逃税被处罚的企业,那就要多得多了。
一般来说,公司要交的税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所得税,还有一类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很好理解。甭管你是不是在境内注册,但凡有了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就代表你从中国赚了钱,那政府就有权对你征税。收入越高,该交的税就越多。
至于增值税,它可不管你有没有挣钱。只要商品在生产流通当中产生了新增的价值,那就要对增值的这一部分金额进行征税。那么,国家怎么知道增值了多少呢?对喽,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发票。按照规定,只要发生了应税行为,就得开具发票。不管是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或者其他类型的发票,反正就是要发票。
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你去一家餐厅吃饭,餐厅搞促销,结账时候付了199元。你心里大喜:哎呀呀,这要是平时怎么着也得399元,然后你说给我开张发票吧,老板哭丧着脸说,我这199元都是赔钱赚吆喝,你还要找我开票?那么,餐厅老板有没有理由不开票给你呢?其实,甭管他这199是赔钱了还是赚钱了,都得给你开票。只要开了发票,税务部门就有记录,餐厅就得按开出去的发票额度,缴纳一定增值税。
增值税发票,是税款计算当中的一个重要依据,那么很自然地,很多逃税的企业也绞尽脑汁地想从这里下手。最常用的一个手法,就是虚开发票。顾名思义,虚开,就是这个交易是虚假的,根本就没发生,但是却开了发票,或者做得再隐蔽一点儿,交易也发生了,但是你开的发票数额跟实际的买卖对不上。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就要问了:这不对啊?你刚刚不是说,增值税是根据发票算增值额,再算税额的吗?那企业虚开了发票,不就相当于没卖出去东西,还得多交一笔税款?哪个公司会傻到这么干?哎,这话说得不对,虚开发票是怎么盈利的?
确实,没有哪个公司会这么傻。它们虚开的也不是销售行为的发票,而是购买行为的发票。因为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增值的这一部分金额,发生了销售要交税,那发生了购买呢?当然是可以抵税。
一家公司,买原材料要钱吧?买办公桌要钱吧?买生产机器要钱吧?这些采买都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增值税发票,而发票都是能抵扣的,如果虚开了发票,既没有实际掏钱买材料,又能有发票抵扣税额。在现实当中,有的企业和上下游说好了,你帮我虚开,我再帮他虚开,串通一气、合谋逃税。还有的,索性直接花钱买发票。只要花几个点,就能买到增值税发票。这些发票既增加了进项,减少了应交的增值税;也可以作为成本抵扣,减少了应交的所得税。
比如前几年,浙江有家新三板的上市企业,就被义乌国税局给稽查了。税务局到企业检查发现,公司在没有实际业务的情况下,用5万7的价格买了82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算下来也就是7个点。这些发票,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是12万,就这么被白白地退给了公司。而剩下的70万呢?就作为不含税的成本做了所得税税前扣除,按照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又逃了17.5万元的税款。到末了,公司不但白花了那七个点,补交了税款,还要付二十多万的罚款,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花5万7买发票,逃掉快30万的税款,这是现实生活中逃税企业的惯用手段。也难怪,人们会把虚开发票列为“逃税三大利器”之首。难怪有那么多企业前仆后继地要去买发票。甚至,还存在一种公司,专门虚开发票来卖给别人。当然了,他们敢这么做,也要承担被发现的后果。
-
- 2.虚开发票怎么避免?重刑之下仍有莽夫
- 3.虚开发票都要定罪吗?无主观故意怎么判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税收不可避免。”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不信邪。在长久的历史上,总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也总有人想要规避、甚至逃避税收。想知道你都交了哪些税吗?想知道法制咖们到底是怎么逃税的吗?想知道古今中外,“税收”二字酝酿出了多少趣事和丑闻吗?尽在路上读书《税收那些事儿》。